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凍死,冬天熱死!”這不是形容某地的氣候,而是天河路、珠江新城很多寫字樓白領形容自己工作環境的說法。所有的溫度調節都是要燒錢的,關鍵是如何盡量少燒錢,又能讓樓里的人感覺舒適。近日,太古匯寫字樓成為廣州首個獲得美國綠色建筑協會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評級(LEED)相關金獎認證的建筑,記者前往探訪,力圖搞清楚這座“綠色建筑”是怎樣又節能又舒適的。
很多人以為,室溫低一些有利于保持清醒。其實這是認識誤區——日前,上海交大的研究者做的實驗顯示,在溫度適中的工作環境中,人的消極情緒最低,幸福感和積極性最高;而在低溫或高溫狀態下則適得其反。夏季,寫字樓空調要占掉能耗的“50%以上”,所以,如果盲目地往低溫里用勁,實屬浪費。
“以前上班時冷時熱,精神也會跟著一驚一乍,老是覺得累。”2011年隨公司搬到太古匯的外企職員aimee這樣描述她曾經的辦公室,“現在新環境不冷不熱,慢慢地,那種莫名的緊張感也沒了。”她說的便是剛獲獎的太古匯寫字樓。
其實,太古匯的寫字樓是有“神經”的——“神經中樞”叫樓宇管理系統(BMS),“神經末梢”叫溫度感應器,感應器密布于各樓層天花板上,形如香煙盒,可以隨時感應到周邊溫度,它能將溫差反饋到中樞闃惺嗑突崢辭蹇齙髡那個區域的空調溫度。據說,經過“神經”控制,節省約20%的能源也只是小意思。
有了這些“神經末梢”,無論是走在太古匯有西曬的玻璃幕墻一側,還是走在相對封閉的區域,都能感覺到相差慵傅暮鬮倫刺。而這套“神經系統”還有“監測器官”,可以監測能耗,記錄總結節能措施。
說到太古匯的玻璃幕墻,不得不提一下它的環保特性。這里的幕墻用的是鋼化中空低輻射的玻璃材料,既可以“借光”,又能減少進入辦公樓的熱氣,也能減少空調能耗。
小貼士
什么是LEED
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是一個評價綠色建筑的工具,由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建立。該協會建立并推行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國各類建筑環保評估、綠色評估以及可持續性評估標準中被認為最完善、最有影響力的評估標準。
其評估體系包括五大方面:可持續的場地規劃、保護和節約水資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的利用、材料和資源、室內環境質量,分為認證級、銀級、金級和鉑金級等四個認證等級。
知多D
環保從細節做起
光——強弱可控的燈盤
太古匯天花板上安裝最多的一種燈盤,有防眩光刺眼的燈罩,里面有三支燈管,開關可以控制只開一支、兩支或三燈全開。近日,佳能公司華南代表說,從豐興廣場移址太古匯辦公之后,2012年的總用電量“減少了19%”。
水——洗碗水回收沖廁
“早上洗杯子,中午沖飯盒,嘩嘩嘩地一次洗上5分鐘。”白領康先生對這種浪費水的行為深惡痛絕!壩腥訟賜曄忠膊還廝龍頭,抖抖手上的水,再照照鏡子,弄弄頭發,擺擺領帶,臨出門才關。”在理論上,洗過茶杯、餐具和手的水也算是一種“中水”,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太古匯在全樓眾多的洗手間和洗消間里設了超過100個收集點,“中水”通過這些點會被集中到地下四層的長方形中水池中消毒,水質達標后,就會再被輸送出去沖廁所,“最高可以節省80%的沖廁用水。”
雨——收集雨水,日省346元
太古匯還收集雨水——頂樓四周分布了9個地漏,每逢下雨,雨水就會沿著地漏飛流直下地下四層的收集池,經過凈化處理,再送進補水池,對空調進行冷卻。“每次可收集100立方米左右的雨水”,碰上空調使用高峰期,每天大約可以節省“30%的用水量”。
如今廣州雨量充沛,如果寫字樓每次能收集100立方米的雨水,根據3.46元/立方米的商業用水價格,每天單空調冷卻用水可節省346元,如若一個月能收集10次以上,每月至少可節省3460元。
氣——新空氣先過濾再消毒
這里的白領,呼吸的空氣不是“原汁原味”的,而是經過多次“轉手”的——室外的空氣要先在雙層過濾網上留下雜質,再進入長寬兩米左右的“風柜”,"后在裝了納米光子凈化系統的風管里穿過(這系統是專門殺菌、消毒、凈化和分解有毒氣體的),最后才能夠施施然進入辦公室。寫字樓每層樓的中間處,有一個“核心筒”(設備房),回風、新風以及送風系統都集中于此。每個回風口附近都裝了一個CO2感應器,當空氣中的CO2濃度出現變化"感應器會及時發出指令。“CO2濃度過高,可以快速補充新風。”這樣,上班族們就不會因為空氣混濁搖搖欲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