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綠色建筑 建設生態城市
時間:2013-12-19 11:23:45 作者:浦實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4524內容摘要:【導讀】:建設生態城市是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的反思和揚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12月18日,法國議倫比主辦的2013AGRION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論壇在北京好苑建國酒店成功舉辦。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主任劉鵬、北京社科院城市管理主.馮剛等...【導讀】:建設生態城市是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的反思和揚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12月18日,法國議倫比主辦的2013 AGRION 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論壇在北京好苑建國酒店成功舉辦。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主任劉鵬、北京社科院城市管理主任馮剛等嘉賓蒞臨現場做主題\x00座。
剛剛結束的十八大,將1態和民生作為兩點重要部分,進行了闡述和規劃,提出了大力推進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緊缺、環境嚴重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1文明理念放在突出的地位。并且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的各個過程。該論壇圍繞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這一主題,著力探索生態城市建設的基本規律,總結推廣了成功范例,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從生態規劃的角度來審視城市的綠色轉型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及將資源配置f行轉型,不僅僅是靠政府來引導,更希望由市場作為主體來推動其發展。發展生態城市,就是需要全社會的各行各業的人們一起關心綠色生態、 低碳生活。李迅同時提到2014年3月即將召開的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他感嘆由這個持續十屆的盛會所體現出來業內以及全社會對于創建綠色建筑,生態城市,美麗中國的支持與積極響應。
據介紹目前中國大陸的城市已經有280多個城市把生態、綠色、低碳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占了中國660個城市的將近一半。目前中國生態城市建設還處在探索中,它的理論、技術、方法、實踐都不成熟,真正的用生態學原理來進行建設的、規劃2設和運營管理的并不多。中國現在是生態城市建設實踐的世界中心。
李迅同時認為中國生態城市實踐有自身特點:第一:系統設計,重點突破;第二:因地制宜,采用本土化、地域性的適宜技術;第三,理論支撐,采用平臺搭建、論壇交流的方式實踐探索;第四,開放交流、中外借鑒,合作推進。 同時政策與制度的創新在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前期需要對市民進行生態理念的宣教推廣;強調社會的和諧與活力,展現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從理念到落實--中國綠色建筑設計探索和實踐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t計總院綠色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劉鵬
現在的綠色建筑真的綠色嗎?現階段在綠色建筑發展中存在著一些關鍵問題。 一些綠色技術由于實際運行成本高或者實際條件難以運行,一些節能技術提供的服務質量級超出合理需求,導致建筑運行能耗不降反增;一些節能技術或設備,投入大量物質和資金,卻沒有取得明顯的節能效果。我們的工程施工、監理、質檢、運管是綠色的嗎?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總院綠色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劉鵬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當前中國的單位建筑平米能耗是美國的40%,經過20年時間,在各種新型能源方式、照明等等都有突飛猛進,效率大大提高的情況下,單位建筑面積能源能耗漲到2.5倍,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基建使用方式、建造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觀念的轉變比較o要還是把能源省下來更加重要?同樣需要全社會去考慮。
當然目前業內也達成了一定共識:普遍認為o色的重點是節能;普遍接受綠色建筑應該由認證;如果有成效,更多投資者愿意在意社會效益;建筑能效提高是系統工程,需要設計、施工、運營、投資人等等方面共同努力;在目前基本建設程序中,各階段利益相關方訴求目標并不一致,需要能夠把這些相關體統一起來。
劉鵬同時認為今后發展的關注點應該專注綠建本質,靈活對待標準;邏輯機理清晰,摒棄技術堆砌;以目標為核心組織技術設計。
用節能建筑搭建生態社區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馮剛
生態社區是節能、節水、節地、廢物循環利用的生態人居系統。是具有一定空間規模、自然生態系統良好、空間布局合理、低碳建筑系統健全、服務體系完善、居民生活質量高的社區。綠色建筑、節能建筑著眼于建筑體及其周邊的環境-題,而生態社區是從整個區域系統進行生態規劃設計,著眼于整個社區生態構建,使居民更有歸屬感。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馮剛表示舒適、低成本的使用價值是人們的選擇;節能、環保建筑是政府補貼的依據;高品質、合理成本建筑為房地產提供了商機。
馮剛還向來賓講解了國外生態社區的主要系統。其中以被動保溫房為主的建筑節能體系;以太陽能、風能、核能以及地源、水源和空氣源熱泵做綠色可再生能源系統;社區通透系統、人車分流系統、雨水回收系統、社區產業配套系統、公共服務系統以及人文社會系統被廣泛被我國所熟悉及應用。
馮剛認為生態社區將與城市新區建設相結合,與國家生態城區建設相結合,與生態城建設相結合,與城鄉結合部改造相結合,它將是未來人居家園的必然選擇,是未來房地產業新的產業增長點。
中電集團太陽能研究院院長賈艷剛
普仁基金董事長朱坤嶺
論壇期間中電集團太陽能研究院院長賈艷剛、普仁基金董事長朱坤嶺也從自己的領域發表了自己關于生態城市的觀點。
該文章所屬專題:會議
- 相關文章
-
-
12-27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
11-18關于征求《基于BIM的綠色施工監控信息化管理規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
11-14凝聚行業力量,匯集協會骨干—— 第十五屆全國省際鋼結構行業組織經濟技術協作會成功召開
-
11-082020上海建材展【2020中國國際綠色建博會】歡迎來電
-
07-15從國外專家視角看我國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
07-15新型建筑工業化是綠建發展途徑
-
07-09綠色建筑“體檢”有據可依
-
07-05光電建筑:國家推廣綠色建筑的一大亮點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9-20匯聚智慧軋輥技術革新,10月20日相約安陽第十七屆冶金軋輥會議
-
08-232025第11屆內蒙古建筑建材及室內裝飾材料博覽會
-
11-23【邀請函】河北(唐山)國際建筑建材博覽會(簡稱:京津冀建筑展TSGB)
-
11-012024第10屆內蒙古門窗幕墻展覽會邀請函
-
07-172023首屆中國(重慶)建筑及裝飾材料博覽會參展邀請函
-
04-19關于召開“《建筑幕墻、門窗招投標技術導則》標準宣貫啟動會暨綠色地產與節能建筑幕墻門窗選用技術交流會”的通知
-
03-27倒計時30天|2023中國成都建博會與您相聚西博城,共享發展商機
-
01-04官宣|第二十二屆中國成都建博會定檔2023年4月, 三大突破搶先西部商機
-
12-19“低碳城市 綠色建筑” 提升工程建設品質 關于舉辦“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評價技術體系專題綜合能力提升” 系列研修班的通知
-
11-20盤點第24屆高交會上的“高光時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