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智能化現狀與標準發展需求
時間:2014-05-10 22:10:00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291內容摘要:全球環境的日益惡化、資源能源的逐漸短缺,如何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們面臨的嚴峻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提出的“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ㄌ擠⒄埂薄ⅰ敖ㄉ杳覽鮒泄...全球環境的日益惡化、資源能源的逐漸短缺,如何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們面臨的嚴峻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提出的“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建筑在資源能源的消耗上占了人類總消耗中相當大的一部分,2013年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國辦發[2013]1號,以綠色、循環、低碳理念指導城鄉建設。節能、高效、環保的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還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信息化也是未來不斷發展的方向。隨著人們對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需求,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技術運用到了建筑。在開展綠色建筑行動中,用信息化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合理運用智能化為綠色建筑服務,促進建筑更節能、高效、環保,綠色建筑智能化應運而生。
1、綠色建筑智能化與綠色建筑、智能建筑的關系
2006年我國發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中對于綠色建筑作出了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s,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前提,通過一系列技術保障人們健康、適用、高效的建筑。綠色建筑可通過智能化技術來實現“四節一環保”,但是目前智能化技術并不是綠色建筑的必備技術。
2006年我國發布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中對智能建筑也作出了定義: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智能建筑以智能化技術為主要手段o配備相應的智能化系統,從而達到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智能化技術是智能建筑的必備技術,雖然智能建筑在設計時要求貫徹國家關于節能、環保等方針政策,但是智能建筑未要求達到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的要求。
綠色建筑智能化是基于綠色建筑的基礎上,采用智能化技術,使其具有環保化、節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集成化等諸多特點,是生態技術與智能化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以實現“四節一環保”為主要目標,而智能化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是實現綠色建筑總目標的手段。在智能化設計上,為了促進建筑綠色指標的落實,達到節能、高效、環保的要求,智能化技術服務于“四節一環保”,諸如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實現對氣、水、聲、光環境的有效調控;對各類污染物2行智能化檢測與報警;對火災、安全進行技術防范;提供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服務等。
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在綠色和智能化方面的側重點是不同。但是,隨著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智能建筑的發展2再局限于管理控制,而更加關注與自然結合的建筑自控,更多地考慮為節能服務,使之成為綠色建筑的一部分。而綠色建筑可通過合理的智能化技術更好地實現“四節一環保”。在今后發展中兩者將不斷地應相輔相成,形成綠色建筑智能化。綠色建筑智能化為人們創造節能、高效、環保的建筑,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鎮,實現美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綠色建筑智能化現狀
2.1綠色建筑相關標準未對智能化作強制性要求
現階段,國際上綠色建筑的評價基本上還是處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階段,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也是采用累積的方法,通過計算達標總項數來評價結果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應滿足所有控制項的要求,并按照滿足一般項和優選項的程度,設計階段和運營階段的評價結果劃分為三星、二星、一星三個等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對智能化作了相關規定,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定位合理,信息網絡系統功能完善”等要0,但是只作為了一般項非控制項。無論是公共建筑還是住宅建筑,對于綠色建筑的智能化要求均未作強制。
我國行業標準《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丌229—2010提出了“在設計過程中,規劃、建筑、結構、給水排水、7通空調、燃氣、電氣與智能化、室內設計、景觀、經濟等各專業應緊密配合”,“建筑電氣在方案設計階段應制定合理的供配電系統、智能化方案,合理采用節能技術和設備”的理念。但是在相關章節中涉及到智能化的內容均采用“宜”“可”表示有選擇性的程度用詞,作為非強制要求。由于綠色建筑相關標準未對苣芑作強制性要求,在實施過程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取決于設計方與建設方,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現階段的綠色建筑不一定具備智能化的功能。
2.2綠色建筑相關標準中智能化的技術內容還不夠全面
在綠色建筑領域,我國已編制了一系列標準規范,但是標準中智能化的技術內容還不夠全面,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中,只有“節能與能源利用”和“運營管理”章節提出了智能化技術的要求。而《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T229—2010僅在“給水排水”、“暖通空調”、“建筑電氣”章節提到了智能化設計的要求。
綠色建筑智能化中的智能化技術砦綠色建筑實現“四節一環保”服務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僅在綠色建筑的“節能與能源利用”和“運營管理”中有智能化的需求,涉及到的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六部分都會產生對智能化的需求。例如:針對目前空氣質量差,霧霾現象嚴重的問題,結t《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中“施工過程中制定并實施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應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各種污染以及對場地周邊區域的影響”評價項目,可開發相應的智能化技術用于施工現場監控,控制施工引起的各種污染,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因此,綠色建筑相關標準中智能化的技術內容還有待進一步充實。
2.3綠色建筑的智能化技術已在部分地區得到實踐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地區的綠色建筑采用了智能化技術,如天津首個通過國家綠色建筑二星級設計標識的項目——天津仁恒海河廣場項目住宅部分;湖南長沙的綠色小學——梅溪湖小學的屋頂采用了智能化的可調節遮陽設備等。
上海市在公共建筑節能工程智能化方面已技術先行,于2008年就編制了《公共建筑節能工程智能化技術規程》DG/TJ08—2040一2008,全面貫徹國家關于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政策,主動對建筑內各類用能系統實施智能化節能監控技術措施,以實現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等建-節能目標。將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作為公共建筑節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綜合采用信息通信、計算機網絡、自動化與智能控制等智能化技術的建筑能效綜合管理、空調節能監控、給排水節能監控、變配電節能監控、照明節能監控、可再生能源利用監控和遮陽及門窗啟閉節能監控等智能化系統。在節能智能化技術上有了一定基礎,為綠色建筑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綜上所述,雖然a色建筑智能化技術已在部分地區得到實踐,但是為綠色建筑服務的智能化技術還不夠全面,標準的推行力度不強,現階段綠色建筑智能化未得到有力的發展。
3.1社會對綠色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將越來越高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綠色建筑的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一些發達國家,智能化已融入了綠色建筑的發展,如美國1色建筑協會2009版自gLEED中已將相關能效管理的要求列為了必備項,智能化相關內容也占有較高的權重。雖然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等標準中相關智能化內容未作為強制性要求。但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將促使現代建筑朝著舒適、安全、高效、便捷1方向發展,智能化在綠色建筑評價中將具有較高的權重或部分列入控制項,以確保實現綠色建筑實現智能化,滿足社會需求。
3.2發展綠色建筑智能化技術,完善標準
技術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綠色建筑智能化應結合網絡技術、新能源、再生能源技術和新材料處理等現代技術,開發為“四節一環保”服務的新型綠色建筑智能化技術。將節能、高效、適用性廣、經濟效益高的智能化技術試點推廣,逐步建立健全綠色建筑相關標準中智能化技術內;。在標準完善過程中,可針對不同類型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以及既有建筑改造等、不同目標星級的綠色建筑設置智能化功能的最低標準,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標,以便標準推進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3.3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引導綠色建筑智能化有序發展
2013年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國辦發[2013]1號中提出了完善標準體系等保障措施。國家和部分地方正在開展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的研究和編制工作。綠色建筑是一項全壽命周期工程,涉及到規劃、設計、施工、檢測、驗收、運營、改造等階段,涵蓋了規劃、建筑、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燃氣、電氣與智能化、室內設計、景觀、經濟等專業,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胩逑擔以此系統地、前瞻地確定綠色建筑發展框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綠色建筑智能化標準藍圖,將引導和規范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4、結語
綠色建筑智能化的大量技術還有待探索與解決,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相關標準還需不斷完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應在充分考慮最新智能化技術的基礎上逐步健全,為未來發展提供框架,推動和規范綠色建筑智能化的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保興曾指出“以智能化推進綠色建筑、節約能源、降低資源消耗和浪費、減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和信息化的理念,將促使綠色建筑智能化成為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
- 相關文章
-
-
02-08家居消費需求加速釋放,1608家企業參展中國成都建博會布局中西部市場
-
12-30綠色建筑是房地產企業當下轉型的重要抓手
-
12-29“綠建評價軟件北京模塊”規范高品質住宅綠建生產
-
12-232022中國(江西)國際建筑工業化及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2-20全面布局2022中國成都建博會宣傳與觀眾組織,助力展商搶跑2022 ——針對有效觀眾的組織和推廣,才是專業展會的硬實力!
-
12-152022第十四屆中國(廣州)國際集成住宅產業化博覽會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展
-
12-04從綠建評價軟件“上海模塊”與“江蘇模塊”成“爆款”現象中看綠建市場新變化
-
11-242022中國(成都)裝配式建筑及建筑新材料展“從有到優”的升級發展萬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03黎民綠建:低碳技術創新 締造綠色建筑未來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