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上市,綠色建筑技術服務迎來發展良機
時間:2021-07-12 15:44:33 作者:GBWindows 來源:友綠網 閱讀:2240內容摘要:全球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上市,綠色建筑技術服務迎來發展良機一、全球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上市 近日,資管巨頭景順集團(Invesco)推出的一只綠色交易型指數基金(ETF,Exchange-Traded Funds)登陸紐交所,成為全球首個專門發展和支持綠色建筑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投......全球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上市,綠色建筑技術服務迎來發展良機
一、全球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上市
近日,資管巨頭景順集團(Invesco)推出的一只綠色交易型指數基金(ETF,Exchange-Traded Funds)登陸紐交所,成為全球首個專門發展和支持綠色建筑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投資工具。該ETF將跟蹤摩根士丹利(MSCI)的全球綠色建筑指數(Global Green Building Index),其組成部分包括大型房地產公司股票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據了解,這只ETF將選擇那些重點關注并投資于建筑節能、使用環保建筑材料、確保內部環境健康的房地產公司,此外還將持有包括環保設計、節能建造、既有建筑減排翻新或提供第三方“綠色”認證公司的股票。
隨著 Invesco MSCI 綠色建筑 ETF的推出,景順擴大了與 MSCI 的關系,并將成為美國第一家為 ETF 獲得 MSCI 全球綠色建筑指數許可的資產管理公司。隨著中國、美國和全球氣候政策的勢頭增強,綠色建筑和基礎設施的開發和改造正迅速成為全球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而MSCI全球綠色建筑指數是MSCI全球環境指數的一個子集,其中包括對綠色建筑主題有最大影響的公司。該指數由能源效率更高、室內環境質量更健康、建筑材料更環保的領導者組成。MSCI 全球綠色建筑指數由其產品保護自然資源、使用回收廢物制造、避免有毒排放、節約水和能源或為安全、健康的建筑環境做出貢獻的公司組成。該指數每季度審查一次。
全球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的上市,也標志著資本市場對綠色建筑的關注與支持進入了更實質性階段。
二、國際資本市場為何關注綠色建筑從建材生產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物運營,每個環節都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力軍。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0年全球建筑物狀況報告》數據顯示,建筑物的運營占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8%。如果算上建筑業的排放(不含建材工業生產),這個數字將增加到38%。因此,要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房地產、建筑是不可繞過的行業。
根據普華永道(PwC)的數據顯示,目前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興趣日益增強,77%的機構投資者計劃到2022年停止投資非ESG(環境社會治理)產品。從綠色債券、到REITs、再到首支綠色建筑指數基金的出現,全球綠色金融產品不斷進階,為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者提供了平臺。
三、我國綠色金融對綠色建筑的支持現狀1. 我國綠色金融政策發展
事實上,我國很早就已經通過各種手段對綠色建筑發展給予金融支持。
2012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定,國家對綠色建筑實施補貼:二星級綠色建筑補貼標準為45元/平方米,三星級為80元/平方米;綠色生態城區給予資金定額補助5000萬元。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12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已將綠色建筑包含進去;銀監會2015年發布的《能效信貸指引》也將建筑節能納入綠色信貸重點支持的范圍。
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明確將綠色建筑發展列為重點支持項目之一。
2016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七部門又共同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構建覆蓋銀行、證券、保險金融等各領域綠色金融體系,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由政府推動,并發布政策明確支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綠色經濟體。
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龍湖地產旗下公司發行40.4億元的綠色企業債券,所籌資金均用于節能環保效果顯著的綠色建筑二星級標識項目,這也是首個在中國國內成功發行綠色債券的房地產企業。
2021年2月8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用一個專欄的篇幅,為綠色金融配合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畫出路線圖。
2021年《十四五綱要》提出“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以及“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實施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2021年4月21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證保監會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中,對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既有建筑節能及綠色化改造、物流綠色倉儲等領域類別進行了增加和擴充,未來各類建筑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項目都有望得到綠色債券的支持。
《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附件說明了綠色建材、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標準條件。
2. 綠色債券發展迅速
據《中國綠色地產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20》統計,從2016年到2020年12月,我國房企(或工程項目)以綠色建筑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額已達到627億元人民幣。美國、新加坡、歐洲和香港都是綠色債券發行的區域。
綠色債券是一種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向債權人承諾于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等。它和普通債券的區別在于,其募集資金必須用于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項目,主要針對環保相關的項目或為這些項目進行再融資。目前我國境內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超過1萬億元。
綠債與傳統債務相比具有融資成本低、審核效率高、單一項目募集資金體量更大等優勢,能有效地降低房企財務壓力(部分對比見下表)。在吸引投資者方面也具有獨特優勢,其本身綠色、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的標簽使其容易獲得更廣泛的受眾。投資者興趣的日益增加可以幫助降低收益率,形成綠色溢價。例如普洛斯近期成功完成一筆美元綠色次級永續債權發行,息票利率為4.5%,用于相關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再融資。由于投資人認購踴躍,認購額高達最初5億美元目標規模的6倍之多,最終普洛斯決定擴大發行交易規模至8.5億美元,創下此類債券歷史記錄。
3. 碳中和債
碳中和債作為綠色債券的子品種,主要指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的債務融資工具。
2021年3月18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明確碳中和債,是指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的債務融資工具,需滿足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用途、項目評估與遴選、募集資金管理和存續期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要素,屬于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子品種。通過專項產品持續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循環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愿景。
該通知還建議建議發行人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評估認證報告。按照“可計算、可核查、可檢驗”的原則,對綠色項目能源節約量(以標準煤計)、碳減排等預期環境效益進行專業定量測算,提升碳中和債的公信度。
2021年2月8日,全國首批6只“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合計發行規模人民幣64億元。其中四川機場集團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項目發行規模5億,新機場獲得了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標識,采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新能源利用等多個方面體現綠色屬性,實現了機場內部的低碳節能還可持續發展。項目帶來的碳減排效益包括: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97萬噸,可節約0.97萬噸標煤,可減排二氧化硫 5.32噸。
2021年3月,蘇高新集團成功發行江蘇省首單“碳中和”綠色債券,發行規模2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5%。根據權威機構評估認證報告,本次債券對應支持的產業板塊綠色建筑項目,協同二氧化碳減排量633.22噸/年、節能量237.16噸標準煤/年、協同二氧化硫減排量6.22噸/年、協同氮氧化物減排量5.34噸/年、協同粉塵減排量2.59噸/年,預計實現綠地面積約19,126.88平方米、建筑可回用水量約5,945.32立方米/年。
四、綠色建筑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進一步支持從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看,綠色建筑的前期投入必然高于傳統建筑。雖然在其后期使用過程中,節水、節電、節能等方面能體現出較大的綠色優勢,但在前期建設環節,開發商或者投資者往往不愿增加成本投入。如果沒有綠色金融支撐,很難實現綠色建筑快速發展。
綠色建筑行業已經被拔高至新時期國家重點發展的新標桿,但是我國綠色金融起步相對較晚,支持綠色建筑的力度較為滯后。目前綠色建筑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行政力量和財政資金,市場化機制尚未形成,近年來財政資金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同時,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側尚未成型,綠色建筑理念宣傳不夠,消費者以及投資者仍然缺乏對綠色建筑深入了解和認識,以需求為主體的綠色建筑市場環境尚未形成。
友綠智庫認為綠色金融支持對于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推動我國建筑領域綠色化的工作迫切需要和綠色金融相結合,在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形成評估、財稅、金融等一系列的綜合支持體系。
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框架下,綠色金融體系將成為推動房地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力。《十四五綱要》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友綠智庫認為未來REITs、ETF以及更多的創新型的綠色金融產品應運而生是大勢所趨。對于房地產而言,其面臨的挑戰一方面是需要制定全產業鏈詳細的技術和產品創新來踐行節能減排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實現對巨大存量資產的升級改造以滿足綠色金融工具的標準。
綠色建筑技術服務,正越來越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關注。為此友綠智庫于5月7日開展了《綠色建筑技術服務市場專項調研》,對眾多綠色建筑技術服務公司展開了廣泛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將于近期發布《綠色建筑技術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從理論、到企業和政策,全景式展現綠色建筑技術服務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來源:友綠網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03黎民綠建:低碳技術創新 締造綠色建筑未來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