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心得:BIM江湖演義——ArchiCAD VS Revit
時間:2013-07-08 17:11:31 作者:尉曉飛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5417內容摘要:江湖中歷來不缺乏傳奇。在建筑軟件的這片江湖中,風云變幻,豪杰輩出,有兩大世家始終屹立不倒。。。ArchiCAD與Revit之間的較量開始。。。小編最近在網上發現了這篇大作。最初來自探索?發現論壇,作者是Celticblue,此文被收錄在《建筑技藝》2011年1-2期。作者推薦:“紙媒上發表跟在論壇亂侃不一樣,許多話得收斂一下,另外又過了一年,有些內容已經不適用于新版本,眾多網友高手也指出了一些謬誤之處,因此借此機會作出修訂。但本文跟發表的稿件仍略有區別。”
江湖中歷來不缺乏傳奇。在建筑軟件的這片江湖中,風云變幻,豪杰輩出,有兩大世家始終屹立不倒——一個來自歐羅巴,名字低調:“圖形軟件”(Graphisoft),卻繼承了一身的藝術家氣質,手握長劍白衣勝雪;一個來自美利堅,人稱“自動桌子”(Autodesk),性格豪放不羈,七種武器樣樣精礎1疚乃說的,就是這兩大世家的代表人物:ArchiCAD與Revit之間的較量。
這個論題本是老生常談了,談到BIM繞不過的就是Revit與ArchiCAD。兩者的對比許多帖子都討論過,但往往大而化之,原則性的東西多,細節炊西少,因此我想再作一次比較,希望能深入一點,具體一點,力爭較為全面地反映兩者的真實面貌。但這種對比往往兩面都不討好,你懂的,因此本文也多用戲說的語氣,我姑妄說之,列位看官也就姑妄聽之吧,有不當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先介紹一下本人對這兩個軟件的熟悉程度。我用ArchiCAD有4年了,出過幾套施工圖,都已竣工,編過一系列向日葵圖庫,頗受好評,對ArchiCAD的認識偏重于施工圖;用Revit一年半,出過四個工程的土建及MEP模型,也用其API編了若干插件,對Revit的認識偏重于建模(包括結構及MEP建模)。應該說對ArchiCAD與Revit的認識都算深入了。當然兩者的深度比較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且個人看法難免有偏見,技術上也多有誤解之處,因此希望各位能指正與補充。一、軟件的思想、架構對比
從軟件的歷史來說,無疑是ArchiCAD悠久得多,Revit是Autodesk在2002年才收購回來的,但Revit有一個強有力的東家,馬上推出“BIM”這個很炫的口號,一下把ArchiCAD沿用多年的“虛擬建筑”這個老老實實的口號給打敗了,于是ArchiCAD也只好宣稱自己是個BIM軟件,搞得在外人看來,倒像是Revit占了先機。 從軟件設計的角度來看,兩者也是差別巨大的。ArchiCAD從20多年前就致力于三維建筑設計,在這方面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多年來也是沿用其架構做一些小更新、小完善、小整合。從我接觸的7.0到最新的14.0,感覺比較大的變動就是10.0版整合PlotMaker、12版支持多核計算提升速度、12版新增幕墻工具、13版團隊工作大幅改進。在界面上、D用習慣上一直差別不大,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ArchiCAD軟件設計的一個“精英思路”——我本來就挺好,沒必要大改。 Revit大概從6.0版走向成熟,短短幾年擴展得很厲害,2010版更是跟隨微軟的Ribbon界面,來了個徹底的改頭換面。當然,這應該是比較穩定的界面了。 軟件的架構對D功能、效率影響極大。ArchiCAD架構應該說比較簡單,從其菜單、參數設置等方面可以看出來,從而對初學者來說,入門也是相對比較容易的。Revit由于是后起,野心極大,什么功能都想要,架構也搞得異常復雜。比如,視圖顯示中的“過濾器”與“顏色方案”,這些功能每個都獨當一面,但放在一塊就常常叫人困惑。
我認為,作為參數化軟件,在架構上Revit與ArchiCAD最大的不同:
(1)族的“類型”。這在ArchiCAD用戶中是很胬斫獾摹!白濉貝蠹銥梢岳斫猓相當于一個參數化對象。但“類型”是什么東西呢?是族下面的一個分類,某些參數相同的歸入一個類型。而同一類型下面不同構件還有不同的參數。比如一道墻,200墻是一個類型,300墻是另一個類型,你要把200墻變為300墻,必須改變它的類型。而在ArchiCAD里,直接在參數欄把200改成300就行了。又比如,你想寫一個字高為5的文字,在ArchiCAD直接把字高設為5即可,在Revit,你得先創建一個“字高5”的類型,再在其中寫字。萬一你又想改字高為6,還不能直接把“字高5”改掉(這樣將把整個文檔的字高5都變成字高6),還得新建一個“字高6”的類型……,這直接導致我在Revit里一寫字就想新建一個類型,因為我老想隨心所欲地改字形字高,又害怕把別的字給改了。而在ArchiCAD里,所有構件參數都是只對自己負責的,不用擔心影響別人,就相當于Revit所有參數都是“實例參數”,沒有任何“類型參數”。就是說,每安排一頭豬,Revit都得先找到合適的豬圈,如果沒有還得造一個;ArchiCAD則是一個大豬圈,是豬就往里面放,隨叫隨到。用戶體驗如何,大家一看即明。對運算速度的影響也可以想象,我經常罵Revit“笨”,主要在罵這個。。
(2)尺寸鎖定與驅動。Revit的構件相對位置都是可以鎖定的,這是它的一大優勢,比如你可以把走廊兩道墻的距離鎖住為1.2m,那么它們就永遠不會變成1.1m。尺寸驅動與此類似,就是說選擇一道墻,它就顯示一個長度方向的臨時尺寸,比如2 000,你可以直接改為2 500,那b就神奇地生長為2 500長。這的確是挺爽的一件事情,Revit的族制作也極大地依賴于這一特性。比如建一個附著在樓板上的族(比如一個集水井),只要將它對齊樓板并鎖定,那集水井就不會跑到半空中。但這給軟件帶來的負擔也是相當大的,你想想看,每選擇一個東西,它就馬上要測量b自己以及跟周圍構件的定位關系, 就好比你一看見美女,都要在心里暗算其三圍尺寸,這CPU多累啊。ArchiCAD沒有這兩個功能,我內心也希望它以后不要加上,否則ArchiCAD的速度優勢將大幅下降。在ArchiCAD中,選擇構件以后,點擊夾點(在ArchiCAD里稱為熱點)也可以直接修改尺寸b部分地達到尺寸驅動的功能,但并非每種構件類型都有這種熱點。
(3)圖層。ArchiCAD的圖層概念基本上跟AutoCAD一樣,這使得AutoCAD用戶可以較快上手(當然圖層跟顏色不相關這一點還需要適應)。但ArchiCAD還給圖b加多了一個稱之為“交集組號”的tag,用來控制構件的連接關系,這個想法很不錯,只是有點隱晦,初學者往往難以理解。再看Revit,非常讓人詫異地取消了圖層這一偉大的概念,其結果就是另外派生出了多重的概念來達到圖元分類的目的。比如開關圖層這一簡單的操作,Revit通過一個巨大無比的列表,將所有圖元進行分類開關,每一類里面還有子類,每次要打開或關閉諸如樓板之類的都極其痛苦。再比如控制圖層的顏色,Revit相應地發明了“圖元可見性”、“對象樣式”、“過濾器”、“顏色方案”等極其復雜、等級既森嚴又晦澀的方式來進行控制。這也許是Revit鲅д咼娑緣牡諞壞攬玻等到搞清楚這一系列概念,你已經躋身Revit高手的行列了。此外,在導出dwg的時候,由于沒有圖層,于是導出的靈活性也大大減少,比如內墻、外墻無法區分,防火門、普通門無法區分,等等,這在ArchiCAD中都不成問題。后面還會談到,Autodesk經常吹噓Revit跟AutoCAD系出同門,自然親密無間——那都是欺負人家沒用過ArchiCAD。
(4)多窗口支持。Revit支持多窗口同時顯示,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同一個地方的平立剖面、3D視圖,這也是它的一個優勢。當然操作體驗仍有待提高,如無法從某層平面快速轉入上一層平面或轉入立面;再比如,沒有Zoom to selected功能。并且——無疑,這又是一個吃資源的大戶。ArchiCAD的多窗口是個“偽多窗口”,不能所有窗口即時更新。但它由于切換較快,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這個需求。不要說我偏心,試試看一個局部的3D就知,ArchiCAD輕輕巧巧一框,再按個快捷鍵即刻生成。它在平立剖、大樣等視圖之間切換也可以通過快捷鍵進行,非常方便。
(5)即時運算。Revit幾乎任何操作都是即時運算的,上述多窗口支持是一個典型體現,再舉個例子,比如你要選擇一層平面所有的東西(當然前提是東西有足夠的多),鼠標一圈,你會發現隨著鼠標圈的范圍越來越大,它的反應就越來越慢。但你開個AutoCAD對比一下就知道問題所在了,AutoCAD無論你選多少東西,都是先框出范圍,再讀取選區物體(ArchiCAD亦如此,絕大多數2D、3D蛹都如此),Revit是一邊圈一邊讀取。再比如,你想在平面某處切一刀看看剖面,于是用剖面工具信手一拉,然后發現Revit就已經在生成剖面了,進度條在推進,等它回過神來,你迫不及待想轉入剖面看看——又是一個進度條;你想移動一下剖面的位置——又是一個進度條。這導致了一映僦透校項目小的時候沒啥感覺,項目一大就讓人感覺很不利索。ArchiCAD就取巧得多,許多工具都可以不即時運算,先“暫存”下來,有必要再更新,比如立剖面、大樣工具、布圖工具,這使得它在運行大型工程的時候仍然可以舉重若輕,長袖善舞。 兩者的思路差異導致兩者的使用體驗完全不同,對硬件的要求也有差異。我曾經在雙核2G內存筆記本上用ArchiCAD畫幾萬m2的施工圖,但基本上,你若沒有四核主頻3G以上的CPU,8G以上的內存,24寸以上的顯示器,在Revit界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當然,這是Revit 2010版的情況,Autodesk并非沒有本領去優化代碼,也樗只是還沒來得及去做,當前正是擴展他的BIM帝國的時候。就如最新的Revit 2011版,號稱大幅優化底層代碼,半年來使用的感覺是速度的確提升明顯,相應的硬件要求也沒那么苛刻了。不說別的,軟件的啟動時間已經縮短為上一版的1/3,與ArchiCAD 14版基本持平了;3D視圖邊界調節也比2010版起碼快了不止一倍。以上對比只是針對軟件的“單項設計”對比。但Revit是個大家族,倘若將RevitArchitecture、Revit Structure、Revit MEP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那么ArchiCAD就多少顯得勢單力薄,它沒有結構專業,MEP也僅通過插件進行,功能那是相當有限,跟Revit MEP捕員熱萌撕塋扳輟Revit是想建立一個王國,雄心勃勃;ArchiCAD則固守一郡,不肯低下高傲的頭。
上一頁1該文章所屬專題:BIM專題
- 相關文章
-
-
08-21Revit使用工作集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07-18Revit中的族
-
07-17ArchiCAD的參數化建模語言-GDL語言
-
07-08Autodesk Revit簡單問題小集
-
07-08Revit應用技巧:用體量族模板,來建“上海中心”
-
07-08AutodeskRevit 2014
-
BIM專欄
本欄最新更新
-
01-17上海市發布深化新城區域BIM技術應用通知,推進“五個新城”BIM高質量應用!
-
09-16廈門BlM標準化應用體系交流會
-
11-18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召開2020屆BIM協同畢業設計工作協調會
-
11-18湖南建工為什么可以成功落地BIM?
-
09-03只知垃圾分類不知綠色建筑?全面解析BIM技術之上的綠色建筑
-
08-31BIM技術在天津117大廈項目總承包管理的應用
-
08-122019年最新國內BIM技術收費標準匯總
-
08-122019最新上半年全國各地BIM政策匯(圖文版 )
-
08-09智慧工地是什么樣子,都有哪些系統?
-
06-25BIM在亞洲三國的發展應用現狀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