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綠色住區建設將有章可循
——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綠色住區建設標準》通過審查并獲高度評價
今年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x00態城區發展規劃》,掀起了綠色建筑和綠色城區建設的新高潮。近日,從中國工程建設協會又傳來喜訊,由主編單位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會同相關單位編制的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綠色住區建設標準(送審稿)》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并獲得高度評價!這將意味著我國大規模\x00綠色住區建設將有章可循,對推動綠色住區實踐將產生重大影響!
會議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技術標準部副主任賀鳴主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楊瑾峰、\x00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焦占拴出席會議并對《標準》提了具體要求。審查專家委員會由我國綠色住區建設領域權威專家組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建設與產業現代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徐正忠任專家委員會組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筑師、工程設計大師趙冠\x00任副組長。
審查委員會專家聽取了編制組的編制工作匯報,并對《標準》送審稿進行了逐章逐條的審查討論。審查委員會認為:該標準有較強的實用性,在我國綠色建筑研究\x00域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將國際先進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與我國城鎮住區建設和房地產發展的模式相結合,其成果填補了我國綠色住區標準方面的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對該標準的審查。
據介紹,該標準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課題《中美綠色建筑評估標準比較研究》、《規模住區人居環境評估標準研究》等眾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同時,為了適應當前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大規模開發的現狀和挑戰,編制組將研究和評價的領域從綠色建筑拓展至綠色住區。
該標準包括9大章節:總則、術語、建設場地整合、城市區域價值、住區交通效能、人文和諧住區、資源能源效用、健康舒適環境、可持續住區管理。主要涵蓋了居住環境、資源利用、開放街區、步行交通、商業布點、人文創新、住區多樣性以及提供就業機會等綠色住區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并對綠色住區相關的名詞釋義進行系統整理,旨在用大量建設措施來支撐和保證市民生活在一個設施齊全、出行便捷、環境美好、品味多的綠色和諧社區中。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主任兼人居環境委員會主任王涌彬對綠色住區的涵義作了進一步闡釋。他說,綠色住區,是綠色居住區的簡稱。綠色住區具備城市公共功能,提倡開放社區、加密路網、步行街等理念,等同于規范中的居住區。綠色住區除居住區外,尚包含小區、居組團(街坊)的內容。他提出,“綠色住區”強調綠色建筑的被動式規劃設計原則和綜合整合資源的方法。強調綠色社會目標與綠色行為的建立,把綠色生活方式的營造作為首要的目標。主體是居民,體現“人性”;不是純技術的“疊加”。
據編制組負責人、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會專家組專家開彥介紹,該標準的編制體現了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強調行業引領性。該標準是在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基礎上,作為綠色建筑的延伸和擴大,為現階段我國大規模的綠色住區(新城鎮)開發建設提供一套科學合理、操作簡便并與國際接軌的行業引領性建設指導標準;使房地產開發、研究、設計和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有章可循,滿足城鎮人居環境建設和規模住區綠色人居可持續建設升級需要。該標準定位不是國家強制性標準,而是業引領性標準,更適用于對綠色住區建設有清晰認識并具有高目標追求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也適用于具有較好人居環境基礎條件并在城鎮體系下的綠色住區建設、開發和管理。二是突出過程的指導性。與國家標準相比較,《綠色住區建設標準》更多的從建設工程的角度,指導和輔助規劃、計、工程技術人員在建設的全過程中,貫徹、實施綠色建筑技術理念、發展目標。同時采用課題研究和試點實踐相結合的推廣路線,使項目可查、可評、可監督。
介紹,主編位將根據審查過程中專家們提出的具體意見和建議對該送審稿作進一步的修改補充,盡快完成報批稿,上報主管部門審批,以便盡快在行業內發布、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