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危機的加劇,以及居民對生活水平和環境要求的提高,都促使我國出臺各種政策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而建筑能耗在我國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是我國三大能耗大戶之一,因此近段時間,國務院、國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各種建筑政策標準,來達到建筑降耗的目的。
日前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就是佐證,《意見》指出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城鎮新建建筑中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比例超過20%;建設綠色生態城(區)。
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推動政府投資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は戎蔥新躺建筑標準,新建建筑全面實行供熱按戶計量;推進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實施供熱管網改造2萬公里;在各級機關和教科文衛系統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2000家,完成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帶動綠色建筑建設改造投資和相關產業發展。
北京、四川、安徽、廣東、河北、廣州等各省市地區也相繼出臺了綠色建筑政策標準,來規范和正確引導綠色建筑發展,可以說建筑節能是未來發展一大趨勢,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廣闊。
其中我們以安徽為例,近日安徽召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宣貫會,會議指出今后,無論是住宅、醫院、學校還是大型場館,或將會有綠色建筑“等級標簽”,其中三星級為最高標準,安徽省今年綠色建筑發展將進入大規模推進階段。
安徽省住建廳建筑節能與科技處劉蘭處長表示,“安徽省綠色建筑大規模推進時機已經成熟,今后綠色建筑或納入各級政府考核目標。”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如黨政機關、醫院、學校等建筑,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商場=大型公共建筑,都要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所有項目在審查規劃階段不按照標準設計是不能通過的。”
為了加快引導綠色住宅理念,明年開始合肥市保障房將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太陽能熱水器、保溫隔熱材料等都將成為“標配”。
綠色建筑在祖國大地已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是一個歷史潮流,而各相關企業如何才能在這種潮流中發展壯大自己,也是智者見智的問題。
我們在緊跟歷史潮流的同時,切勿盲目跟風,或者是掛羊頭賣狗肉,弄虛作假,要透徹的了解綠色建筑的真諦,以免最后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國家為什么會這么重視綠色建筑發展呢?;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通過它的定義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未來的建筑降耗問題,綠色建筑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國家已經在節能環保方面做出的自己的努力和嘗試,可是僅僅靠國家,無法根本的解決綠色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例如為吸引眼球,市場上有很多開發商在對外宣傳時,含有包裝和夸大的成分。比如有些開發商在宣傳時偷換概念,僅僅將綠化做得美觀一些,便大張旗鼓的自封為“綠色建筑”,對客戶造成誤導。
現在對“綠色建筑”信息的了解在業內與普通大眾之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對稱性,使開發商在宣傳時有機可乘,也使“綠色建筑”在大眾之間很難得以推廣。
所以,在國家加大宣傳的同時,也希望各相關企業,也應本著自身的職業操守和企業良心,切勿盲目短視,只顧及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
結語:綠色建筑是建筑節能的一劑良藥,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未來建筑發展趨勢,國家已經出臺了越來越嚴格的政策標準來規范和引導綠色建筑發展,企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要正確建設綠色建筑,切勿弄虛作假,以免失去這一機遇期。希望國家與各相關企業通力合作,為我國的節能減排事業做出各自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