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城鄉建委發布《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時間:2013-07-12 16:49:16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3380內容摘要:在步行道上散步兩旁都有遮陰的大樹,住在家里能吹上“穿堂風”,都是非常愜意的事。市城鄉建委發布《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征求意見稿),就對這些作了要求,規定房間要有“穿堂風”的設計,步行道遮陰率不低于80%。資源利用鼓勵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廢棄材料意見稿中規定,綠色建筑分...在步行道上散步兩旁都有遮陰的大樹,住在家里能吹上“穿堂風”,都是非常愜意的事。市城鄉建委發布《綠4建筑設計標準》(征求意見稿),就對這些作了要求,規定房間要有“穿堂風”的設計,步行道遮陰率不低于80%。
資源利用 鼓勵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廢棄材料
意見稿中規定,綠色建筑分類收集生活垃圾的數量,占區域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百分比要超過90%。并采用雨水、再生水n代替市政供水,還標明了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如住宅大于4%,辦公大于8%等。居住區綠地率,規劃了建成區各類綠地面積占建成區面積的比例,新的居住區大于等于30%,舊城居住區大于等于25%。地面要鋪透水磚,既能滿足路用及鋪地強度、耐久的要求,又能使雨水直接滲入下部土壤。鼓勵使用再生水,污水、廢水適當處理后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生活、市政等范圍內使用。對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來說,使用廢棄物作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該材料廢棄物摻量比例不小于20%。
公共服務 濱江要建低矮建筑,合理開發地下空間
意見稿中規定,居住地出入口500米范圍內,宜具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類設施,場地出入口1000米范圍內,宜具備城市行政辦公、文化、教育科研、體育、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等六-類設施。規劃區內的建筑,道路車站、文教醫療、園林廣場等公共設施中,無障礙設施率為100%。 對于公共空間,要體現自-地理和歷史文化特征。廣場、綠地集中布局,保證公共空間的開敞性,并與城市道路、軌道交通合理連接。濱江地塊要前低后高,臨江一側宜布局一定規模的低、多層建筑,這樣才不會擋住江景。合理開發地下空間,鼓勵人行地下通道、軌道車站通道與建筑物合理連接,新建地下空間宜與相鄰地下空間相連,或整體開發利用。
公共交通 步行500米到公交站,軌道站點不超800米
交通方面,不僅包括了公交站、還有清潔能源公交等。其中關于公交站點,建筑主要出入口與公交站步行距離小于500米;CNG、氣電混合動力等清潔能源的公交數量,占公交總數量的比例約為80%。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優化公交線網。公交站點覆蓋率,滿足場地主要出入口與公交站點步行距離小于500米,到達軌道交通站點步行距離,不超過800米。場地500米范圍內,設有兩條或以上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站和軌道站。
步行系統 遮陰率不少于80%綠地本地植物占半
步行系統應結合綠化設計,采用綠化遮陰措施,提高步行道的舒適性,步行道遮陰率不小于80%o綠化地塊應提高本地植物指數,本地植物指數不宜小于50%。結合景觀環境設計,營造豐富多彩的空間藝術形式。采用配套休息設施等,并設置城市公共步道與用地周邊城市道路或者公園綠地、廣場連通,鼓勵利用坡地或濱水區域設置具有休閑、健身、觀景功能的公共步行系統。出入口應設施與周邊公共設施,公交站點便捷連通的步行道、自行車道、方便慢行交通出行。鼓勵人行地下通道、人行天橋、軌道交通通道與筑物合理連接。
停車設施 公共廁所配建車位,減少室外停車比例
為了節約用地,宜設地下停車庫,多層停車樓和機械式停車庫等停車設施。控制機動車室外停車比例。商業、辦公、醫院、旅館等,室外停車數量應當為其配建停位數量的10%。劇院、學校、旅館、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等公共建筑,每配建50個停車位中,應配建不少于1個大客車停車位,建設項s每配建50個停車位中,應配建不少于一個殘疾人停車位。臨城市道路獨立設置的公共廁所,應配建不少于兩個臨時停車位。采用錯時停車方式,提高停車場使用效率。
聲光風環境 室內宜采用“穿堂風”,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征求意見稿對聲環境、光環境、風環境等進行了規定。房間平S宜采取有利于形成“穿堂風”的格局。所謂“穿堂風”,就是室外空氣從建筑一側進入,穿過內部,從另一側流出的自然通風現象。光環境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比如,地下空間宜有天然采光,天然采光還要避S產生眩光,要采用合理的遮光措施。如果室內、地下空間采光不足,可以利用采光井、采光天窗、下沉廣場、半地下室等,設置導光管、反光板、棱鏡窗、反光鏡等。
綠色建筑的S環境,要給人適度的聽覺關懷。產生較大噪聲的機房等需遠離工作、休息等房間,如電梯機房及電梯井,應該避免與安靜要求的房間相鄰,并采取減振措施等;空調機房的門不直接開向辦公等使用空間,并應采用隔聲門。當受條件限制時,要合理布局,如將噪聲源設置在地下等。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發布 房間要有穿堂風設計
- 相關文章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
11-28關于印發《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10-21重慶市綠建產協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組織召開 “重慶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工程”綠色建筑技術實施專家咨詢會
-
09-15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執行綠色建筑相關地方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
-
03-18【重慶】關于做好2022年全市綠色建筑與節能工作通知
-
01-11關于印發《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01-11關于印發《重慶市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的通知
-
11-09100%綠色!到2025年重慶城鎮新建建筑將全部是綠色建筑
-
03-29關于征求《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03-28重慶市住建委關于印發重慶市綠色建筑地方標準配套技術文件的通知
-
03-08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執行綠色建筑相關地方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 重慶|市住建委關于印發《2020年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要點》的通知
- 重慶發布《建筑外立面空調室外機位技術規程》
-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執行綠色建筑相關地方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
- 重慶市公共建筑節能標準12月1日起實施
-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執行綠色建筑相關地方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
- 市住房城鄉建委關于發布《重慶市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2019年版)》等三項技術文件的通知
- 重慶市關于推進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重慶┃關于印發《2020年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要點》的通知
- 重慶市城鄉建委發布《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 關于印發《重慶市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專篇(公共建筑部分)》的通知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