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觀念成為制約綠色建筑發展關鍵
時間:2014-02-27 09:28:36 作者:娃娃小清新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256內容摘要:【導讀】: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國家在這幾年將選擇100個城市新建區域(規劃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按照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2014年兩會召開在即,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國家在這幾年將選擇100個城市新建區域罟婊新區、經濟...【導讀】: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國家在這幾年將選擇100個城市新建區域(規劃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按照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
2014年兩會召開在即,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國家在這幾年將選擇100個城市新建區域(規劃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按照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根n住建部公布的《“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從2014年起,政府投資的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n建筑,將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消息一出,無疑為目前正在苦苦前行的綠色建筑技術提供商們打了一針強心劑。“政府出了這樣的推廣政策,我們在做市場推廣時有了底氣,可看到發展的曙光了。”一家專做地源熱泵技術的公司負責人這樣對地產投融界記者講。他認為這個政策將對房地n投資領域的一些商業行為有所影響,最終可以讓綠色建筑技術普及到市場各個角落,他們的公司也會有所發展。然而,事實真的像這位負責人說的那樣明確嗎?
成本高造就綠色建筑企業無奈的發展怪圈
全國兩會前期,各個地方兩會紛紛召開。從2014年1月中旬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獲悉,目前廣東已出臺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管理規定,并將在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依據該文件,未來政府和國有資金的建筑項目,必須強制采用綠色建筑標準,而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也要強制執行。“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雖然出臺了文件,但仍缺少一個整體的制度規范。”人大代表劉蓮香說,“而且綠色建筑成本更高”。她認為,房價如此高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政策扶持,最終也會轉嫁給消費者。她還提出,目前雖然廣東已有不少建筑采用或即將采用節能技術,但總體而言仍過于零散,“未形成規模,單體樓采用的節能效率會打折扣”。她建議,廣東應從更大的區域范圍內來整體考慮,通盤考慮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這其實就是綠色建筑技術在全國推廣的縮影。新的綠色技術從實驗室紛紛出來,進入市場,這本是好事,但是由于應用較少,使得產業鏈布局不完整,因此單個產品價格較高,不能形成低價傾銷占領市場的態勢。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在一項技術推出的前期,大規模占領市場非常重要,這將為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也會推動產業鏈的完善,逐步降低單個產品的成本,使得廠商能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降低價格,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從齷竦梅⒄溝牧薊。這就是一個新技術發展的良性循環。可如果達不到前期大規模占領市場的目的,那么產業鏈不會得到發展,產品的成本就會居高不下,這使得更不會有市場的快速發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這種技術的推廣和企業的運營。問題是現在的國內綠色建筑業界大部分都處穌庋一個無奈的怪圈里,好像一時半會還走不出來。而且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綠色建筑廠家負責人解釋現在綠色建筑發展之后的原因:“在初期資金不足且沒有足夠激勵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單位更愿意選擇初期投入較小的非綠色建筑,以減少前期的資金壓力。”,黽他只是把綠色建筑的發展希望放到了國家補貼和激勵政策上,這樣的想法真的很普遍,也非常危險。
綠色建筑價格高嚴重制約其發展
“當前粗放式、低效率的增長模式,使得與建筑相關的耗能已占社會總耗能的46.7%。”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梁浩博士稱,綠色建筑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它代表建筑未來發展方向。
以江蘇建設的武進綠色建筑園區情況為例,梁浩介紹,自2011年9月,江蘇武進獲批成為國家首批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以來,總投資逾180億元的綠色建筑產業鏈已在當地呼之欲出:投資80億元的招商花園城已開工;中南建設(常州)建筑產業園項目入駐;“中芬綠色科技產業園”9月簽約;10月初,又與世界頂級建筑垃圾處理企業———瑞典山特維克達成合作協議。他認為,這就說明了綠色建筑在市場上的哉力。但是真相是什么呢?該項目的施工方中南集團常州分公司負責人胡勇在談及這個項目時表示:“這個綠色建筑項目是公司做過最不好運作的項目,成本控制太難了!”他坦言,因為應用規模較小,加上缺乏標準化設計,企業產能不能充分釋放,10多萬平方米的工業化住宅成本比傳統約鄹叱10%左右。所以,整個項目說是綠色建筑園區,實際上只是只是挑幾棟樓“小打小鬧”而已。
樹立市場觀念是解決這個死局的鑰匙
為了推廣綠色建筑,國家是不遺余力。近年來我國在地產建筑領域加快了低碳及節能環保產品的示范及推進,例如,太陽能熱利用和節能建筑一體化已在多個城市推廣。但另一方面,綠色建筑市場的增長速度仍難以滿足現實需要。業內專家指出,我國未來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是智能、綠色、低碳。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建綠色建筑要達到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以上城鎮新建建筑都應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按照綠色建筑發展規劃,這有望撬動超過萬億元的綠色市場規模,將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智能建筑等產業發展。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03黎民綠建:低碳技術創新 締造綠色建筑未來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