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欧美_精品久久久久久乐_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爱,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

WAP手機版 RSS訂閱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會議展覽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會議展覽

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時間:2021-12-13 23:14:17   作者:GBWindows   來源:原創文章   閱讀:1557  
內容摘要: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導語:校園綠色生態建設,關系著上億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綠色生態校園已成為全國大力推行的重點工作。在學校建筑設計中融入綠色建筑理念,不僅可以給學生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還能對資源進行有效的節約,使校園建筑更具人性化。

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東莞市綠色建筑設計比賽自201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5屆,旨在為學生、社會設計團隊提供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在展示東莞市設計團隊綠建設計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東莞市的綠建設計綜合實力,賽事得到了專家學者、綠建同仁、高校師生等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學生組 獎項說明

 獎項設置:本次比賽共設置兩大類獎項,一類是學生獎: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創意獎2名;個人風采獎2名;另一類是指導獎:優秀指導教師獎5名;優秀組織獎5名。


 獲獎金額:一等獎獎金10000元;二等獎獎金6000元;三等獎獎金4000元,創意獎獎金3000元;個人風采獎獎金2000元;優秀指導教師獎2000元。

https://www.135editor.com/js/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IMG_256

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于71日正式啟動,至11月10日作品征集截稿,省內外12所高校積極參與到本次大賽中來,共收到39份參賽作品。通過來自大灣區各市行業大咖、專業高校學院專家評審團的細致考評,分別對本次大賽學生組參賽作品進行初、復評,從創意性、可行性、完整性、經濟性、美觀性以及功能性等不同角度,逐一進行仔細、嚴格的評審?,F組委會根據大賽規定,將名單進行公示,學生組入圍作品總共20個(名單為隨機排序,不代表排名):

入圍作品1

作品名稱:江邊一葉舟

所屬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作品負責人:劉小琳

作品成員:李蓉庭、袁章夢

指導老師:王靜

作品簡介:寒溪河邊的小學,要像寒溪河邊的一葉輕舟,載著人們的期望隨時準備揚帆起航。根據場地功能,形態,產業,氣候等空間特征,場地內的校園被定位為:重建學校與社區的關系,回應城市公共環境,實現自然、科技與校園建筑的交互,擁有多功能復合的公共建筑的綠色小學。將場地周邊的自然要素引入校園,將社會功能融入校園,實現綠色校園與郊野公園雙重功能的疊加。讓開放,自然,柔和,科技的校園成為實現城市,社會,兒童等多方受益的重要場所。

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入圍作品2

作品名稱:窗之校園

所屬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作品負責人:陳瑤

作品成員:肖菁琳

指導老師:王靜

作品簡介:本次的參賽作品名為《“窗之校園”——東莞36班小學設計》,以項目場地條件為基礎,在滿足主辦方規定任務的情況下,針對現有小學存在的問題,依照小學生的意向志愿,確定了以“窗”為主要概念的設計思路,主要分為以下三點:氣候之窗——感受風與自然;景觀之窗——利用場地現有景觀與人造庭院;活動之窗——公共空間多功能,激發活力。


入圍作品3

作品名稱:居岸·游園

所屬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作品負責人:梁庭耀   

作品成員:劉玥

指導老師:王靜

作品簡介:主題為“居岸·游園”。方案場地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寒溪河河畔,為呼應周邊環境,在建筑形態上,小學以及體育館屋頂采用曲面銜接高差, 形成波浪般參差之感,在看臺和操場,內部廊道和中庭上有河畔觀岸之感。學校和體育館均為閉環狀,加強各個功能間的互動和聯系,學生在其中自由穿梭,暢通無阻;同時,置入生態自然因子,游覽校園的同時可以和自然親密接觸,將“園”真正融入到學校中去。

該方案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和地形特點,引入自然元素并融入廊道和庭院,形成天然生態學堂和互動平臺。底層架空、百葉遮陽、傾斜天窗,并且引入綠色建筑的技術,通過綠色建筑模擬以達到良好的使用狀態,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4

作品名稱:活綠紐帶

所屬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作品負責人:彭佳欣   

作品成員:高雅清

指導老師:王靜

作品簡介:活——共享空間;綠——綠色理念、技術、建筑、學習生活方式   

紐帶

含義一:底層架空的開放共享空間作為紐帶,將寒溪河、校園、公眾串聯景觀引入視線,場館分時段公眾開放

含義二:二層及以上的教學共享空間作為紐帶,將教學區、共享區、生活區、活動區串聯紐帶作為軸線便捷聯系組織師生活動空間。

該方案希望將共享空間作為紐帶,貫穿在整個校園之中,同時形體的穿插形成自然、種植、下沉三大庭院,人工與自然元素相結合,為學生創造豐富多樣的活躍空間,能與自然相親近。建筑設計通過合理布局與綠色技術的運用,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目標。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5

作品名稱:Green Wander

所屬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作品負責人:楊馨瑤  

作品成員:葉苗揚

指導老師:王靜

作品簡介:通過對東莞市的氣候分析以及對場地周邊的分析,最大程度回應場地本身的條件,利用場地的高差營造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空間。體育館采用簡潔的體量,運用一系列被動技術營造較為舒適的室內環境。在總平面上與校園形成呼應關系。通過軟件模擬細化立面構件,適量采用主動綠色技術,如空氣源熱機加熱泳池以、光熱板加熱供給洗澡間的熱水。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6

作品名稱:垂直魔力盒

所屬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建筑系

作品負責人:陳睿

作品成員:李樂恒、范孟辰、張翔

指導老師:吉慧

作品簡介:建設場地局促緊張且極不規整,如何合理巧妙地安放36個班及配套功能空間是對建筑師非常大的挑戰。本方案總體規劃順應場地,主入口位于東北角,利用高差實現人車分流。以人為本的臨河開敞地為學生自由活動提供了理想場所,朝向寒溪河的Y字形教學樓最大程度節約用地,在西端與長方形的體育綜合體有機連接,形體舒展有分有合,形成多個適應嶺南氣候的生態庭院。教學樓橫線條的深挑外廊層疊開敞,間斷植入空中花園和垂直綠化,和綠草茵茵的屋面運動場渾然一體,為學生提供安全綠色、自然健康的校園環境。

垂直方向的功能混合疊加是應對用地緊張和高強度開發的良策,體育綜合體的設計構想既能合理保證校園必需的配套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實現節地、節能、節材、節水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綜合體就像一座散發著青春活力的垂直魔力盒吸引著學生來這里收獲強健的身體、放松愉快的心情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體育綜合體既包括室內高大寬敞的游泳、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空間,也包括室外屋頂開闊平坦的200m標準跑道、5人足球場的露天運動場地。另外,綜合體首層還復合了學校食堂和架空活動區等功能,東面與教學樓平臺多層相接,其它面與校園開敞場地有機銜接。綜合體的建筑設計充分考慮東莞濕熱的氣候特點,被動式與主動式節能技術相結合,綜合運用了底層架空、自然通風、中庭拔風、遮陽隔熱、屋頂綠化、雙層表皮、太陽能利用等技術,將大空間建筑的能耗降至近零狀態,使體育館充滿了活力又高效節能,簡約新穎的建筑造型也是西側城市主干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7

作品名稱:城市下的農場樂園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陳禹龍

作品成員: 陳澤歡、李澤延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城市是對整個校園布局和內部高架橋元素的解讀,農場是作為主要的綠色環境總體策略,樂園是校園對于兒童的展現的形式。此次小學設計位于東莞市余屋社區范圍內,主要服務對象為余屋社區的人群。由于該社區以工業發展為導向,導致了該區域內的環境污染。為了打造未來綠色校園為導向的校園,引進了互動式農場來為學生群體提供教育,為該區域提供可持續性發展的策略。主要的策略為通過對小學生群體的心理行為成長曲線的研究,劃分出不同的教學空間并與“城市高架橋”空間的組合,打造屬于學生的城市校園農場。該建筑既滿足了學生群體的日?;顒有枨?,又共享于城市本身。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8

作品名稱:聚落校園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黃鵬達

作品成員: 陳芷欣、梁佰燚、盧泯潼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本方案選址在廣東東莞東城余屋社區,西側毗鄰莞龍路,北側和東側被寒溪河所環繞。周邊建筑多為大尺度工廠,整體環境給人冰冷、枯燥之感。故本方案設計旨在創造一個尺度親人、有趣的校園,以“家”的單元塑造親切感和歸宿感。為營造聚落之感,方案在整體布局上采用分散的三組團布局。班級單元將教學空間和午休房結合,引入模塊化設計概念,順應場地邊界將場地劃分為2mx2m的網格,立體化后形成2mx2mx4m的模塊,通過模塊的組合形成不同的班級單元。建筑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同時結合自然通風,屋頂綠化,雨水收集,水平垂直遮陽百葉、降噪玻璃窗、太陽能光伏板等技術,從而實現綠色、生態、童趣的小學。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9

作品名稱:疊院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李子傲

作品成員: 謝寶賢、劉雪甜、黃啟豪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本項目基于場地地形以及小學學生行為等為設計出發點,設計了層層疊落的建筑形態,為使形態輕盈、富有變化,設計曲線的層層疊落的樓板,使得建筑形態像是有機地自然生長在場地中,各個教學樓與核心服務樓間通過廊道連接,使得建筑體塊能夠有及串聯在一起,使得整體散落在場地中卻還擁有聯系,因操場結合體育館設計,操場整體抬高,學生可通過連廊直接到達操場進行體育活動。在平面上,各個室內空間皆采用六邊形及其變體的形式組織,相較于傳統四邊形教室,有更多的采光面以及能夠組織更多豐富的功能空間。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0

作品名稱:綠色校園 同心共建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劉丹丹

作品成員: 黎越彤、黃家敏、謝志釗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場地北面高五米,豎向利用高差做雙首層,并抬高建筑中庭以創造出 多種不同空間體驗。我們以學生的日常校園行走路線為出發點,設計了一條學生 流線“教室-操場-食堂-午休室-教室”,該流線能同時滿足學生全天候的通 行。與普通校園不同的是,我們將操場抬高五米,與首層同高,并向下挖出適合 室內球館的場地,四周不設墻,以柱支撐,確保球館的采光通風。而地下球館又 與教學樓間的開放空間相連,鼓勵學生在這個有界但開放的區域親近并發現自然。教學區的布局為教師辦公室均勻分布在每個樓層的三個部分,近鄰班級教室,教 師方便管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擁有良好的視覺景觀體驗。普通 教室正向南北朝向,確保有更好的采光通風,其與建筑形體之間形成的空間則作 為教室的陽臺,兼顧陽臺,遮陽,綠化的功能。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1

作品名稱:豫園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劉星宇

作品成員: 梁浩堅、黃鐘康、林東龍、李樹濱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首先是我們的主題圍繞著中心的五個圓展開,這五個圓是學生活動的的主要空間;另外“豫”字通愉,有愉快,幸福的意思,同時又通相遇的“遇”,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在我們的理想校園中愉快地玩耍,希望他們每次在圓上奔跑遇見美好的事與物。

“豫園”的理想是,讓學生樂于走出教室,在校園中自己或者和同學一起探索,或者在課間短暫的休息可 以帶給他們很好的放松條件,于是我們首先要使得公共的活動空間要與學習空間不能太遠,并且通過用圓和方形的建筑體塊進行交叉創造出更多可能性的空間,圓與圓的交錯,圓與建筑的互相滲透。在我們的圓上,我們希望發展圓的向心性,凝聚學生,甚至是老師(圓上面有師生互動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掘戶外空間的趣味,利用圓的流動性,沒有終點,意在告訴他們學習也是學海無涯的。

我們在建筑上不僅大面積的引入綠植——既我們的庭院中的地景和屋頂花園,也采用相當多的綠色技術,提高建筑的節能性,減少耗能,配備綠色充電樁等,以營造優美生態校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我們的理想校園中愉快地成長。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2

作品名稱:跑向十分鐘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楊志雄

作品成員: 陳嘉威、崔杰輝、陳子聰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設計上,團隊專注于學生思維的開拓、天性的發展以及身心的健康,旨在利用空間與動線的設計手法相結合,有效地去影響現今普遍存在的“小學生課間不活動以及被禁止嬉戲”的現象。小學生一般是處于6-12歲的年齡,是幼兒園的銜接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具有鮮明的特征。他們是要經歷從個體到有集體意識,認知到學習,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他律到自律,刻板接受到有目的性的轉變,他們需要不斷地從學習狀態和放松狀態之間切換,而這些行為的間隙需要由課間時間來穿插。所以我們提出,從教室出發,每個教室都具有班級圖書角和景觀陽臺,為學生提供近在咫尺的放松空間;走出教室有寬敞流動錯落的走廊,每一層走廊的盡頭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平臺,而三個橢圓圍合形成的三個庭院不僅為低層教室提供活動場所,也為高層教室創造良好景觀;教室與體育館之間有直達的連接平臺或坡道,高效便捷;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尺度的中庭和采光井山丘空間,增加空間的趣味性。設計的始末,我們一直堅持著營造健康舒適以及趣味豐富的空間,使教學空間活躍起來,學生身心思維開拓起來。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3

作品名稱:隔岸書聲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葉家潤

作品成員: 陳敏婷、鄭世霖、王澤文、曾祥熹

指導老師:王頻、盧素梅

作品簡介:通過參考系列對小學階段兒童心理學及教育學的研究,結合小學生快速發育成長的身體及其公共活動空間需求的改變,我們發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所需的成長空間各不相同,而小學生心理成長與其生活的空間領域有著密切影響。為了適應不同成長階段所需的差異化空間,我們提出了成長島的設計概念,在建筑總體布局上形成了低中高年級三個成長島,塑造為適應不同成長階段所需的差異性空間。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4

作品名稱:山溪連源·連園·連綿

所屬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城建與環境學院

作品負責人:溫錦嫻

作品成員: 李詩霖、林曉丹、韋捷、張釩

指導老師:陳璧璇、張璪

作品簡介:校園,是學習的天堂,友誼的殿堂,是孩子們無限快樂成長的世界,不僅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還要打造增添無限樂趣的共享交流空間,在校園整體規劃中,通過空間設計開敞式連廊,人員在廊上流動,匯聚到一個個模塊化交流共享空間,提高步行效率和通達性的同時,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為學生、老師、家長之間提供溝通的平臺,讓教育與樂趣匯聚于此,在校園的每一處散發成長的活力。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5

作品名稱:后疫情時代田園式自由開放校園

所屬學院:惠州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林俊杰

作品成員:  周桂文、張于熙、周林、王雅婷

指導老師:駱超、曾輝鵬

作品簡介:本設計充分考慮后疫情時代下的校園師生健康的工作生活空間,形成田園式自由開放校園,充分考慮師生的心理、行為對使用空間的不同要求,功能分區明確,空間布局合理,造型活潑明快,營造宜人的自然生態景觀,創造一個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臨近操場的每層教學樓設置多方式種植區,可以使每位學生接近自然,身處田園感,為學生提供活動場地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6

作品名稱:銜接“綠色垂直”校園

所屬學院:惠州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作品負責人:肖美玲

作品成員:  沈苑鴻、張嘉慧、陳翠玉

指導老師:林超慧、曾輝鵬

作品簡介:為了更高效地使用空間,利用場地坡度設計停車場與部分地下建筑,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同時合理進行場地規劃。在用地緊張的前提下,將教學、生活、運動、行政幾大組團靈活布置,內設下沉廣場等綠色共享空間??紤]通風、采光的因素,建筑采用綠色技術減少能耗,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打造綠色共享校園。在體育館設計中,以靈動并具有曲線美的“魚”作為設計理念,立面采用裂紋形式的長窗作為“魚鱗”,曲線型的屋頂更加體現出體育館的美感。建筑以框架結構和桁架結構相結合,屋頂采用太陽能板,外立面加以綠色材料構造。主次入口分別以大臺階和長坡道作為引導,流線清晰,功能明確。

IMG_256

微信圖片_20211213142814

入圍作品17

作品名稱:梯田里的綠色秩序

所屬學院:珠??萍紝W院-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作品負責人:吳佳儀

作品成員:  許澤鵬、林瑋權

指導老師:胡向淇

作品簡介:本設計項目亮點:屋面綠植隔熱蓄能設計、結合蓄水池設置雨水灌溉系統、露天停車場設置滲水鋪磚,降低城市徑流量、提高項目綠化面積、配置人性化設施。項目創新點:適應性立面設計:結合BIPV模塊設置在朝南立面,作為太陽能光伏系統。為城市市政輸送電力;南側退臺形體與太陽能板結合,可作為遮陽板吸收太陽輻射;體育館通過形體設計引導自然通風,形成穿堂風;禮堂用金屬拉絲網布置植物墻,有利于室內隔熱蓄能。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8

作品名稱:小學體育館設計

所屬學院: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作品負責人:江月明

作品成員:  李世文、方嘉旋、劉洋、張銳斌

指導老師:

作品簡介:本案涉及的主要建筑功能有:教學樓、文體樓、連廊、地下室、報告廳、體育館等。設計以回字型型的模式布置在基地東側,為各個教室創造良好的日照條件。4層教學區沿南面主中庭展開,與生活運動區互不干擾。北面L型建筑與報告廳、體育館結合形成文體綜合樓,方便使用。

立面設計:整體造型設計中,沿校區外圍的建筑展示面采用與保留建筑相似的建筑語言及體量組合, 強調整體、統一的形式感,打造學校完整的對外形象。校園內則在統一中尋求自由活潑的變化 ,利用趣味的樓梯、變化的花池、文化連廊,強調靜與動、統一與變化的對比,以此促進多種學習、生活交流的產生。完整建筑形體、精心的細部設計、自由的連廊等建筑元素一起,體現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和朝氣蓬勃的學校氣質。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19

作品名稱:GREEN STAGE

所屬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建筑學院 

作品負責人:楊凡

作品成員:  楊曉曄、劉玉婷、朱彬豪

指導老師:余磊、沈鵬元、王墨晗

作品簡介:小學校園是我們童年記憶的重要載體,孩子們在校園內的健康成長問題(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也是家長著重關注的問題,而且校園建筑存在著人員密集、功能多樣、系統復雜、能源消耗大且管理方面有其獨特的需求特點,因此綠色校園的設計成為了現在校園設計的重點。該項目從小學生喜歡在戶外活動的天性出發,通過對校園主體建筑屋頂與地面的結合以釋放更多更豐富的室外活動空間和綠化空間給學生。同時結合東莞氣候特征以及場地周邊環境要素,通過對校園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與設計并進行模擬分析以形成綠色舒適的校園環境,實現節能、節地、節水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校園建設。保證學生和教師健康、高效的工作,讓孩子能夠在該校園內健康成長,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

IMG_256

IMG_257

入圍作品20

作品名稱:游學山水

作品負責人:黃佩瑩

所屬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建筑學院 

作品成員:  葉泳儀、吳晉軒、陳怡勝

指導老師:余磊、沈鵬元、王墨晗

作品簡介:設計理念:本作品旨在營造宜人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接觸學習自然節能的機會,以“山”“水”概念引出校園整體設計。其中“山”指利用模塊化的手法將綠植景觀置入教學區,“水”指運動區與寒溪河呼應,為校園提供多樣活動場地?!吧剿敝g通過豐富的活動交通景觀串聯對應。本作品以被動式設計與增加人與自然的接觸密度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綠色策略,并與整體設計相結合。

IMG_256

IMG_257

恭喜以上入圍作品

后續獎項會花落誰家?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下期我們將公布社會組作品入圍名單,敬請關注 !


編者語:綠色校園建筑設計與改造是綠色校園研究及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社會對綠色校園發展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不斷加深,綠色校園建筑設計的研究和實踐也隨之逐漸增多,未來,也希望與業界人士一起搭建和共筑綠色校園,助力綠色建筑設計比賽成為東莞城市綠色校園建設發展的新名片!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標簽:作品  設計  學生  綠色  名單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綠建之窗網站已運行: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07284號  京ICP備14061276號-3 51LA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滦平县| 合作市| 都江堰市| 横峰县| 洪泽县| 大名县| 德安县| 措勤县| 军事| 东阿县| 昌图县| 九江市| 南川市| 曲周县| 湾仔区| 阿图什市| 镇沅| 特克斯县| 榕江县| 子洲县| 隆德县| 邢台市| 永清县| 澄城县| 河池市| 漳州市| 临江市| 贡山| 白银市| 靖安县| 福州市| 泰州市| 徐州市| 隆德县| 永春县| 台中县| 邵阳市| 东辽县| 乌鲁木齐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