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多字,共計30多章的規劃文章,究竟有哪些看點?《東地產財經周刊》特別梳理出其中的主要亮點。
1.智慧型大城市
規劃提出了以“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群建設,以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為主的城鎮化建設,以城市軌道、管網設施為主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為主要內容的住房建設等。
規劃文件指出,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x00著力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城鄉建設缺乏特色。
2.以人為核心
規劃文件指出,我國城鎮化是在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進的,這決定了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規劃還認為,大量農業轉移人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后。“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
專家表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在城鎮化過程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3.綠色建筑比例大幅提升
規劃文件指出,確保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規突出城鎮化要體現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節約集約等要求。
文件同時明確提出將“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4.提升土地空間利用效率
規劃文件對優化布局提出了具體闡述。優化布局,集約高效。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以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鍬縹依托,科學規劃建設城市群,嚴格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合理控制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促進城市緊湊發展,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
5.有文化特色的美麗城鎮
規劃文件中,美麗城鎮是又一亮點。
文件提出,文化傳承,彰顯特色。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