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五要素
時間:2014-05-05 18:31:13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050內容摘要: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空前重視,我國也將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當前,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全面推行“綠色建筑行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綠色建筑正健康成長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工作起步于本世紀初,2006年3月建設部發布了我國第一部國家標準《綠色...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空前重視,我國也將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當前,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全面推行“綠色建筑行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
綠色建筑正健康成長我國綠\x00建筑發展工作起步于本世紀初,2006年3月建設部發布了我國第一部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引起了世界有關國家的關注。2008年3月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下,組織成立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使我國綠色建筑走上了有序發展的道路。2009年8月,國務院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明確了綠色經濟就是低碳排放的綠色工業、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體系。
“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指建筑對環境無害,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綠色建筑的推廣工作在全國各地發展很不平衡,積極推廣綠色低碳技術、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構建綠色建筑體系、推動建筑節能應該成為重點工作。
一是加強管理,確保節能建筑工程質量。綠色建筑的整體設計對至關重要,必須考慮當地的氣候、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對新建工程嚴格進行監管,并實行責任追究。對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達不到建筑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準施工、驗收備案、銷售和使用。加強對建筑材料生產和施工質量的管理,完善質量監督檢測手段,確保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和節能建筑的工程質量。
二是確定核心,完善相關技術標準。綠色建筑的核心內容是盡量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根據當地條件和建筑功能要求,對新建建筑立項、規劃、設計環節嚴格把關,制訂和完善各類新型建筑材料產品工程應用及節能建筑技術標準,加快研究制定復合建筑材料應用技術標準,編制配套的節能標準實施細則和標準圖集。
三是加大調控獎勵力度,調動積極性。出臺有利于節能低碳型房地產發展的激勵政策,引導房地產產業結構調整,使資本與綠色低碳地產相結合,鼓勵發展綠色低碳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通過多種融資方式為低碳地產開發提供發展資金。
四是加快綠色建筑示范推廣工作。以推崧躺建筑為龍頭,創新工作思路和機制,提高綠色建筑推廣工作水平。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做好低碳城市規劃和建設推廣工作,加快促進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和節能建筑的推廣。按照先大后小、先城市后農村的推廣模式,加快綠色建筑試點示范工作。
五是用系統工程方法推進綠色建筑工作。綠色建筑節能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技術、政策、社會理念、產業水平等多方面支撐。堅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多部門合作,把建筑材料革新同建筑設計、施工緊密結合起來,同廢渣利用、加強土地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當地建筑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的具體目標,進行全面規劃、統一協調、系統實施。
綠色建筑是時代之需發展綠色建筑,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改善居住舒適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僅是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和城鄉建設模式的重大問題,也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長遠利益。
- 相關文章
-
-
11-24USGBC啟動了Insight-提高性能的建筑項目設計功能!
-
08-04什么是綠色建筑,什么樣的建筑才能稱之為綠色建筑?
-
07-15從國外專家視角看我國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
07-15新型建筑工業化是綠建發展途徑
-
07-14國內屋頂綠化發展狀況
-
07-11福建寧德檢查和抽查建筑節能
-
07-11發展綠色建筑需邁三道坎
-
07-11建筑節能產業高端技術型人才缺口加大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18聚陽新能源數字化工廠大樓封頂:以數字化應對關稅激增,開辟全球競爭新路徑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