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首個綠色生態城區規劃通過審議
時間:2014-05-09 13:21:35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2160內容摘要:【導讀】:編輯獲悉,《海峽奧體片區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已于近日通過審議,或將今日正式發布。海峽奧體片區綠色生態城區是福建首個在整體區域內進行綜合性低影響開發研究的大型項目,該城區將通過嚴格控制建筑物密度和高度,人為地強化風道功能,達到夏天降溫、冬天除霾瞇Ч,更重要的它將是福州...【導讀】:編輯獲悉,《海峽奧體片區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已于近日通過審議,或將s日正式發布。海峽奧體片區綠色生態城區是福建首個在整體區域內進行綜合性低影響開發研究的大型項目,該城區將通過嚴格控制建筑物密度和高度,人為地強化風道功能,達到夏天降溫、冬天除霾的效果,更重要的它將是福州市第一個按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的新城區。
規劃一經發布即引發討論,尤其是面對即將到來的夏季及雨季,更是引發高度關注。
質疑
沿江高樓讓福州成“火爐”?
記者:近年來,福州已經躍升為全國“火爐”之首,坊間傳聞認為與沿江高層建筑開發太多有關?
吳鋼:城市的熱島效應應該是多方面的原因,有自然的,有人為的。從地理學上看,福州市三面環山閩江開口,像一個小口大肚的巨型口袋,海風沿閩江口而入,被旗山、北峰、鼓嶺三面環山阻擋,有進無出,形成一個內循環的小氣候,這是自然的原因。而人為的,不排除沿江高層建筑開發過密,導致自然風道被阻帶來的影響。但更多的應該是碳排放等原因,比如機械熱量的排放、空調廢氣、汽車尾氣等等,還有人口的往來遷徙過于頻繁密集等等。
張超: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福州市區所在地屬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群山環抱,且受副熱帶高壓t控制,城市熱島形成以后不易擴散,海上“冷風”不易進入,加劇了氣溫的上升;另一方面,人為因素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城市人口增長、城區面積迅速擴大、高蓄熱和非生態建筑群快速增加、內河水域和濕地面積急劇減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福州的城市熱島效應。
思考
地產開發應如何減少熱島效應?
記者:近年來,地產開發速度驚人,城市建筑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吳鋼:經過10多年的大發展,地產開發帶來的破壞是巨大的,并且不少項目一味求大、不遵守自然規律,給自然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另外,在規劃上,很多城市在功能布局上都存在問題,將居住、辦公、娛樂、學習等功能分割,由此帶來了大量的人口日常遷徙,碳排放量大量增加。這些都造成了環境的破壞。
張超:城市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結果,必然給生態環境帶來壓力。比較明顯的表現是:城市擴張,帶來水土結構的變化和地面植被的破壞;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下沉;城市污水、熱氣廢氣、污物的隨意排放導致水質、空氣和土壤的惡化,形成熱島效應;城市建設對i然資源的大量消耗使得資源趨于枯竭;人口和產業密集帶來交通和生活服務的困難。所以建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
記者:有沒有具體的改善的好方法?
吳鋼:在生態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不少人已經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也正在朝綠色生態方向發展,比如使用環保材料、增加屋頂綠化等等。但現在的不少地產項目更多是偏向技術改變,而不是自然改變。比如利用高科技來達到通風的效果,而不是減少建筑密度來達-自然通風的效果。當然,技術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資源越來越缺乏,生態破壞已經很嚴重的今天,能通過技術手段改變一些現狀也是值得肯定的。采用成熟而通常的技術,有著理性的建造造價、低耗能,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
張超:注重系統集約化的解決方案,即所謂的循環經濟。比如建筑工業化和發展綠色建材相結合、一體化的保溫隔熱措施、就地a材的鄉土建筑、提高全裝修住宅比例、提高建筑部件的耐久性、對綠色節能建筑的獎勵鼓勵政策等等。
再有是既有建筑手段的運用革新,這也是最容易理解和實施的方式。比如自然通風和發展街道綠化和垂直綠化:道路兩旁與中間的綠化帶種植樹木,形成樹陰,有利于減少柏油馬路對熱量的吸收;同時,通過鼓勵居民美化綠化多層建筑的屋頂、山墻面給建筑物降溫。再f如外窗遮陽板的綜合利用,也是南方最經濟的節能措施之一,再配合住宅底層架空層綠化、陽臺的設置,可以極大地改善城區內的小氣候。
還有,城市中高層建筑增多,污染物無處排放,風道是將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吹走空氣中各種污染物的通道,因此,可依托河道、街道等開闊空間設置風道,以達到降溫排污的效果。在具體的項目上,比如可借鑒武漢等城市的做法-對一些新樓盤采用倒“V”字形設計分布,使其“缺口”面朝東南方向,以實現夏可通風、冬可擋風。
建議
少攫取將換來大空間
記者:今后,在生態建設方面,對政府、開發商、個人有哪些建議?
吳鋼:首先,應該規劃出混合模式的城區,可以集居住、辦公、娛樂、學習等一體的環境,這樣才能減少碳排放,減少損耗。而對于開發企業,要選用綠色環保的材料,增加一些垂直綠化。給大家營造接觸自然的風景空間,例如綠化廣場、公園、河岸、山體、小區花園等自然元素。同時,分散高層建筑物,降低建筑物密度,以增加空氣流通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人。現在的生活被稱為“四緯度”的活,其中的第四緯度就是人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來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建立生態觀,這才是最重要的。
張超:著名建筑師密斯·凡德羅的名言“少就是多”,這句話其實很適合用在這里,對自然更少的攫取使人類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具體的措施我認為有:
一是規劃先行,解決大氣候問題。倡導在主城區周圍設置衛星城市的做法,就像福州與八縣,用類似日本新干線的快速交通連接,使主城和衛星城市之間有一段山地耕地或綠化帶作為隔離區,有2分散人口,緩解熱島效應。
二是城市生態建設應該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綱要。一方面普及綠色低碳的生活觀念,全民動員參與其中,大到城市管理,小到垃圾分類處理,各方面各階層應予以重視;另一方面,在城市內通過綜合試點,逐步摸索出一套完善的、可復制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包括綠色建筑與材料、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與節能減排等技術經驗,也包括經濟嫖觥⒉業布局、制度創新等管理經驗;再有,就是落實與不斷完善規劃和法規,完善驗收機制,避免粗放式的管理和有法不依,真正把生態系統運營和維護管理做到可持續性。比如福州城市生態規劃提出,建設山水城和諧共處的規劃格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城市風道的設置、步行可達的嫣字行摹⒔岷舷腫蠢┐舐痰睪涂放空間、林陰停車場、新建建筑全部達到綠色一星以上標準等等,這些規模化的實施比僅僅關注單個項目減排更見效。
最后就是決策者的決心和經驗。此前,國內已有中新天津生態城、青島中德生態園等先例可作借鑒學習。《福州海峽奧體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從目前對單體或小區節能減排的規控,上升到生態城區來規劃建設試點,這:一個跨越,雖然目前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
相關政策背景鏈接
2012年4月,在財政部與住建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正式f出“綠色生態城區”這一概念;
2013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門發布了《“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提出了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具體目標;
2013年10月27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貿委制訂的《福建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同意貫徹執行;
2014年1月,《福州海峽奧體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出爐;
2014年2月11日,《“生態福州”總體規劃》通過福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2014年第一次會議審議;
2014年3月,備受各界關注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經國務院印發正式公布。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2個生態城市和共計3批19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獲得審核通過;
2014年3月1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標志著福建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迎來了綠色新機遇。
- 相關文章
-
-
12-20第十屆熱帶、亞熱帶(夏熱冬暖)地區綠色建筑技術論壇福建召開
-
03-20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設計要點
-
02-27疫情當下,綠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風有多重要
-
02-18建筑節能問題及優化措施
-
01-31關于印發《福建省綠色建材產品推廣應用目錄(2019年)》的通知
-
11-26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造型設計分析
-
11-18福建寧德: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標”
-
11-072020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建筑裝飾材料展覽會
-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
02-27福建 | 印發《福建省綠色建筑新技術推廣應用管理辦法(試行)》
-
11-01關于發布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福建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通知
-
05-04關于印發《福建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
10-11著力構建有利于綠色建筑發展的環境
-
09-19福建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
-
08-22關于印發《福建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
08-22關于發布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通知
-
08-05助力減少碳排放綠色建筑發展納入法治軌道——《福建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將于2022年元旦起執行
-
08-30《福建省裝配式建筑評價辦法(試行)》政策解讀
-
01-31關于印發《福建省綠色建材產品推廣應用目錄(2019年)》的通知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