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務院提出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自2014年起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近期市住建局、市規劃局頒布實施了《關于城鎮保障性住房全面ば新躺建筑標準的通知》,昆明市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提前一年“染綠”。
目前,綠色建筑僅在部分一、二線城市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對于眾多三線城市而言還是個新鮮事。而\x00昆明,綠色建筑寥寥無幾,即將建成的也是高檔商品房,綠色建筑看上去似乎離市民生活很遠。
然而,在西三環旁的五華泛亞科技新區大漾田地塊,一個總建筑面積達25萬平\x00米的住宅小區正在建設,這里是昆明市2012年市級統建保障性住房“吉惠園”項目。與昆明市其他在建或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不同,這是西部地區首個綠色二星,30%住宅建筑面積達到綠色三星的公租房項目。它不僅在云南保障房建設史上實現了綠色建筑“零”的突破,而且它的實踐也被住建部列為溫和地區綠色建筑標準的重要參考指標,昆明建筑業首次參與到“國標”制定中。
綠色施工貫穿建設過程
“吉惠園”公租房項目由昆明市公租房公司委托昆明萬科房地產開發公司全過程代建管理,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公司承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工地都是大量鋼筋水泥堆放在場地里、現場澆筑,工地人多、噪音大、塵土飛揚、空氣污濁。而在吉惠園施工現場,記者見到的卻是干凈整潔的水泥路及平地,未見揚塵及污水四溢的景象。
走進施工區,塔吊林立,機聲隆隆,工人們緊張作業著,施工現場一片忙碌。加工區,堆放整齊的鋼筋、木材等物料比比皆是……整個施工現場干凈整治,秩序井然。
盡管現場有幾百名建筑工人在施工,但在地上卻連一個香煙頭都看不到。原來,在每個特定區域,施工方都設置了臨時的吸煙點,工人在施工中可以吸煙,但是煙灰和煙頭都要放到指定的接煙容器中。
而在入口處的圍墻邊,還搭建了專門的休息區,提供直飲水。旁邊有專門的清洗區,有洗腳池和洗手盆,可以讓工友干干凈凈上下班,不帶泥水出門。
記者注意到圍墻邊還擺著四個藍色的大垃圾桶,每個桶上都貼著說明,有回收螺絲釘、鐵器的,有回收飲料瓶罐的,有裝煙頭、煙盒、紙盒的,有裝塑料袋、方便面盒、發泡餐盒等垃圾的。“我們在工地現場實行垃圾分類,這是積極;實環境保護的一項措施”,站在一旁的中鐵四局吉惠園項目經理黃哲軍介紹說,整個工程都是按照綠色建筑的方案進行施工。傳統的建筑施工方式,實際上造成了大量能源資源的浪費。施工中通過嚴格按照“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環保”要求,甚至每周五下午,項目部還組織管理者及;人參加到“撿垃圾”的活動中。通過以身作則提倡環保,將“綠色施工”理念貫穿項目施工全過程,實現人與自然、建設與環境的和諧共融。同等體量的項目,如果按照傳統工藝施工,拉運出的廢棄物有15車,而現在僅需兩車左右。
實物樣板標準化施工
工地實現綠色施工,還得益于大量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運用。
在項目部進入現場的路旁,昆明萬科及中建四局五公司專門建設了一個樣板展示區,講解綠色建筑各種技術操作要領及規范,這在以往的各種項目建筑工地是很少見到的。
“這是技術標準宣傳墻。”吉惠園項目經理黃哲軍指著一旁的圍墻擋板說。記者看到,一條三十多米長的圍擋被粉刷一新,上面是宣傳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工藝流程及操作特點的p傳畫,操作規范詳盡,圖文并茂,沖擊力與感染力十足。
為了詳細講解這些施工方法,項目部還在旁邊建設了實物展示區,細致到各階段的施工標準及尺寸,可以讓工人們了p各道工序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果,以直觀的形式解決標準、工序、節點等問題。如常被忽視的“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工藝”,從第一步基層清理,第二步刷1.3厚粘結材料,到第七步80厚C25細石混凝土,每個步驟都有示范樣本。而頂托施工,則細致到每一個步驟的安裝間距。
通過樣板區的展示,以及定期考核,大幅提升了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保證了工程建筑質量。兩位施工人員還寫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我是一名木工,今年35歲。木工工齡12年,也算是一個老師傅,因為大家都叫我李師傅,我很高興。我已經帶了5個徒弟,現在他們每年收入近十萬,我很高興他們有高收入,因為這里有我很大功勞,來這里以前我一直這樣認為。看了這些樣板,我發現錯了,因為我給徒弟們教錯了知識,就說模板工程吧,立桿間距,掃地桿、斜撐、起步鋼管、頂托、背方、加固方法等以前都見過,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標準,但真正的標準是什么,我不知道。看了這些樣板,我真懂了”。
而另一位名叫周杰明人員則寫了《技術交艿暮么Α貳!拔沂且幻技術員,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技術交底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這也是我的難處之一。以往的技術交底都是形式,內容抽象空洞,缺乏說服力,工人很反感,有時連我自己也不能理解。現在有了這些展示區,我自己先到這里學習,對照圖紙,規范要求看樣板,然后把莧舜到這里交底。我高興地發現,工人也喜歡上這里,還在這里認真討論,有了很好的互動,技術交底就在討論聲中完成了,效果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