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的綠色建筑之路(下)
時間:2014-02-15 22:27:12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知族常樂 閱讀:1867內容摘要:綠色建筑設計和分析的趨勢 接著前兩篇(BIM的綠色建筑之路(上),BIM的綠色建筑之路(中)–軟件篇),我們來看看綠色建筑設計和分析將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1.分析越來越趨向于設計的前期,利用簡單的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在Graphisoft出品的Ecodesigner頁面上有著這...綠色建筑設計和分析的趨勢接著前兩篇(BIM的綠色建筑之路 (上),BIM的綠色建筑之路(中) – 軟件篇),我們來看看綠色建筑設計和分析將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1. 分析越來越趨向于設計的前期,利用簡單的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在Graphisoft 出品的 Ecodesigner 頁-上有著這么一段話: “ 影響建筑能效的80%的決定都是在設計的初期作出的”。
2. 從工具(軟件)角度來說,將更多和靈活的支持本地化、以及各種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3. 綠色建筑將和BIM完成整合,充分利用BIM的全部優勢。4. 建筑能耗、碳排放等的模擬將更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計算。
4. 建筑分析軟件將走向精確化,專業化,可視化。
5. 龐大的數據處理將導致“云計算”被更多的采用。
6. 專業的綠色建筑評估和咨詢機構的興起,被作為專業人士引入到項目的設計流程中。
綠色建筑設計的流程
讀到這里,大家也許還有一個感受,就是BIM和綠色建筑之間的聯姻,也許只需要解決“互用性”(Interoperability) 就可以了:只要數據可以相互導入導出 ,我們就能實現BIM的綠色建筑之路。
而以筆者之見,這種說法正確但不完整。
和BIM本身的概念一樣,整合綠色建筑設計最大的挑戰和改變同樣在流程上。絕大多數影響建筑最終可持續性的重要決策都在建筑的早期作出。這要求我們在概念設計階段,就引入整體設計流程(IDP)的概念,對方案的各種可能性從可持續性角度進行評價,從而在重要決策時作為考量依據〔⑺孀派杓頻納釗耄迭代地不斷深化評估,作出擴初、施工圖甚至建設和運營階段的設計建議。
而這個流程的改變不僅意味著建筑信息模型數據管理的挑戰,對項目進度協調、決策管理、風險評估以及資源分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一個標準的BIM設計流程中,嵌入可持續性的元素,就變得比較簡單了:設計數據原本就是集中和整合的,所需要做的改變就是對各種階段的BIM模型做不斷的進行可持續性驗證和方案調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互用性和軟件的迭代性功能就顯得是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國內綠色建筑現狀
在中國,綠色建筑也被國家建設和能源部門提高成為一個相當迫切和重要的議題。并提出了在2020年前,建筑節能65%的重要戰略目標。
然而,據了解,目前的中國建筑設計市場,對可持續設計仍然處在一個相對初期的階段,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一部〉慕ㄖ業從業人員還停留在 “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墻體保溫隔熱”這樣一個老舊的片面傳統認知上。建筑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等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
2. 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普及和實踐,很多人將綠色建筑“符號化”,認為屋頂花園、太陽能熱水器等等設備就等于是綠色≈。
3. 國內還沒有成熟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雖然我們有《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但和USGBC的LEED體系相比,無論從條目制定的科學性還是評價流程的合理性來說,都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4. 國內建筑設計單位使用常用的節能分析仍停留在為“驗證”而做,并非為“設計”而做。其結果也只是是作為一種局部措施被用在設計后期,而不是系統的整合在整個流程中。
5. 政府在綠色建筑優惠政策上缺乏力度的同時也同時缺乏管理和經驗,不少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成了開發商牟利的新手段。
可以看到,雖然我們有宏偉的目標,然而綠色建筑更多的仍是作為一個“概念”存在與開發商和相關管理部門的心里。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綠色建筑都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快速發展帶來對效率和“眼前利益”的夸大關注和對環境的忽視,另一方面環境的破壞已開始對發展產生負面效應湊救環境迫在眉睫。
在發達國家,綠色建筑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強烈關注。2009年10月,McGraw-Hill Construction公司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未來五年綠色建筑在改裝市場中的份額將增長到20%-30%,重大項目的市場機會將增長到101億至151億美礎D殼埃只有5%-9%的建筑物完成了改裝,而重大項目(超過100萬美元的項目)的市場機會每年約為21億至37億美元。
如果說建筑設計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流程的革命,那么,在我看來,整合了綠色建筑的BIM必然是這場革命的最大動力。
該文章所屬專題:BIM技術
- 相關文章
BIM專欄
本欄最新更新
-
02-25只知垃圾分類不知綠色建筑?全面解析BIM技術之上的綠色建筑
-
11-18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于征求《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11-18關于征求《基于BIM的綠色施工監控信息化管理規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
10-18關于印發《山西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服務費用計價參考依據(試行)》的通
-
09-12BIM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七大應用
-
09-092019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BIM應用提高到15分!
-
08-21Revit使用工作集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08-21BIM是什么?是什么軟件?
-
08-05BIM全稱是什么?BIM是什么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
08-03BIM知識點整理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