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統計分析
時間:2013-07-24 12:46:53 作者:藍心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2846內容摘要:網訊2013年5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公布了從2008年組織開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評價工作以來,至2012年底,評審通過的742個項目的名單。據統計,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的建筑面積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項目平均建筑面積為10萬平方米。其中,設計標識為694個...網訊 2013年5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公布了從2008年組織開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評價工作以來,至2012年底,評審通過的742個項目的名單。
據統計,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的建筑面積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項目平均建筑面積為10萬平方米。其中,設計標識為694個,運行標識為48個(設計、運行雙認證項目為34個)。星級分布均為平衡,分別為一星239個,二星293個,三星210個。
繼2011年我國綠色建筑標識數量得到井噴式增長以后,2012年綠色建筑標識數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2012年全國共評出389項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其中一星級項目74項、二星級項目93項、三星級項目31項,總建筑面積達4094萬平方米,項目數量和建筑面積均超過了前幾年同類數據的總和,詳見表1、圖1、圖2、圖3、圖4。按規劃,“十二五”末期,每年還將新建1000個綠色建筑項。
表1 2008-2012年我國綠色建筑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項目總數量
年份
綠色建筑一星級項目數量
綠色建筑二星級項目數量
綠色建筑三星級項目數量
2008
4
2
4
2009
4
6
10
2010
14
44
24
2011
76
87
78
2012
141
154
94
圖1 2012年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面積均相當于前四年總和
圖2 2012年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一星、二星、三星比例
圖3 2008~2012年我國各種類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的比例
圖4 2008~2012年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設計標識、運行標識的比例
不同類型綠色建筑標識的情況
截至2012年底,我國評選出的綠色標識建筑在類型方面有辦公、商店、場館、賓館、學校、醫院。其中,以辦公建筑為主,占比45%,其次是商場,占比19%。目前,相對應的綠色建筑評價正在制定過程中。
住宅類綠色標識建筑:從比例上看,以星級和二星級為主,三星級相對較少。由此可見,一星級項目成本增量不高,比較容易達到。據了解,一些地區已經開始要求保障房普遍達到一星級的要求,還有一些地區正在醞釀出臺政策,要求新建房屋普遍達到一星級的要求。二星級項目在國家財政補貼以及就地方補貼或稅費減免政策支持下,增量成本的壓力不大,這也激發起開發商實施綠色建筑的動力。三星級項目總體來說成本較高,建筑品質也較高,相信,開發商經過一定研發努力是可以達到的。
工業建筑:此類建筑是我國2012年新增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能耗巨大,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2012年,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率先開始對綠色工業建筑進行評審,共評審8個項目,125萬平方米,其中二星級5個,三星級3個,以通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這種制造業的企業為主。
各地區綠色建筑發展的特點
根據2012年綠色建筑標識項目評價的統計數據,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標識項目176項,占比45%;夏熱冬暖地區綠色建筑標識項目78項,占比25%;寒冷地區綠色建筑標識項目114項,占比29%,嚴寒地區綠色建筑標識項目20項,占比5%,溫和地區綠色建筑標識項目1項,占比0.3%。
夏熱東冷地區與寒冷地區在居住建筑方面,相差不多,都超過總量的1/3。公共建筑方面,夏熱東冷地區的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占比超過50%,而寒冷及夏熱冬暖地區則為20%左右,嚴寒和溫和地區綠色建筑項目數p少,質量不高。
從地方分布來看,目前我國除了甘肅、青海、貴州及西藏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p量在30個以上的地區,以及10~30個地區,還不足30的地區各占1/3。其中以江蘇、廣東、上海這三個地方的數量遙遙領先,山東、河北、湖北、浙江、北京、福建的增速明顯加快。
綠色建筑的密集地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從綠色建筑的星級比例上看,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地區較均衡,而上海、北京、天津三星級的綠色建筑比例較高,福建一星級的比例較高。這也可以看出,綠色建筑標識的數量和星級比例t往往跟各個市、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有一定關系。??
綠色建筑申報的單位中,房地產開發商占到了1/4。住宅類綠色建筑,萬科、綠地、萬達、朗詩集團申報得較多,公建類綠色建筑,萬達、綠地、蘇州建屋、招商等集團申報較多。從申報情況和評審中不難發現,星級較高的開發單位,在綠色建筑研發上投入更多,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體系。
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對其評價的2012年的148個項目進行一個增量的統計。統計顯示,一二三星級的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分別是23元、70元和131元,公建項目一二三星級的成本分別是30元、87元、216元。
經過幾年的摸索與實踐,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區域不斷成熟,綠色建筑零增量成本、低增量成本技術運用也越來越多6高增量成本的技術使用相對較少,使得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呈下降不斷趨勢。
可以明顯地看出,2012年,我國的綠色建筑取6了非常顯著的成績,綠色建筑標識評價也逐漸走向了成熟,綠色工業建筑、綠色超高層建筑等新領域不斷呈現出新的標識項目。
隨著相關標準制定工作的推進,還將會陸續產生綠色醫院、綠色賓館、綠色辦公等細化的專項綠色建筑標識。隨著各級政府推進綠色建筑行業開展而不斷出臺激勵政策,相信綠色建筑會有實現更加深入和廣闊的發展。
(本文部分數據轉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綠色建筑與生態城研究中心)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18聚陽新能源數字化工廠大樓封頂:以數字化應對關稅激增,開辟全球競爭新路徑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