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
時間:2025-03-19 11:28:51 作者:GBWindows 來源:原創文章 閱讀:177內容摘要:8.1.5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8.1.5控制項8.1.5建筑內外均應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條文說明擴展】標識一般有人車分流標識、公共交通接駁引導標識、易于老年人識別的標識、滿足兒童使用需求與身高匹配的標識、無障礙標識、樓座及配套設施定位標識、健身慢行道導向標識、健身樓梯間導向標識、公共衛生間導向標識,...
8.1.5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
8.1.5控制項
8.1.5建筑內外均應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
【條文說明擴展】
標識一般有人車分流標識、公共交通接駁引導標識、易于老年人識別的標識、 滿足兒童使用需求與身高匹配的標識、無障礙標識、樓座及配套設施定位標識、 健身慢行道導向標識、健身樓梯間導向標識、公共衛生間導向標識,以及其他促進建筑便捷使用的導向標識等。公共建筑的標識系統應當執行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51223,住宅建筑可以參照執行。
《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 51223-2017規定:
3.1.3 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應包括導向標識系統和非導向標識系統。導向標識系統的構成應符合表3.1.3的規定。
4.1.2對于新建的公共建筑,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應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協同進行。
4.3.3導向標識系統的信息架構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同一種類型標識信息宜區分信息的重要程度,可在統一版面布置;
2不同類型標識信息宜版面單獨設置;
3有無障礙設施空間環境中,應設置無障礙信息;
4導向標識信息系統應具有便于及時更新與擴充內容的可調整性。
導向標識系統各類標識中信息的傳遞應優先使用圖形標識,圖形標識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GB/T10001.2~6、9的規定,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信息導向系統導向要素的設計原則與要求》GB/T20501.1、 2的規定。邊長3~10mm的印刷品公共信息圖形標識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圖形標志》GB/T 17695的規定。
【具體評價方式】
本條適用于各類民用建筑的預評價、評價。
預評價查閱總平面圖、標識系統設計文件,重點審核建筑內外是否均設置了標識系統。
評價查閱預評價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
【綠建條文解讀】
條文變化情況:新增條文
依據:《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 51223-2017
技術要點
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應包括:導向標識系統和非導向標識系統。(見上表3.1.3)
標識一般有:
人車分流標識;公共交通接駁引導標識;易于老年人識別的標識;滿足兒童使用需求與身高匹配 的標識;無障礙標識;樓座及配套設施定位標識;健身慢行道導向標識;健身樓梯間導向標識;公共衛生間導向標識;以及其他促進建筑便捷使用的導向標識等。
注意事項:
導向標識系統各類標識:優先使用圖形標識;
圖形標識:應符合《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GB/T 10001.2~6、9的規 定,和《公共信息導向系統 導向要素的設計原則與要求》GB/T 20501.1、2 的規定。
邊長3~10mm的印刷品公共信息圖形標識:應符合《印刷品用公共信息圖形標志》GB/T 17695的規定。
條文評價:重點審核建筑內外是否均設置了標識系統。
【建議提交材料及技術要求】
專業分類
材料名稱
技術要求
評價階段
建筑類型
建筑設計
總平面圖
預評價/評價
居建/公建
其他材料
標識系統設計
預評價/評價
居建/公建
【相關標準】
【施工圖審查】
景觀園林專業:本條主要審查建筑外部標識系統設置。如一些必要的定位標識、導向標識等。
查閱景觀總平面圖、標識系統設計文件。
審查材料:
1.建筑(裝修)設計說明;2.標識系統平面布置圖和大樣圖
審查要點:
1.建筑(裝修)設計說明∶明確標識系統的設置要求。建筑內外應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包括導向標識和定位標識等。標識一般有人車分流標識、公共交通接駁引導標識、易于老年人識別的標識、滿足兒童使用需求與身高匹配的標識、無障礙標識、樓座及配套設施定位標識、健身慢行道導向標識、健身樓梯間導向標識、公共衛生間導向標識,以及其他促進建筑便捷使用的導向標識等。
2.標識系統平面布置圖和大樣圖∶應考慮建筑使用者的識別習慣,通過色彩、形式、字體、符號等整體進行設計,形成統一性和可辨識度。應在場地內和建筑室內顯著位置上設置標識,標識應反映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建筑與設施分布情況,并提示當前位置等。建筑及場地的標識應沿通行路徑布置,構成完整和連續的引導系統。
3.公共建筑的標識系統應當執行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 51223,住宅建筑可以參照執行。
標簽: 標識系統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3-19多地出臺政策,鼓勵“好房子”達到超低能耗建筑標準
-
03-17什么是LEED?
-
03-17山東省住建廳公布:10個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典型案例
-
03-158.1.1日照模擬計算
-
03-137.2.17可再循環材料/可再利用材料/利廢建材
-
03-09山東│住建廳通知開展2025年全省建筑節能與建設科技“揭榜掛帥”工作
-
03-07兩會筆記|中建西南院總工 馮遠:加快人工智能應用 助力建筑設計行業高質量發展
-
03-057.2.9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
條文技術
本欄最新更新
-
03-318.2.9降低熱島強度
-
03-298.2.8室外風環境模擬
-
03-288.2.7避免產生光污染(此條刪除)
-
03-278.2.6場地內噪聲值優于國家標準
-
03-268.2.5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
-
03-258.2.4室外吸煙區位置布局合理
-
03-248.2.3利用場地空間設置綠化用地
-
03-238.2.2規劃場地地表和屋面雨水徑流
-
03-228.2.1保護或修復場地生態環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觀
-
03-218.1.7生活垃圾類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點設置應合理并應與周圍景觀協調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