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深圳機場航站區停車場及配套商務區項目
時間:2014-02-04 02:44:24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深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閱讀:3773內容摘要:簡介深圳機場航站區停車場及配套商務區項目位于深圳市機場T3航站樓南側,由A、B兩個地塊組成,兩個地塊被由航站樓延伸出來的地面交通中心(GTC)分開,并分別位于GTC東西兩側,兩個地塊與GTC充分聯系,并形成一體,GTC從5.4米(以下簡稱5米層)及10.8米(以下簡稱10米層)各...簡介
深圳機場航站區停車場及配套商務區項目位于深圳市機場T3航站樓南側,由A、B兩個地塊組成,兩個地塊被由航站樓延伸出來的地面交通中心(GTC)分開,并分別位于GTC東西兩側,兩個地塊與GTC充分聯系,并形成一體,GTC從5.4米(以下簡稱5米層)及10.8米(以下簡稱10米層)各有天橋與兩個地塊相通。作為機場配套功能,受GTC影響,兩個地塊地下、地面、5.4米層高及以上可建范圍均有不同。 兩個地塊周邊的道路系統及GTC的人流系統以“各行其道”的原則進行組織,較為復雜,而其中兩個地塊直接產生影響的主要是GTC地面層,5米層及10米層的水平人流。南側規劃路的社會車流及5米平臺分別位于A、B區的的士上客區及穿梭巴士站。 根據設計任務書,兩個地塊一方面應設機場配套停車場,同時也是機場航空城商務區的起始地校需要建設配套的五星級商務酒店、辦公樓及服務式公寓等功能。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場地與機場主樓及GTC的位置關系、流線關系、形體關系及各地塊內部的功能組織關系,對設計提出了挑戰,約14萬平米的機場停車區主要設計于兩個地塊的地下層及地面層,而其他功能設計于5米以上層兇芙ㄖ高度不超過黃海高程48.7米。內容
深圳機場航站;擴建工程停車場及配套商務區
建設項目規劃設計說明
一、概況
深圳機場航站區停車場及配套商務區項目位于深圳市機場T3航站樓南側,由A、B兩個地塊組成,兩個地塊被由航站樓延伸出來的地面交通中心(GTC)分開,并分別位于GTC東西兩側,兩個地塊與GTC充分聯系,并形成一體,GTC從5.4米(以下簡稱5米層)及10.8米(以下簡稱10米層)各有天橋與兩個地塊相通。作為機場配套功能,受GTC影響,兩個地塊地下、地面、5.4米層高及以上可建范圍均有不同。
兩個地塊周邊的道路系統〨TC的人流系統以“各行其道”的原則進行組織,較為復雜,而其中兩個地塊直接產生影響的主要是GTC地面層,5米層及10米層的水平人流。南側規劃路的社會車流及5米平臺分別位于A、B區的的士上客區及穿梭巴士站。
根據設計任務書,兩個地塊一方面應設機場配套停車場,同時也是機場航空城商務區的起始地塊,需要建設配套的五星級商務酒店、辦公樓及服務式公寓等功能。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場地與機場主樓及GTC的位置關系、流線關系、形體關系及各地塊內部的功能組織關系,對設計提出了挑戰,約14萬平米的機場停車區主要設計于兩個地塊的地下層及地面層,而其他功能設計于5米以上層,總建筑高度不超過黃海高程48.7米。
二、設計難點分析
1) 大尺度的T3航站樓及地面交通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形體組合,在整個航空城區域,更是空間核心和區域地標。航站樓前方的配套建筑在空間上應形成其配角并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如何將配套建筑的體量對航站樓的遮擋應降至最低,如何使其功能對航站樓產生的視線干擾及流線干擾應盡量避免。另一方面,如何使配套建筑外觀特征應與航站樓相協調,是設計的重點之一。
2) 一方洌受周邊交通組織的制約,兩個場地在地面層開口均只能面向南側的規劃道路。另一方面,兩個地塊地下及地面建筑紅線面積為15.7萬平方米左右,14萬平米的社會停車場面積使得兩個地塊地下層及地面層可退讓的空間非常有限。地面層必要的紅線退讓可以幫助解決各種人、車流的組織,浞闌返蘭暗歉咼媯各功能后勤流線及出入口緩沖段等問題。
3) 對于整個項目而言,停車場是項目的核心功能,方正整齊的柱網能保障停車場有最好的停車效率和最佳的流線關系。方正整齊的柱網對結構的經濟性、功能的清晰有很好的保證,但同時對建筑形式湟歡ǖ鬧圃肌
4) 兩個地塊周邊視野開闊,南面有大型的廣場近景及空港商務區中心景觀軸,西側隔機場跑道有珠江灣海景,這些都形成場地周邊的景觀資源,但同時,T3航站樓西側的跑道及近處高架橋帶來的噪音,則對設計構成一定的影響。
三、總體構思
通過對各條件的綜合分析,為方案的提出確定一些基本設計原則。一方面,強調航站樓與GTC的地標性,從前廣場中心應對其主體有較完整的視野,同時,配套建筑與航站樓相呼應,并襯托其核心地位,強調GTC兩側建筑形體的均衡感。另一方面,對于來自東西方向的噪音可通過綠化降噪、雙層玻璃或雙層表皮來阻擋。此外,配套功能的人、車流與停車場人、車流應相互獨立,消防車道及后勤流線設于地面。在這些原則下,總體構思得以產生。
根據條件,兩個地塊與GTC的連接處分別位于5米層和10米層,而配套功能的停車場位于5米層平臺。結合5米、10米及航站樓前橋面14.4米平臺的漸進特點,考慮將兩塊地各層平臺由南向北逐層內退,形成連續的層次感。酒店主樓近似“L”形體塊,設計于阿B地塊靠東北角,5.5萬平米的辦公和服務式公寓被整合地設計于一個近似“C”形的體塊內,置于A地塊靠西北角。酒店、辦公及服務式公寓則設計于10米平臺上。兩個建筑體塊以GTC為中心,左右分置,相互呼應。中間退讓出較多的退臺空間,以打開航站樓和GTC前廣場相互之間的視野。
停車場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室范圍,同時在地面層沿紅線外圍做適當的退讓,這樣既為地面消防車道和登高面留出了空間,又加大了兩座建筑主體與外圍高架橋間的距離。在退讓的范圍內可種植一定的綠化來吸收兩側高架橋及跑道噪音。主體建筑以雙層表皮進行設計,其外表皮結合建筑形體特征采用兩種方式進行設計,其中朝平臺部分以流線型的鋁板進行編織;朝高架橋部則采用穿孔鋼板,沿建筑外輪廓包成圓弧形的外輪廓,外層表皮同時也起到降噪、遮陽的作用。
兩個地塊內車流及人流垂直交通結合總體布局特點設計,并各設計獨立的垂直人流交通節點。
四、單體設計要點
停車場:在對停車率,酒店客房面積及公寓面積特點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兩個地塊以8.4米柱距為主進行柱網組織。機場停車場分別位于兩個地塊的地面層及地下層。兩個地塊分別面對南側規劃路設計有兩個出入口,并在首層向內退讓一定距離,兩個出入口之間各留出一塊空間分別為酒店、辦公及公寓服務。一方面作為兩地塊各功能的上下客區,同時通向5米平臺停車層的汽車坡道也設于此范圍內,強調5米平臺上下各人、車流的區別性。機場停車由出入口向內延伸,各形成“U”型主車道。聯系地面與地下的汽車坡道結合主車道設計,坡道出入口均留出較長的緩沖段,停車位的布置強調交通的單向和簡潔,布局整齊單一。避免了各地塊內的車流交叉或交織。停車場結合其分區特點設計垂直交通,并于中心區域設計有一定數量的頂部開口,自然光及機場建筑形象滲透進各層停車區,既增強大面積車庫內部的方向感和趣味性,還可有效地減少車庫能耗。
酒店:根據設計條件,五星級商務酒店設計于B地塊。其主體功能位于5米平臺層起以上10層,共11層。其中,其第一、二層為酒店配套功能,主要設計為大堂、餐飲、健身、商務、會議、停車等功能。大堂位于酒店“L”形轉角處,朝向南向,大堂內設有通向地面層的的垂直交通廳。由大p空間向內延伸,則是酒店的中庭。其他功能的布局則以鬧靜分區的原則進行設計。中餐廳、伊斯蘭餐廳、會議、商務等人流量較大的功能設計于首層,由大堂區分。健身、西餐廳、咖啡廳等功能設計于二層。酒店客房則設計于三層以上。結合內部的兩個中庭進行布置。大部分房間設計為南p或朝向平臺。商務樓層設計于頂部兩層。酒店首、二層屋頂及5米平臺以退臺形式組織。其中5米平臺為酒店入口公共平臺。10米及15米平臺為酒店私有平臺,主要設計為酒店的平臺綠地及健身設施。各層平臺相互獨立,層次豐富。
辦公及服務式公寓:根據設計條件,設計于A地塊5米平臺以上。兩個功能被整合于一個完整的“C”形體塊內。兩者以不同的層高進行設計,從5米平臺層往上公寓為11層,辦公為10層。建筑形體與酒店建筑形成呼應關系,強調總體的均衡感。其首層向內退讓,形成5米層公共平臺,其內主要設計為辦公及公寓的停車場,并結合公共平臺設計有少量的商業設施以為其主要功能提供必要的配套。辦公及公寓的大堂則位于第二層,兩者均采用局部架空,以留出更多的環境空間。辦公樓的主要會議功能集中地設計于其大堂層,其較大面積的標準層被分為兩個區,以兩個中庭分開,其垂直交通功能結合中庭進行設計,留出兩個大空間乒區。大空間辦公室間可進行靈活分隔,同時中庭又將自然光引入辦公樓內部,提高了辦公舒適性。公寓則以內廊組織各戶型。各種戶型結合柱網特點進行布置。均設計有完整的廚衛設施。公寓平面方正實用。可適應各種個性化布置,同時強調電梯廳、內走廊的明亮。
在空間形態上,各棟建筑與航站樓融為一體,同時強調通過設計手段提高建筑的品質。一方面通過立體綠化、中庭、采光天井、建筑雙層表皮、雙層隔音玻璃等設計措施增強建筑的采光、空氣流通以降低能耗,降低噪音。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設計、太陽能及風能收集裝置、中水及雨b回收系統等新技術的運用來加強建筑的智能化。以營造出活潑、節能、舒適、智能化的航空城窗口形象。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關文章
-
-
03-19《深圳市綠色建筑適用技術與產品推廣目錄(2019版)》入選技術與產品名單公告
-
03-19《深圳市綠色建筑適用技術與產品推廣目錄(2019版)》入選技術與產品名單公告
-
03-06《深圳市綠色建筑適用技術與產品推廣目錄(2019版)》入選技術與產品名單公告
-
11-18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于征求《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11-18超高層建筑工藝和建設能力居世界前列
-
10-08深圳全面取消圖審!一線城市示范全國,強調終身責任
-
09-26北京大興機場是如何打造成為綠色三星建筑的?
-
09-04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相關工作的通知
-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
03-17山東省住建廳公布:10個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典型案例
-
12-04英利嘉盛光伏綠建優秀案例分享:當古建筑文化撞上BIPV新科技
-
11-22設計靈感 | 全球十大綠色建筑,你了解幾個?【5】
-
10-06案例分享 | 中國建設銀行北京稻香湖生產園區建筑立面遮陽項目
-
10-03北京APEC場館日出東方凱賓斯基酒店引領建筑綠潮
-
09-30【項目】雄安新區首個零能耗建筑示范樓
-
09-29綠標解讀|綠色建筑的共享性探索——以成都國際職教城為例
-
09-06【綠建案例分享3】綠色生態設計案例,融入景觀、建筑……
-
09-05【分享】新書首發 |這50個綠色建筑案例,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綠色城市的美好生活
-
09-05【綠色案例分享2】4款綠色生態設計案例,融入景觀、建筑……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