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發改委:重點區域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執行超低能耗建筑及以上標準
時間:2025-04-27 17:18:03 作者:GBWindows 來源:原創文章 閱讀:87內容摘要: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市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落實。2025年4月22日上海市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2025年是“十四五”...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印發《上海市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市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落實。
2025年4月22日
上海市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本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抓實抓細各項工作,為“十四五”收好尾、“十五五”開好頭。結合本市實際,現將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完成全市“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各區、各行業、各重點區域夯實目標分解和推進機制,單位GDP能耗下降率按照完成“十四五”規劃總目標設置年度目標。努力推進全市碳排放強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持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
二、不斷完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管理體系
持續開展節能目標管理,科學確定和分解市、區兩級節能目標。研究制定“十五五”碳排放雙控考核辦法。開展“十五五”上海市節能降碳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研究。推動15個綠色低碳轉型重點應用場景布局落地。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建立完善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開展重點產品碳標識認證試點。落實綠證與能耗雙控政策銜接,結合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重點用能單位管理、節能審查等工作,推動重點單位購買綠證。
三、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引入市外綠電資源,力爭蒙電入滬核準并開工,啟動首批深遠海風電示范項目建設。推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發展,全市光伏裝機規模突破500萬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風電力爭建成并網。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持續提升,綠電交易規模力爭超過70億千瓦時。推進綠色燃料產能建設,前瞻謀劃綠色燃料重大工程。
四、持續推動節能降碳增效
進一步完善兩高項目聯合評審機制,做好源頭管控,當所屬區或所屬領域未完成能耗雙控目標進度時,單位產值能耗超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的新建兩高項目,實施緩批限批,暫停節能審查批復。加緊制定出臺重點單位節能降碳管理辦法,持續推進能效診斷工作。
五、深入推進工業通信業領域碳達峰
加快吳涇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推動漕涇綜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化工產業集聚。實施落后產能調整項目450項。加快布局和培育綠色低碳新賽道產業發展,推動新型儲能、綠色燃料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賦能,推進年綜合能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用能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落實“百一”行動計劃,推進100家重點用能單位完成能源審計。
六、系統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
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2025年階段性任務落地。推動全部民用建筑落實75%的節能設計要求,推進重點區域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執行超低能耗建筑及以上標準。持續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完成600萬平方米以上。持續推進節約型機關、綠色商場、綠色餐廳、“無廢城市細胞”等建設。
七、加速推動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完善低碳綜合運輸結構,至2025年底海鐵聯運量超過100萬TEU,完善軌道交通、市域鐵路站點公交配套服務,持續開展慢行交通出行品質項目。加速推進城市公共領域、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能源或新能源轉型。推動航空、航運領域綠色燃料應用。完善充(換)電設施網絡,加大港口岸電建設和使用推廣,加大交通樞紐站場可再生能源利用。
八、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持續加力擴圍推進“兩新”工作,擴大消費以舊換新補貼品類范圍。深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等工作。加快推進濕垃圾集中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改造提升。推進建筑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利用,拓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材產品應用場景。持續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做法。
九、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核心支撐作用
深化本市未來能源和前沿顛覆性降碳技術戰略研究,制定綠色燃料、可控核聚變等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工作方案。實施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攻關行動,落實一批未來能源前沿顛覆性技術攻關項目。培育一批節能低碳和新能源研究機構。定期征集和篩選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和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
十、不斷提升碳匯能力
完成“千園工程”建設,全年新增城鄉公園120座,新建改建口袋公園60座,新建綠地1000公頃。持續推進造林工作,新建60個開放休閑林地。完成全市互花米草治理,鞏固互花米草治理成效。
十一、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全民參與
組織好全國生態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持續開展能效領跑者、綠色低碳出行月活動。舉辦2025年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和成果博覽會。
十二、大力實施綠色低碳區域行動
組織黃浦區積極開展國家碳達峰試點。支持崇明推進落實《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碳中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支持寶山區打造以寶武(上海)碳中和產業園為主的綠色低碳供應鏈核心功能區。持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
十三、持續鞏固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
實施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減量替代。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貫徹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要求。持續開展燃煤發電機組環保排序。加快構建本市排污權市場化交易機制,協同推進長三角跨區域排污權交易。
十四、加力實施污染物減排重點工程
實施國四柴油車淘汰更新補貼、郊環內限行,推動車輛淘汰。研究推進剩余燃油鍋爐爐窯的清潔能源替代工作。持續推廣包裝印刷行業使用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建成一批污水處理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8.9萬立方米/日。
十五、建立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
開展《碳排放智慧監管系統管理辦法》《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核算標準》等文件、標準修訂。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和近零填埋工作方案。延續實施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補貼、燃油車以舊換新補貼、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政策。研究制訂《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資金扶持辦法》,修訂建筑節能支持政策。完善差別電價機制。加快構建完善綠色金融工作體系。持續穩定運行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深化上海碳市場改革,擴大碳普惠減排場景和減排項目覆蓋范圍。
十六、深化強化責任落實和監督執法
推進各區將各項目標責任進一步分解,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實時總量測算和評估預警體系建設。完善能源和碳排放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推動組建市級層面監察隊伍,加強節能降碳執法檢查。
延伸閱讀——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綠色建筑條例》要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五個新城等區域的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不低于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
《上海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規模化推進超低能耗建筑,到2027年,累計落實超低能耗建筑2000萬平方米。
《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新建居住建筑執行超低能耗建筑標準比例超過50%。
被動房(超低能耗建筑)是在提供最高室內舒適度、優越的室內空氣質量前提下,在增量成本可控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節能的建筑。被動房通過精準計算+性能化設計+精細化施工來實現,是容易被普通百姓識別、感知的建筑,被動房(超低能耗建筑)就是一種舒適、綠色、低碳的“好房子”。
德國被動房研究所(簡稱PHI),是國際被動房技術的創始和權威機構,發展至今,被動房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體系和標準。PHI通過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專業人員認證,來保障被動房的嚴格質量要求。PHI國際被動房設計師/咨詢師將是住建碳中和領域最緊缺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PHI設計師,不僅學習能力,更是跨進圈子。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4-25習近平:綠色低碳發展終成時代潮流
-
04-21專家解讀|徐偉:加強建筑全過程節能降碳管理 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
04-19江蘇 ▎超低能耗建筑發展報告
-
04-17央行等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全文、一圖讀懂、答記者問)
-
04-1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多專業協同創新機制分析
-
04-16江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推動建筑可再生能源一體化應用、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
-
04-14江億院士:對建筑節能的認識過程堅持“用數據說話”
-
04-14節能窗技術突破,降低建筑能耗 20%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27先進經驗丨連續兩年獲得優秀!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深圳這樣做
-
04-27上海市發改委:重點區域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執行超低能耗建筑及以上標準
-
04-27ESG資訊|全球航運2028征收碳排放費
-
04-26山東:印發《既有住宅適老化改造導引》
-
04-26北京:通州區超低能耗單項最高支持300萬
-
04-25【行業資訊】各地多措并舉打造『好房子』
-
04-25這座單體7萬m2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六月底竣工!
-
04-25習近平:綠色低碳發展終成時代潮流
-
04-24《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和結算規則》發布
-
04-24【雙碳標準】雄安新區零碳園區評價標準第1 部分:公共建筑園區DB 1331/T 069-2023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