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欧美_精品久久久久久乐_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爱,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

WAP手機版 RSS訂閱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上海綠建
當前位置:首頁 > 綠建政策 > 上海綠建

上海:發布《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附解讀)

時間:2024-11-15 09:38:51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219  
內容摘要:近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了《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錨定2035年美麗上海總體建成戰略目標,以“十美”共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上海實踐。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近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了《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錨定2035年美麗上海總體建成戰略目標,以“十美”共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上海實踐。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滬府辦發〔2024〕16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9月27日



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上海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實施意見》,努力打造美麗中國上海典范,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錨定2035年美麗上海總體建成戰略目標,以“十美”共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上海實踐。到2026年,本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美麗上海建設的實踐示范樣板。其中,全市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保持在30%以下,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力爭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重要水體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95%左右,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80%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5平方米,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開發保護格局,彰顯空間之美


1.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制定城鎮開發邊界實施管理相關政策文件,推動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成果精準落地。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銜接。編制上海濕地生態空間專項規劃。


2.構建各美其美新格局。編制實施各區和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重點區域美麗建設行動方案。深入推進寶山、金山“南北轉型”。實施第六輪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彰顯發展之美


3.建立碳排放雙控管理體系。出臺碳排放雙控目標考核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制度。發布鋼鐵、石化化工、汽車等領域產品碳足跡數據庫。編制市、區兩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推進落實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


4.持續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加快現役煤電“三改聯動”改造。全面實施“光伏+”工程,市內光伏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啟動實施百萬千瓦級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打造一批零碳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加大市外清潔電力的引入力度。


5.持續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完成產業結構調整1200項。建設一批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和“零碳”示范單位,形成10條具有代表性的綠色供應鏈,推進2000萬平方米“智造空間”建設。培育一批綠色低碳龍頭企業、核心企業和特色企業。推進集成電路、醫藥、化工行業規上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全覆蓋。


6.加快建設綠色交通體系。打造臨港多式聯運中心。布局綠色甲醇等綠色替代燃料加注配套設施,遠洋船舶綠色甲醇消費量達到10萬噸左右。推進港口機場內設備和車輛新能源替代。重型氫燃料電池貨車推廣量達1000輛以上。到2025年,公交車全部實現電動化、巡游出租車基本實現電動化。到2026年,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全覆蓋。


7.推動城鄉建設低碳轉型。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00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建設。新建居住建筑執行超低能耗建筑標準比例超過50%。全面推行建筑“光伏+”應用。


8.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持續開展“百”“千”家工業和交通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削減計劃。落實45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推進年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用能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推動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中低品位余熱梯級利用。各郊區形成“一區一點”污水資源化利用示范。修訂《上海市節約集約建設用地標準》,持續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


(三)深化污染防治攻堅,彰顯環境之美


9.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完成焦化、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進燃油鍋爐、窯爐清潔化改造,新建、擴建鍋爐爐窯原則上使用電或其他清潔能源。完成200家以上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減量。完善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分步實施國四柴油貨車全市限行,落實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劃定方案。推進高能耗、高排放船舶淘汰更新。建立工地揚塵問題線索和處罰信息共享協同機制。編制餐飲選址負面清單,制定餐飲油煙在線監控技術規范,重點區域周邊油煙凈化設施在線監控實現全覆蓋。全面實施噪聲污染防治七大專項行動,推進50個以上寧靜小區建設。


10.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健全雨水污水處理廠站網一體化建設運維體系,出臺進一步加強污水系統治理實施方案。完成泰和污水處理廠及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工程。加快推進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三期工程。完成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專業化工生產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全面推進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實現排水用戶達標占比超過90%,排水分區達標占比超過80%。推進50座初雨調蓄設施建設。制定污水應急排放、雨季溢流管控等相關要求或技術指南。全面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及整治。實施480公里河道整治,推進60個生態清潔小流域示范點建設。實施蘇州河等35個重要水體水生態監測。建設一批美麗河湖、幸福河湖。


11.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對受污染耕地和地塊實施“一地一方案”管理。完成相關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狀況摸底調查。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開展重點區域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


12.持續推進海域綜合治理。開展長江口水質評價。實施金匯港、南竹港、龍泉港等國控入海河流“一河一策”綜合治理。出臺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開展“藍色循環”海洋垃圾治理試點。實施奉賢濱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到2025年,建成杭州灣金山段美麗海灣,持續推進奉賢段美麗海灣建設。


13.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建成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7座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成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爐渣利用、10萬噸PET再生塑料等項目,推進退役風電及光伏組件循環利用和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出臺全面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實施意見,編制土方消納空間專項規劃,嚴厲打擊建筑垃圾違法違規處置行為。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3%,拆房和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75%,實現廢棄混凝土全量利用。開展“無廢細胞”建設,其中市級不少于75個,區級不少于600個。開展新污染物無害化處置試點。


(四)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彰顯人居之美


14.提升城區人居環境品質。新增黃浦江沿岸約6公里濱水貫通岸線,建設蘇州河沿岸20公頃濱水綠地及公共空間。建設300個美麗街區,創建30個慢行交通示范區域。出臺社區生境花園建設導則,各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融入生物保護功能的復合生境。


15.深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新增18處環上公園,推進環內400公頃楔形綠地和環外黃浦江、吳淞江等生態間隔帶建設,五個新城綠環主脈全線基本貫通。新改建120座口袋公園,建成20處以上“特色功能+公園”示范點。建成綠道350公里。推動120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附屬綠地對社會開放共享。


16.打造生態宜人美麗鄉村。出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建設或改造4500畝水產養殖場尾水治理設施。每年鞏固推廣緩釋肥應用面積50萬畝次、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面積30萬畝。糧油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廢舊地膜基本實現全量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保持在99%以上。完成4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建設。


(五)加強系統保護修復,彰顯生態之美


17.筑牢城市自然生態屏障。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制定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清單。推進黃浦江上游、大治河、金匯港等重點生態走廊建設。完成崇明北湖自然保護地保護修復工程。出臺林業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和公益林管理辦法,開展森林資源普查工作。開展公益林質量檢查專項行動。


18.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完成全市生物多樣性調查,發布上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開展河口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救助活動,建設華東珍稀瀕危植物智能保育服務平臺。完成8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修復和規范化建設。

(六)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彰顯韌性之美


19.加強供水安全保障。建立長江口、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預警機制,加強水源保護區優化和精準管控,實施原水西環線北段、南段工程和青草沙—陳行庫管連通工程。


20.加強生物環境安全管理。完成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和風險評估。加快推進崇明北沿、九段沙、南匯東灘等重點區域互花米草治理,啟動互花米草治理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

21.實施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完善氣象要素三維立體監測網,建設國際智慧城市氣象觀測示范區,推進崇明區、奉賢區氣候宜居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淀山湖堤防達標及岸線生態修復工程和黃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全市建成區40%以上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22.嚴密防控環境風險。開展典型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調查評估,推進環境空氣污染健康風險評估試點。完成重點河流、重點化工園區等環境應急“一河(園)一策一圖”全覆蓋。初步建成多層次多元化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23.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出臺核技術利用分級分類監督管理辦法。推進高風險移動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升級改造。推進典型區域電磁輻射環境調查評估,開展海域輻射環境專項監測。


(七)開展生態文化建設,彰顯人文之美


24.培育弘揚生態文化。組織開展生態文學研討,鼓勵創作一批生態文化作品。開展“人民城市—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項目”。


25.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出臺生態文明示范建設實施辦法,創建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優化更新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建成1100個生活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每年創建300家綠色餐廳、100家“光盤行動”示范店,創建50家國家級綠色商場。


26.建立多元參與行動體系。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發布居民低碳用電、綠色出行等7個方法學并開發相應減排場景,建成上海碳普惠運營管理平臺。推進環境教育基地和國際生態學校建設。建立市、區兩級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


(八)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彰顯科技之美


27.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科技發展。出臺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意見,實施上海市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專項,支持減污降碳協同、新污染物治理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設上海國際綠色低碳概念驗證中心等驗證平臺。新增一批綠色低碳為主導的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長江口生態研究院。建成市級生態環境人才庫。


28.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數字賦能。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移動源二期、餐飲油煙智慧監管等信息系統,完善固定污染源在線綜合管理等系統平臺。大力推行非現場執法。


(九)推進共治共建共享,彰顯和合之美


29.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推進杭州灣石化化工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治理,修訂長三角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聯動方案。落實淀山湖等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治理及生態建設實施方案,完成太浦河周邊47條中小河道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推動“無廢城市”區域共建,建立建筑垃圾聯防聯治機制,開展危險廢物跨省(市)利用豁免管理試點。建立長三角區域排污權交易平臺。推動建立太浦河省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30.深化生態環境對口合作。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深入開展污染治理“4+1”工程,持續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加強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推進綠色低碳、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合作。


31.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推進上海港—洛杉磯港綠色航運走廊建設。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十)健全政策制度體系,彰顯善治之美


32.完善法規標準。修訂社會生活噪聲、飲食服務業環境污染防治等管理辦法。圍繞污染物排放、風險管控、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制修訂一批環境標準或技術規范。


33.強化政策供給。落實深化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證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有序拓展上海碳市場納管企業范圍,優化配額管理機制。構建本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體系。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健全完善上海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綠色項目庫。建成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合作平臺。開發上海碳價格指數等金融產品。


三、保障措施


健全工作機制,依托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統籌領導、協調推進和組織實施。各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協同推進相關項目。每年開展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評估,各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定期上報本領域目標、任務和工程進展及完成情況,配合做好年度跟蹤評估和終期評估。







政 策 解 讀

日前,上海市政府印發了《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錨定2035年美麗上海總體建成戰略目標,以“十美”共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上海實踐。



問:《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美麗中國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黨中央時隔五年再次召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12月27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作為指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今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上海建設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從2000年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就針對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工作啟動實施了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23年底,通過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滾動推進實施,全市污染防治能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得到持續推進,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環境保護優化發展作用逐步顯現,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完善。結合美麗上海建設工作框架的提出,上海將原有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體系升級為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體系,做好美麗上海建設實施意見的施工圖,通過若干輪的滾動推進,確保美麗上海建設的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問:《行動計劃》的總體考慮是什么?

答:在編制思路上,一是全面落實《實施意見》要求,結合階段性工作安排,軟硬結合逐項逐條進行分解細化落實,確保《實施意見》目標指標全落地、重點任務全覆蓋;二是突出問題導向,結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等,安排一批軟硬結合、突出常態長效的整改任務;三是注重建管并舉,在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更加注重制度體系建設和監管能力提升,健全美麗上海建設的體制機制。


問:《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是什么?

答:結合《實施意見》2027年階段性目標,提出到2026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其中:全市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保持在30%以下,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PM2.5力爭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重要水體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95%左右,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80%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5平方米,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


問:《行動計劃》在任務安排上是如何考慮的?

答:按照空間、發展、環境、人居、生態、韌性、人文、科技、和合、善治“十美”共建框架體系,突出三年行動計劃“求真、務實”的特點,本輪共安排253項重點任務,每項任務均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部門,實施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管理,強化統籌推進和跟蹤評估。

具體任務的設計緊密結合今后三年的階段特征,對應美麗上海建設實施意見進行安排部署。

一是突出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行動計劃將全市空間格局的優化作為發展的基礎,提出以城鎮開發邊界實施管理相關政策為引領,細化管理要求。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更新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此外結合本市空間發展特點,提出推進臨港新片區、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重點區域美麗建設模式創新等工作。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聚焦建立碳排放雙控管理體系,提出出臺碳排放雙控目標考核管理辦法及配套制度。同時,進一步推進能源、產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綠色轉型,例如推進現役煤電改造,實施“光伏+”工程,啟動一批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推進1200項結構調整和推進完成2000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等措施。在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方面,圍繞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同時重點關注當前公眾關注的“身邊小事”,在油煙氣管理、噪聲污染防治和建筑垃圾全流程管控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和項目清單,例如編制全市餐飲選址禁設場所具體范圍,推進50個以上寧靜小區建設,出臺全面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實施意見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將美麗細胞建設提上日程,一批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等建設工作也納入行動計劃。

二是突出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重點圍繞安全、生態、人居品質等領域提出具體的建設措施,并且提出全民參與的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在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方面,將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安全、健康、清潔的需求作為重點,通過加強飲用水源、危險廢物、核與輻射、生物環境安全等領域的風險防控作為具體的細化任務。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方面,圍繞城市自然生態屏障構筑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建設黃浦江上游、大治河等一批生態走廊,并且在三年內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完成8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修復和規范化建設。在建設宜居家園方面,圍繞提升城區人居環境品質、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打造生態宜人美麗鄉村三個板塊提出具體項目清單,重點包括“一江一河”貫通和濱水空間建設,打造300個高品質“美麗街區”,400公頃楔形綠地和18處“環上”公園等。在生態文化建設方面,積極建立全民參與的美麗上海建設體系,通過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等一批示范、展示和宣傳項目來系統培育和弘揚具有上海特色的生態文化。

三是突出制度保障和政策創新。緊密結合上海“五個中心”建設要求,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加大生態文明改革力度。通過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來推進一批生態環境領域重點科技專項,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為核心,深入推進區域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充分發揮上海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先行者的優勢,加大力度健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規標準和市場機制。

此外,為確保計劃任務順利實施,提出了包括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監督執法、強化投入保障和實施跟蹤評估等4項保障措施。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標簽:建設  推進  上海  生態  實施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綠建之窗網站已運行: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07284號  京ICP備14061276號-3 51LA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汝阳县| 馆陶县| 丰镇市| 萨迦县| 手机| 大石桥市| 吉安市| 博乐市| 通州区| 麻城市| 凤冈县| 红桥区| 临泽县| 罗城| 天津市| 阜城县| 友谊县| 修武县| 克拉玛依市| 连山| 永嘉县| 县级市| 保德县| 琼结县| 任丘市| 宣汉县| 南宁市| 益阳市| 高唐县| 高密市| 万荣县| 陕西省| 洞口县| 开化县| 桃园市| 永德县| 古田县| 葫芦岛市| 大足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