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BIM的功夫在詩外與臺下十年功
時間:2013-07-15 13:39:05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009內容摘要:2013年度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首次設立BIM專項獎,共有廣州、深圳兩地12個設計企業的33個項目申報該獎項,本人有幸受邀參加了7月10日在深圳舉行的評審工作,期間遇到的現象讓我更想與同行交流一下申報項目BIM應用以外的一些情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情如下:有兩個企業的...2013年度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首次設立BIM專項獎,共有廣州、深圳兩地12>設計企業的33個項目申報該獎項,本人有幸受邀參加了7月10日在深圳舉行的評審工作,期間遇到的現象讓我更想與同行交流一下申報項目BIM應用以外的一些情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情如下:- 有兩個企業的匯報人隨身沒有帶匯報材料,評審電腦上也沒找到相應匯報材;,只好調整次序,重新回去拿匯報材料。
- 有5位左右匯報人在匯報過程中使用讀稿子的方式介紹項目BIM應用情況。
- 每個項目規定的匯報時間是10分鐘(且不論這個時間是否合適),有3位左右匯報人從介紹申報企業的基本情況開始,使本來就不多的項目介紹時間更顯局促。
上述幾件事情跟BIM都沒有直接關系,但都直接影響了BIM申報項目的匯報結果。第1種情況是基本素質和責任心問題,不管評審機構的電腦上有沒有你要的匯報材料,你自己都必須隨身帶一份,這是常識,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的錯誤可能意味著失去機會。第2-3種情況設計企業需要加強對員工項目介紹和演示方法的培訓與實踐,同時對所有代表企業出去介紹情況的員工建立排練和檢查制度,保證能夠達到企業所要傳遞信息的基本要求。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其產出一般都比較高,應該普及到每一位員工和每一次重要的對外交流。
上周評審過程遇到的現象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恰好前幾天有同行把@古月微博秀的下面這條微博又翻了出來:
我們在《BIM只是工程建設行業從業人員的第19般兵器》中已經介紹過,對于絕大多數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來說BIM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職業,因此對于上述微博中的結構設計人員來說,真正想a的問題似乎應該是“現在是不是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學習用BIM來做結構設計”,而不是微博里面描述的內容。下圖是對工程專業人員如何定位BIM在自己職業發展中的地位的一個簡單示意:
也就是說,對絕大多數工程專業人員來說,建筑結構水暖電工程管理的某一項是每個人的“1”即主業,BIM是“1”后面的增值部分。
當然也不排除少量工程專業從業人員真的想“轉行”以BIM為主業,即把BIM當作自己職業發展的“1”,而把其他能力如工程專業、市場營銷等當作自己“1”后面的增值部分。如果真的想這么做,大家就要思考一下建筑結構水暖電工程管理的某一項成為你職業發展的“1”需要多少時間,我想4年專業學習外加5-10年的工作實踐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數字,也就是說大學畢業工作5-10年成為企業內你所在專業的一線主力員工,這個時候你的那個“1”就算成立了。要讓BIM成為自己的那個“1”所需要的積累雖然今天還沒有統計數據可以參考,但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說,和專業“1”的形成不會有太多不一樣。
清華大學王守清http://weibo.com/botppp教授前兩天發了一條微博,可以作為我們討論的問題的一種注腳,我看到了三個關鍵詞:找到方向、潛心10年、終成大牛。
今天早上KinkaiChang也發了一條跟咱們討論這件事有關的微博,再一次提到了10年這個數字:
古人有“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說法,不知道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就目前已有的理解來看,似乎還沒有發現BIM有超越這個規律的潛力或跡象。該文章所屬專題:BIM專題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關文章
BIM專欄
本欄最新更新
-
01-17上海市發布深化新城區域BIM技術應用通知,推進“五個新城”BIM高質量應用!
-
09-16廈門BlM標準化應用體系交流會
-
11-18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召開2020屆BIM協同畢業設計工作協調會
-
11-18湖南建工為什么可以成功落地BIM?
-
09-03只知垃圾分類不知綠色建筑?全面解析BIM技術之上的綠色建筑
-
08-31BIM技術在天津117大廈項目總承包管理的應用
-
08-122019年最新國內BIM技術收費標準匯總
-
08-122019最新上半年全國各地BIM政策匯(圖文版 )
-
08-09智慧工地是什么樣子,都有哪些系統?
-
06-25BIM在亞洲三國的發展應用現狀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