-
我國將推"綠色生態城區"
時間:2013-07-29 22:01:25 作者:孫航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238內容摘要:我國有約480億平方米存量建筑,其中通過綠色建筑評定的不到8000萬平方米。在歐美發達國家的綠色建筑由單體推廣向社區鋪開時,我國也將利用財政獎勵推動“綠色生態城區”計劃。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有為介紹了由該委...我國有約480億平方米存量建筑,其中通過綠色建筑評定的不到8000萬平方米。在歐美發達國家的綠色建筑由單體推廣向社區鋪開時,我國也將利用財政獎勵推動“綠色生態城區”計劃。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有為介紹了由該委員會牽頭,聯合十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正在起草的《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這是中國自2011年在全國啟動綠色生態城試點以來,首次醞釀出臺國家標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巡視員武涌說“十二五”鵂洌僅中央財政就要支持50個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國家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完成至少10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筑。
此前,中新天津生態城剛獲得5000萬人民幣的中央補助。這個由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項目,被新加坡前教育部政務部長曾士生形象地比作“和牛”,與傳統的“牛排”城區相比,這里每個小區都是生活、產業、休閑區的混合體,所有配套設施都在步行距離之內,土地利用密集,因而降低了碳足跡,真正詮釋了生態環保理念。
除了嗌建筑全部達標、應用清潔能源公交和大規模區域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設施外,中新天津生態城正通過打造建筑技術、材料、設備等方面的產業集群,成為中國綠色建筑的試驗和應用推廣基地。
“綠色建筑單體發展太慢,這是國家力推綠色生態城區的原因。”王有為說,綠色生態城區里的建筑100%都是綠色建筑,30%以上是二星級綠色建筑。n外,強制推行保障性住房要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新建商品房的綠色建筑比例不低于50%,都是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的措施。
當然,綠色建筑只是綠色生態城區的部分特征。王有為說,住建部為項目評審制定了五大指標體系,包括專項規劃、綠色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水循環,綠色建筑打分只占1/5。
正在制定中的《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則囊括了規劃、綠色建筑、生態環境、交通、能源、水資源、信息化、碳排;和人文等9大方面。尤其是碳排放,細化了產業、建筑、交通三大版塊,以單位G D P排放、人均排放和單位地域面積排放三種方式表征。
“評價標準”還將對綠色生態城區內的綠色科普、社區實踐、綠色展示教育中心以及規劃建設中的全程公眾參與和監督等人文方面做出界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崔愷說,要把綠色生態城區規劃設計建設好,應該遵循少拆除多利用、少人工多天然、少擴張多省地、少裝飾多生態的原則-畢竟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是最大的節能環保,節省土地資源是最長久的節能環保,而引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人性化的節能環保。
在政策方面,綠色生態城區將享有眾多利好。在中國國務院今年“1號文件”表示鼓勵發展綠色建筑后,財政部、稅務總局正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國土資源部擬在土地招拍掛中,明確綠色建筑的用地比例。住建部正研究制定容積率獎勵0面的政策。金融機構還可對購買綠色住宅的消費者在購房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
由于綠色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巨大優勢,綠色生態城區已經不只是政府推動房地產綠色轉身的抓手,還將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推動力。
- 相關文章
-
-
08-04什么是綠色建筑,什么樣的建筑才能稱之為綠色建筑?
-
07-15從國外專家視角看我國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
07-11福建寧德檢查和抽查建筑節能
-
07-11發展綠色建筑需邁三道坎
-
07-09分布式能源破解公用建筑能耗困局
-
07-09綠色建筑“體檢”有據可依
-
07-05光電建筑:國家推廣綠色建筑的一大亮點
-
07-03我國建材綠標不搞終身制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03黎民綠建:低碳技術創新 締造綠色建筑未來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