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分鐘讓你了解:綠色建筑,不僅僅是“綠色”的建筑
時間:2019-09-15 19:01:41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6568內容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筑”已經慢慢進化,從最早的為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變到現在追求更舒適更理想的空間。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頻頻提起,建筑作為一個有著長足生命的學科,也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展示出了勃勃生命力,重新煥發了生機。同時,“綠色建筑專題”也在理論考試中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筑”已經慢慢進化,從最早的為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變到現在追求更舒適更理想的空間。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頻頻提起,建筑作為一個有著長足生命的學科,也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展示出了勃勃生命力,重新煥發了生機。同時,“綠色建筑專題”也在理論考試中越來越多的提及。
那么,究竟什么是綠色建筑呢?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節約水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材料(節地、節水、節能、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其余相關概念:
節能建筑:是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基本方法,對建筑規劃分區、群體和單體、建筑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后、設計出的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供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建筑。
生態建筑: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學的基本原理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合理地設計和建造居住、辦公、商貿、生產等用房。
可持續建筑:指以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建筑,包括從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到這些有關的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可持續建筑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設問角度:
為什么要發展綠色建筑
(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
綠色建筑是歷史的必然選擇,發展綠色建筑是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1)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CO2污染
綠色建筑已是當前世界建筑業發展的趨勢,發展綠色建筑事業是推動我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改善民生,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當今社會,環境壓力、能源短缺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相關前端理論研究技術儲備已經具備,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節能減排越來越成為全民運動。
2)綠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綠色建筑是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能夠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其內容不僅包括建筑本體,也包括建筑內部以及建筑外部環境生態功能系統及建構社區安全、健康的穩定生態服務與維護功能系統。
(一)室外環境而言綠色建筑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
(二)室內環境。這些環境本質上決定著人們的舒適度,而通過綠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因地制宜,從規劃、設計、環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過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內的舒適性,同時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質量。
設問角度:
什么樣的建筑是綠色建筑?
1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
綠色建筑設計對于土地開發和利用的原則,就是在建筑節地與土地資源利用上,強調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充分利用周邊的配套建筑設施,合理規劃用地;強調能在不增用或少增用土地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土地,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2充分利用自然通風與采光
在綠色建筑設計時,可采用建筑的內部與外部采取有效連通的辦法,對區域氣候變化進行自動調節適應,這就為居住者創造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
在采光方面,應合理的開窗,要處理好西曬問題和采光問題。應盡量朝南放置,在西面的房間應設置遮光板,一些房間可以考慮開設天窗,但應處理好陽光的直射,以減少太陽的輻射熱,在夏季能少開冷氣,降低建筑能源的的能耗。
在通風方面,應該追求自然通風,利于通風能使空氣能順暢的流動。良好的通風不僅可以供給新鮮空氣和帶走熱量和濕氣,在夏季還可以依靠空氣流動促進人體汗液蒸發降溫,給人以舒適感。
3設計立體綠化
設計立體綠化,即把綠色植物作為重要元素引入,將生態性、人性話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目前,城市用地日趨緊張,建筑覆蓋率持續增高,屋頂綠化成為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措施。在建筑的外部空間進行綠化,設置花架,連廊等,以減少日輻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改善小氣候。
4選擇綠色材料
綠色建筑積極推廣新技術,運用新材料,采用新產品。綠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將是多樣的,高效多功能的。因此,綠色建筑外層的圍護材料和結構,一方面作為能源轉換的界面,需要收集、轉換自然能源、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新型建材自身的保溫隔熱使室內溫度趨于恒溫。所以,綠色建筑的材料必須是環保節能的天然材料和新型材料,對現有建材必須進行環保、節能評估,提出技術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環保節能的要求。
5采用節能技術
采用主動節能和被動節能技術
主動節能:主動式節能技術是以機械電氣設備干預手段實現建筑能耗降低的目標。如:污水源地源熱泵系統、地表水源熱泵系統、土壤源熱泵系統、冰蓄冷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風能發電系統等等
太陽能光伏發電
風力發電
地源熱泵系統
特點:可以實現人工調節,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但是缺點也十分明顯,這些技術系統的初期建設投資巨大,相應的,其日常維護和管理的費用也比較高,無法在短期內通過節省能源費用收回初期投資。所以在應用主動式節能技術時要十分慎重,不能濫用。
被動式節能系統:被動式節能技術是以非機械電氣設備干預手段實現建筑能耗降低的目標。
如自然采光以及通風設計、外墻保溫及外遮陽設計策略、熱反射及屋面覆土技術。
設問角度:
綠色建筑發展前景設想(較為開放)
1.
發展民眾可以感知的綠色建筑,促進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綠色建筑師設計、管理和改造過程中來。
一是開發推廣讓人民群眾能夠認知、熟悉、監測、評價綠色建筑的手機軟件,不僅普及綠色建筑知識,而且也可藉此來激發住宅需求者和擁有者的行為節能。
二是要把宣傳推廣的著重點放在綠色建筑給人民群眾會帶來的實際利益方面上,比如節能減排的經濟性。
三是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注重性能的可視性。
四是綠色建筑的物業管理將成為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
2.
互聯網與綠色建筑相融合的“互聯網+綠色建筑”,具體包括設計、材料、工藝、施工、管理的互聯網化,運營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化的本質是信息數據的流通。
3.
建造更加生態友好、更人性化的綠色建筑。實現綠色循環,真正實現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建筑。
未來的綠色建筑要擁抱互聯網,把最新的虛擬空間技術與精心設計的建筑實體空間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綠色建筑要走出設計室,重視大眾創新。這樣就能夠全面實現節能、節水、節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全面地提升綠色建筑的質量。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民眾參與、互動和可視化因素,也就使得綠色建筑更加生態和人性化。
綠色建筑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感知和操控自己的家園。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請大家準備好迎接和擁抱這個全新的綠色建筑時代!
案例分析:
綠色建筑代表人物:
諾曼福斯特、理查德羅杰斯、楊經文、林憲德
雙頂屋——楊經文
在楊經文自宅中,充分體現出楊經文的設計原則——在世界能源日趨緊張的狀態下,采用通風、對流、遮蔭、綠化,反射玻璃等方法,創造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氣候,并建造適應外部環境的被動式的低能耗的建筑。 為了進一步增強風對室內環境的影響。
楊經文把一個水池放在了雙頂屋的南端。也就是在該地區主導風向的上風口。
游泳池的作用就是作為一個溫度調節器來控制吹過水池上空的微風的溫度。利用游泳池來調節吹進屋子里的風的溫度與濕度。通過與水池上空的熱量交換,吹進室內的風白天帶走室內熱量;晚上則補充室內的熱量。
穿堂風普遍用于雙頂屋中。它通過特殊的建筑形式得以實現。
一層二層的平面布局開敞,室內空間通透,都有利于風的穿行。在其他的部位 如二層居室的平滑玻璃門百葉窗都可以調控進入室內的風。
二層家庭室有上空屋頂通風井,一層和二層的共享空間很好的把室內和室外聯系在一起。
這種設計可以使穿堂風透過室內的每個角落,實現了連續的通風和涼爽,使舒適的新鮮空氣供應整天。
最有趣的部分屋頂屋面雙頂屋其屋頂,這是覆蓋著百葉窗傘頂的色調整個建筑-被稱為“傘式結構” 。他從南到北幾乎覆蓋了整個建筑 。
楊經文在其自宅的屋頂上設置了固定的遮陽格片,根據太陽從東到西各季節運行的軌跡,將格片做成不同的角度,以控制不同季節和時間陽光進入的多少。
在屋面上有了這樣一個遮陽格片后,使得屋面空間成為很好的活動空間,如可以設置游泳池和綠化休息平臺,同時由于屋面減少暴曬,有利于節能。
米娜亞大廈——楊經文
空中花園從一個三層高的植物綠化護堤開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平面中每三層凹進一次,設置空中花園,直至建筑屋頂)綠化種植為建筑提供陰影和富氧環境空間。構造細部使淺綠色的玻璃成為通風濾過器,從而使室內不至于完全被封閉。每層辦公室都設有外陽臺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門以便控制自然通風的程度。所有樓、電梯和衛生間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風。屋頂露臺由鋼和鋁的支架結構所覆蓋,它同時為屋頂游泳池及頂層體育館的曲屋頂(遠期有安裝太陽能電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陽和自然采光。曲面玻璃墻在南北兩面為建筑調整日輻射得熱量。
法拉克福商業銀行——諾曼福斯特
三角形平面:大廈平面呈三角形,兩邊用作辦公區域,另一邊則是空中花園。設置通風采光的中庭,每隔十二層設置一層玻璃網架,四層通高的綠色休息空間。
自然通風:多個4層高的空中花園沿著中庭螺旋而上,不僅為辦公人員提供了舒適的綠色景觀。同時,塔內每間辦公室都設有可開啟的窗以享受自然通風,從而避免了全封閉式辦公建筑的昂貴開支。
雙層表皮:建筑外皮雙層設計手法同樣增加了該高層建筑的綠色性,外層是固定的單層玻璃.而內層是可調節的雙層Low.E中空玻璃。在中空部分還附沒了可通過室內調節角度的百頁窗簾,炎熱季節通過它來阻擋陽光的直射,寒冷季外層的單層玻璃內以反射更多的陽光到室內。
德國議會大廈,福斯特
1. 自然采光:透明的穹頂具有頂光的效果,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2. 自然通風:自然空氣經風口進來后經過大廳地板下的風道均勻散發到大廳內,然后再從倒錐體的中空部分排到室外,倒錐體成為拔氣罩,合理組織氣流。
3. 智能遮陽:穹頂設有一個隨日照方向自動調整方位的遮光板,防止熱輻射避免炫光。
4. 能源利用和環保:給整個建筑提供清潔能源。
5. 地下蓄水層的利用:有深淺兩個蓄水池,模擬空調系統,成為大型冷熱交換器,形成積極的能量平衡,底層蓄冷,深層蓄熱,有效利用自然資源。
波爾多法院——理查德·羅杰斯
可回收材料:同時混合使用混凝土、鋼構、玻璃、木質等不同材料,與對面歌德式教堂建筑相互對應。鋼材、木材均屬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自然采光:透明的玻璃長廊將各個法庭聯系到一起,為走廊提供了良好的采光,緩解人們的緊張壓抑感。北向眼睛造型的天窗提供法庭內充足的光遠,營造靜謐的感覺。
同時采用溫度調節系統、正前方有一個蓄水池,夏天時水通過管子送到每間法庭的底部,達到散熱的功能;冬天時,水晶宮加熱送到每間法庭的底部 ,可以保暖,節省空調費用,體現了建筑的綠色性。
深圳萬科中心——霍爾
1)可持續的場地規劃
2)建筑適應亞熱帶氣候,建筑能夠做到與自然共生
3)水平摩天樓概念:建筑懸浮于八個核心支架上,水平展開樹狀建筑體量獲得最大化的景觀視野
4)最大綠化理念:底層完全開放,綠化率100%以上
5)底部形成自然通風和良好
6)底部形成自然通風和良好的遮陽效果,局部對流形成微氣候
7)采用自動調控遮陽系統,保證室內的柔和照度
8)采用本土建筑材料,可再生材料,快生木材,室內采用清水混凝土,不加粉飾,不做吊頂
9)屋頂采用太陽能面板,光伏發電。
瑞士再保險大樓——諾曼·福斯特
芝貝歐文化中心(倫佐皮亞諾)
采用可回收材料木材和不銹鋼組合,同時將竹簍式的造型和自然通風結合。
特殊的被動式通風系統:百葉窗可以依照風向和風力打開或關閉,隨著威風通過促使空氣沿著屋頂的最高點被排出。
雙層皮系統
外部的肋板系統
內部的肋板系統
結合了當地和全球性的氣候情況,結合了傳統和現代,表達了對自然的尊重。彎曲的肋板不僅達到了和周圍環境的融合,也形成了特有的被動式通風系統,這個系統將主導信風引入建筑中,促使建筑內部的空氣流通,從而形成被動式的通風效果并且改善室內的熱環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空調系統運轉所需的能量和費用。
天津濱海圖書館——荷蘭
智能燈光系統:光線是情感的主創造者,同時它以微妙的方式引人深思。因此,在大廳頂部設計了直徑18m的采光天井,并在"書山"空間中設置了連續的照明燈帶,通過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進行整體協調控制,"書山"照明與球體成像效果相結合,滿足裝飾亮化、場景布置、主題渲染等多種需求。
這個直徑為21m的“眼球”體現在作為多功能球形演示廳使用。球體表面為鋁合金穿孔板,內側安裝LED點光源,內光外透,可實現全彩變化。
“書山”空間采用地板送風及側下送風,中部回風的空調形式。針對該空間進深較大的特點,深化設計中采用內外分區的空調系統,通過對該區域進行氣流組織溫度場模擬計算,可以得出空調區域溫度分布比較均勻,可滿足舒適度要求,給讀者創造出舒適的閱讀環境。
倫敦市政廳——諾曼·福斯特
大樓整體向南傾斜3度的半球形,這是為了使日照面積減到最低,從而節省了樓內空調的費用。
沒有常規意義上的正面或背面。它的造型是一個變形的球體,但這種變形并不是隨意得來,而是通過計算和驗證來盡量減小建筑暴露在陽光直射下的面積,以獲得最優化的能源利用效率。設計過程中采用了實驗模型,通過對全年的陽光照射規律的分析得到了建筑表面的熱量分布圖。這一研究結果成為建筑外表面裝飾工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此外,建筑物還采用了一系列主動和被動的遮光裝置。建筑物斜著朝向南面,采用這種朝向可以在保證內部空間自然通風和換氣的同時,巧妙地使樓板成為重要的遮光裝置之一。建筑的冷卻系統充分利用了溫度較低的地下水,以降低能耗。大樓內設有機房從地層深處抽取地下水,向上通過深井輸送到冷卻系統中,然后再送入底層冷卻,循環利用。通過諸如此類的節能技術的配合使用,可以保證建筑并不需要常規的冷氣設備,同時在比較寒冷的季節也不需要額外的供暖系統。
通過實驗可以證明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大樓的供暖和冷卻系統的能源消耗僅相當于配備有典型的中央空氣調節系統的相同規模的辦公大樓的四分之一,是真正意義的上“綠色環保建筑”。
綠建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問題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希望大家學會舉一反三~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17先進經驗丨人民日報:長沙5A級景區的低碳探索
-
12-1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明確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
-
12-15京滬 ▎兩個超低能耗高品質住宅項目
-
12-13這兩個項目獲得世界綠色建筑委員會亞太地區綠色建筑先鋒獎2024(AP Leadership Awards)
-
12-12上海|踐行超低能耗理念,引領綠色低碳轉型—青浦區超低能耗示范項目
-
12-11近期超低能耗建筑項目資訊集
-
12-102024中國綠色建筑標桿項目
-
12-09剛搞懂碳足跡,又來個碳手印
-
12-08中國綠證特點及應用|一圖讀懂
-
12-07【解讀】北京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修編中能耗指標的研究!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