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欧美_精品久久久久久乐_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爱,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

WAP手機版 RSS訂閱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新聞精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新聞精選

山東 ▎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公共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標準建設

時間:2025-01-01 09:39:30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329  
內容摘要: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組織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的通知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濟寧、威海、濱州、菏澤市水務(水利)局,濟南、青島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為加快我省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根據《山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山東省住房和城......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關于組織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的通知


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濟寧、威海、濱州、菏澤市水務(水利)局,濟南、青島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


為加快我省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根據《山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4年深化住建領域改革工作要點》等文件要求,決定組織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實施范圍


按照自愿開展、擇優確定的原則,選擇部分設區市建成區或相對集中、資源節約集約、交通便利、減碳降碳潛力較大、具有引領效應的城區。


二、實施主體


實施主體為設區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縣級市、區人民政府(不含縣),省級及以上新區或園區管委會(包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起步區等,不包括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化工園區等)。


三、基本條件


試點城市(城區)應有良好的生態基底及資源稟賦,高度重視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建立協同有效的綠色發展管理機制,能耗和碳排放相關指標應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在高星級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基礎設施、能源利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有較好的基礎,獲得過綠色低碳相關省級以上榮譽;近三年內,未發生重大及以上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事故,以及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或生態破壞事件。


四、工作程序


(一)有意愿的城市(城區)需對照《山東省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建設要點》(附件1),填報試點申請表(附件2),結合當地實際,參照附件3科學制定試點實施方案。


(二)縣級市、區實施方案需由設區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進行初步審查,并出具書面推薦意見。


(三)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專家進行資料審核、現場核查,通過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網站公布試點名單。


五、報送要求


實施方案、佐證材料、推薦函等需裝訂成冊,一式兩套,于12月27日前報送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節能科技處,電子版同時發送至指定郵箱。


聯系人:郭磊,電話:0531-51765144,郵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

1.山東省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建設要點

2.山東省綠色低碳城市試點申請表

3.山東省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參考提綱)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4年12月11日



附件1:


山東省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建設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落實國家、省關于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積極探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城市(城區)建設管理全過程的路徑模式和政策機制,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作出積極貢獻。


二、試點目標


堅持先行先試、探索創新,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城市(城區)建設管理綠色低碳發展指標體系,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實施一批人居環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綠色建筑、綠色建造、清潔能源利用等建設項目。到2027年,試點城市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建設管理方式綠色轉型成效明顯,人居環境質量有效改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推廣,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低碳工作模式及典型經驗。


三、試點任務


(一)推行集約高效建設發展模式


1.編制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綜合運用財政補助、稅費優惠、專項債券等方式,重點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裝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和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等綠色低碳項目落地實施,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等支持城鄉綠色低碳項目建設路徑機制。


2.編制城市設計文件,建立城市設計實施監督機制。城區的空間形態、公共空間、重要街道、色彩風貌、建筑體量、照明系統以及標識系統等符合國家及本市相關城市設計要求。城市設計方案應有利于優化城市的風環境和熱環境,減少氣候不利影響。


3.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空間結構,構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高效有序、緊湊宜居、交通便利的城市空間格局,加快形成集約緊湊低碳的發展模式。


4.統籌城市生態廊道、通風廊道、景觀視廊、濱水空間和綠道建設,構建與自然相連通的生態廊道網絡。織密城市綠道網絡,完善綠道體系,構建串珠成鏈、連通自然的生態廊道網絡。


5.加強新建建筑密度、高度管控,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筑。


6.統籌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及管線入廊。


7.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健全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機制,嚴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


(二)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


8.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資或者國有資金投資的公共建筑、高品質住宅以及城市新區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設,超高層建筑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并取得相應等級的綠色建筑標識。


9.大力推廣超低能耗、低碳建筑,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城市新區公共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低碳建筑標準建設,提倡劃定區域全面推廣超低能耗、低碳建筑。積極探索近零能耗、近零碳建筑建設模式和技術路徑。


10.政府投資或國有資金投資建筑工程按照省市有關政策要求采用裝配式建筑,其他項目按照規定比例建設裝配式建筑。新建校舍應當采用鋼結構,新建醫院建筑原則上采用鋼結構。


11.積極發展裝配化裝修,推廣管線分離、一體化裝修技術和整體廚衛等標準化、模塊化部品。


12.開展城鎮既有建筑摸底調查,建立建筑節能降碳改造數據庫和項目儲備庫,制定既有建筑年度節能改造計劃,合理確定改造時序。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市場化方式進行節能改造。


13.以政府投資類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項目為重點,推進實施節能改造。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部分的能效指標應符合現行標準規定、改造后整體能效提升30%以上,未采取節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探索開展綠色化或超低能耗改造。


14.推動政府投資或國有資金投資的城鎮新建建筑率先采用綠色建材,星級綠色建筑項目全面推廣綠色建材且應用比例不低于40%。其中,納入國家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城市,要嚴格落實政府采購支持政策,政府采購工程全面采用綠色建材。


15.建立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核算機制,明確城鄉建設碳排放統計核算對象和范圍,建立綠色低碳城區碳排放統計調查制度和碳排放信息管理臺賬,組織開展統計核算和碳排放評估工作。


(三)構建清潔低碳建筑用能體系


16.積極推進清潔能源供暖,發展工業、生活污水等余熱資源綜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廣地熱能、生物質能、空氣源等熱泵供暖供冷技術,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打造“核能零碳”供暖城市。


17.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和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全面推廣可再生能源熱水系統。推動既有建筑屋頂加裝光伏系統,有條件的新建廠房、新建公共建筑應裝盡裝光伏系統。


18.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電氣化設計,推廣建筑用電設備智能群控技術及高效節能電氣設備、家用電器等,實施建筑供暖、空調、電梯、照明等系統能效提升改造。


(四)加強綠色節約型基礎設施建設


19.加快提升主城區和新建城區道路網密度,合理布局快速干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綠色慢行通道設施。


20.完善城市綠地系統,系統推進綜合性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及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公園綠地建設。城市園林綠化優先選用本地適生植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協同治理,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保護和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21.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加大城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力度。推進節水城市、節水單位、節水小區和節水企業建設,新建建筑應采用二級以上水效節水器具。


22.推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廠網一體化”,建設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和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設施,完成“兩清零一提標”目標任務。提升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快建設市政再生水供水系統,城市綠化、道路澆灑等市政用水優先使用再生水。


23.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市政道路、公共綠地等采用雨水滲透及收集利用技術,鼓勵在居住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等中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及中水處理回用設施。城市總體年雨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要求。


24.開展城市照明改造提升,新建市政照明系統全部使用高效節能燈具,實施道路與公共景觀照明節能改造及智能控制。


25.推進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停車場、新建居住小區停車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施工、驗收。


26.搭建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CIM基礎平臺)或智慧城市平臺,融入能源監測管理系統或構建綠色低碳城區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統,對區域實施能耗和碳排放精細化管理,打造數字賦能城市。


(五)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27.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推動源頭減量,加強轉運監管。明確建筑垃圾處置途徑,鼓勵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28.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覆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收運處置體系。推進固定場所餐飲企業產生的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置。


29.積極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規劃和建設,在市民慢行15分鐘可達的空間范圍內,完善教育、文化、醫療、康養、健身、休閑及就業創業等基本服務功能,構建以人為本、低碳韌性、公平包容的“社區共同體”。


30.探索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建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引導可再生能源進入社區能源消費終端,推進社區充換電設施建設。


31.構建快速便捷、綠色環保、智能高效的公共交通體系,開展綠色出行行動,鼓勵公眾選擇公共交通、非機動車和步行等方式出行。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鼓勵社會資本提供共享電動車、共享自行車等服務。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標簽:建筑  綠色  城市  建設  試點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綠建之窗網站已運行: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07284號  京ICP備14061276號-3 51LA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同心县| 呼图壁县| 乌拉特中旗| 宜丰县| 大悟县| 安达市| 阿合奇县| 新干县| 海宁市| 扶风县| 平顶山市| 通化市| 永定县| 庆安县| 高要市| 小金县| 通州区| 丰顺县| 花莲市| 卢湾区| 北辰区| 天门市| 丹阳市| 辽阳市| 乐业县| 延吉市| 历史| 浏阳市| 河津市| 陇西县| 抚顺县| 鸡泽县| 衡东县| 堆龙德庆县| 星子县| 花莲市| 道孚县| 达拉特旗| 古丈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