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老廠房更新:通過節能改造、超低能耗技術,變身“低碳園區”
時間:2024-10-24 09:25:11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384內容摘要:水泥廠的新生北京金隅興發科技園HPP煥然新生的金隅興發水泥廠 © AST Studio北京金隅興發科技園原為興發水泥廠,坐落于懷柔科學城,北鄰“長城文化帶”,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豐富。這片曾經繁忙的老水泥廠房連接著開采的礦山,如今除了在被保留的一角還能清晰看見被開采過的巖......水泥廠的新生 北京金隅興發科技園 HPP
煥然新生的金隅興發水泥廠 © AST Studio
北京金隅興發科技園原為興發水泥廠,坐落于懷柔科學城,北鄰“長城文化帶”,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豐富。這片曾經繁忙的老水泥廠房連接著開采的礦山,如今除了在被保留的一角還能清晰看見被開采過的巖石結構,一路都被綠植覆蓋著,廠區內巨大的水泥筒倉、空中管廊、紅磚外墻廠房等,構成了一道醒目的工業景觀。2020年,HPP聯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BIAD)贏得了競賽,并由此展開了對整個園區的規劃與改造設計。如今,基本完成改造后的水泥廠正重新煥發出生機。
水泥廠改造前 © BIAD
廠區內的工業遺跡 © AST Studio & BIAD
園 區 規 劃
園區確定了54處保留建筑,總建筑規模約70,000 m2。在整體規劃中,設計師充分尊重工業文化的歷史軌跡,在保護和展現歷史建筑風貌的同時,形成新功能業態以煥發新生。項目依托貫通場地南北的貨運鐵軌形成整個基地的景觀歷史軸線,串聯東西五大功能組團: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綜合管理服務區、高等研究院、專家公寓區、孵化器辦公區。
規劃策略 © HPP+BIAD
園區肌理改造前后對比 © HPP+BIAD
改造后總平面 © HPP+BIAD
保 留 與 改 造
十八倉改造后 © AST Studio
設計師對老建筑的改造力求保留原始體量的工業特征和歷史信息,并按照功能使用需求進行設計優化。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十八倉是園區內最高和最長的保留建筑單體,采用為建筑換“新裝”的方式,在原有水泥筒倉內增加兩層結構樓板,通過空間的立體組織,使既有空間的價值得到充分利用。改造后首層布置公共活動空間,二至五層為專家公寓。
十八倉改造前 © AST Studio
十八倉改造策略 © HPP
>>滑動查看更多
十八倉改造后剖面圖及一、二、五層平面圖 © HPP
十八倉改造后 © AST Studio
教學科研樓由原來的皮帶廊及堆場改造而來,將建筑底層空間進行分割,以保證內部空間的高效使用;改造后的新建筑窗戶集中向中心區打開,白色的彩釉玻璃與原有紅磚形成新舊對話。
改造后的教學科研樓 © 王祥東
皮帶廊及堆場改造前 © HPP
皮帶廊及堆場改造策略 © HPP
改造后的教學科研樓 © AST Studio
除此之外,園區內的現存建筑均在原有結構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如錐形建筑帳篷庫將轉換成多功能展廳(在建中)、水泥袋裝站臺改造為科學檔案館、石灰石均化庫改造為大型實驗室等等。
帳篷庫改造為多功能展廳 © AST Studio & HPP
水泥袋裝站臺改造為科學檔案館 © AST Studio
綜合服務樓改造前后對比 © HPP & AST Studio
新 建 補 充
夜色下的新建圖書館 © AST Studio
除保留建筑外,改造方案還在規劃核心區新增了圖書館、大講堂和數學家體育館、雁棲湖數學展覽館、零碳展廳等建筑。圖書館采用疊山的手法錯動延伸,三層空間連接不同場地標高,創造豐富的活動平臺,多功能大臺階拾級而上,建筑與環境和諧地聯系在一起。
新建圖書館設計策略 © HPP
>>滑動查看更多
新建圖書館二層平面圖及剖面圖 © HPP
新建圖書館 © AST Studio
大講堂則位于園區中軸線,東側依附原礦山,建筑順山勢延伸,內部包含大小不同的演講廳、報告廳與多功能廳,各功能空間的布局與尺寸以黃金比例作為參考以凸顯數學的理性。立面將清水混凝土預制板與落地玻璃相結合,在保留原水泥廠痕跡的基礎上賦予建筑充足的日照與新的活力。
依山就勢的新建大講堂 © 王祥東
>>滑動查看更多
新建大講堂一層平面圖及剖面圖 © HPP
新建大講堂立面局部 © 王祥東
新建大講堂室內 © AST Studio
數學家體育館位于應用數學研究院和綜合服務管理區的交界處, 建筑沿鐵軌切分為兩部分,線性體量延伸后作為運動的主要空間,依次排布籃球、健身、羽毛球、游泳等功能。
新建數學家體育館 © AST Studio
新建雁棲湖數學展覽館 © AST Studio
同時,水泥廠的改造以“低碳園區”為發展目標,通過老廠房節能改造、超低能耗技術、可再生能源應用、生態修復等措施,推動水泥廠向綠色低碳園區發展。位于綜合管理服務區的原廠區鍋爐房為園區首座零碳示范建筑,現已改造為零碳展廳,并已實現運營階段零碳排放的目標。
原鍋爐房改造為零碳展廳 © AST Studio
結 語
伴隨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德勤大學等高等研究機構的入駐,改造后的金隅興發水泥廠正將科研、應用、產業、生活逐漸融合,發展成為世界前沿的多功能科學園區。
© AST Studio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10-17先進經驗丨湖北:堅持“五個驅動” 加快培育智能建造新質生產力
-
09-29推進首批35個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建設 節能降碳還有哪些規劃?
-
09-26蘇州工業園區北跨新標桿項目,首個ESG主題產業園!
-
09-07【協會動態】《2024上海市BIM發展報告》深度解讀(五):上海市建筑工業化BIM技術深度應用
-
09-06北京朝陽:2024年底力爭新增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240萬平方米
-
09-01十部門聯合印發:事關建筑業數字化綠色化!
-
08-31住建部部長答記者問 回應房地產發展、城市更新、建筑業轉型升級等社會熱點問題
-
08-28【北京市發改委】關于公示北京市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推薦目錄(2024年)的通知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04孫一民:“責任”視野,關于營建的社會價值
-
04-04高層建筑的可持續技術
-
04-03《建筑集成光伏:技術指南》
-
04-03碳關稅過渡期倒計時!企業必須囤積的3類“綠色資產”
-
03-31AI:推動智慧建筑的未來
-
03-29寧夏 ▎鼓勵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
-
03-28最全匯總!全國31省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綠色低碳工作目標
-
03-27最新發布 | 總產值同比增長3.85%!2024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出爐
-
03-26國家發改委:鼓勵100%綠電零碳園區建設!
-
03-25增加住宅層高將帶來哪些變化?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