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澇災害頻發,探究“海綿城市”建設的難題
時間:2023-07-25 10:52:09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577內容摘要:中央氣象臺7月17日10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7月17日14時至18日14時,廣東大部、海南島大部、廣西東部和中南部以及蘇皖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島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中央氣象臺7月17日10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7月17日14時至18日14時,廣東大部、海南島大部、廣西東部和中南部以及蘇皖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島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過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 1小時降雨161毫米是什么概念?
1小時降雨161毫米是是指在一個小時內,降雨量達到161毫米。這個數值表示了降雨的強度和數量,通常用來評估降雨的極端程度。一般來說,每小時降雨量超過50毫米就被認為是暴雨,而161毫米的降雨量則非常大,屬于極端降雨。這樣的降雨量往往會對城市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和內澇積水。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處理每小時50毫米的降雨量,而在短時間內降雨量達到100毫米,就會導致排水系統超負荷工作,無法及時排水,從而引發洪水和淹水。這可能導致道路積水,交通癱瘓,居民的房屋和財產受損,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
此外,強降雨還可能引發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山區、河谷等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和危險。降雨量大、時間短的極端降雨事件還可能導致水庫、河流等水體的暴漲,進而引發潰壩、決堤等災害。
█ 為什么1小時50毫米的降雨量就被認為是暴雨?
這是因為這個降雨量已經開始超過了一般地區的降雨強度和水文能力的承受范圍。
排水系統的能力有限:城市的排水系統通常設計用來處理一般的降雨情況(每小時50毫米以下),如小到中等強度的降雨。當降雨量超過系統的承載能力時,排水設施可能無法及時將雨水排出,導致積水和內澇。
地面飽和和滲透能力有限:大量的降雨會使地面飽和,土壤無法迅速吸收和滲透雨水。這就導致降雨水流無法迅速排出,增加了積水和洪澇的風險。
暴雨的短時強降雨:暴雨通常具有短時強降雨的特點,即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大量的降雨。這種降雨方式會迅速增加地表徑流,使得水流無法迅速排出,導致積水和洪澇。
█ 為什么不把城市排水管設計成1小時100毫米降雨的能力?
將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成應對每小時100毫米降雨的能力是可行的,但需要權衡成本和實際需求。設計城市排水系統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降雨頻率、降雨強度、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等。根據不同地區的降雨情況和水文特征,確定適當的排水系統容量是重要的。
將排水系統的設計容量提高到每小時100毫米,可以增加系統的抗洪能力,減少內澇和洪澇的風險。然而,這樣的設計可能會帶來較高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包括擴大排水管道、增加泵站和水處理設施等。此外,對于一些地區來說,每小時100毫米的降雨量出現次數可能是非常罕見的,設計過于保守可能會導致資源的浪費。
█ 如何讓極端降雨更少的引起城市內澇積水?
建設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多元化的雨水管理措施,如雨水收集、滲透、儲存和利用等,減少城市的雨水徑流量,降低洪澇風險。通過構建雨水花園、綠地、濕地等自然水文系統,增加城市的雨水滲透面積,減少雨水徑流對城市排水系統的沖擊,從而減少內澇積水的發生。
改善城市排水系統:城市排水系統的設計和維護對于減少內澇積水至關重要。需要確保排水管道和井蓋暢通,定期清理排水溝渠,修復漏水和堵塞的排水設施。同時,可以采用新技術和設備,如智能排水系統和泵站,提高排水系統的運行效率和響應能力。
加強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的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可以減少城市的不透水面積,提高雨水的滲透能力。在城市規劃中,應優先考慮保留和增加綠地、濕地和水體等自然水文系統,減少硬化地面和建筑物的占地面積。同時,要合理規劃和布局城市的排水設施,確保排水系統的覆蓋范圍和容量能夠滿足極端降雨的需求。
加強維護和管理:城市內澇積水問題與城市的維護和管理密切相關。需要加強城市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及時修復漏水和堵塞的排水設施,清理排水溝渠和雨水收集設施,確保城市的排水系統和雨水管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 為什么海綿城市建設那么多還是會內澇積水?
對于極端降雨情況,海綿城市建設可能無法完全解決問題。
極端降雨量超過設計標準:海綿城市的設計通常是基于正常降雨情況下的水量和強度。如果降雨量超過設計標準,海綿城市的排水系統可能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水量,導致積水和堵塞。
設施建設尚未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到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維護等方面。如果海綿城市的設施建設尚未完善或未能及時跟上降雨量的增加,就可能無法有效應對極端降雨。
地形和土壤條件限制:某些地形和土壤條件可能限制了海綿城市的效果。例如,地勢較低的地區可能更容易積水,土壤的滲透性差的地區可能無法迅速吸收雨水。
雨水排放和流向問題:海綿城市的設計目標是減少雨水的排放和流速,但在極端降雨情況下,即使有透水鋪裝和綠色屋頂,仍可能無法滿足大量雨水的需求,導致排水不暢和水流速度過快。
盡管海綿城市在極端降雨情況下可能無法完全解決問題,但它仍然是一種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和設計理念,可以在正常降雨情況下有效管理城市水資源并減少洪澇風險。在面對極端天氣情況時,除了海綿城市建設,還需要采取其他緊急應對措施,如加強預警系統、疏散人員、加強河道治理等,以確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財產。
█ 當面臨極端天氣情況時,除了海綿城市建設,還需要采取其他緊急應對措施來確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財產?
加強預警系統:建立健全的氣象預警系統,及時發布臺風、暴雨等災害預警信息,提醒居民和相關部門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同時,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提高預報準確性和時效性。
建立緊急響應機制:建立緊急響應機制,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和職責,確??焖夙憫蛥f調行動。同時,加強與救援機構、醫療機構和志愿者組織的合作,提高抗災救援能力。
加強河道治理:對于容易發生洪澇的河道和水域,加強河道的疏浚、堤壩的加固和修復,以增加水流通暢性和防洪能力。此外,加強河道的監測和管理,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堤壩決口和泄洪。
加強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對于關鍵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梁、供水和供電系統等,應加強抗災能力的設計和建設。這包括使用抗震、抗洪和抗風等技術,確?;A設施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的正常運行。
加強社區意識和教育:通過開展災害防范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的災害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培養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識,提供必要的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
綜合考慮,海綿城市建設是一種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和設計理念,可以在正常降雨情況下有效管理城市水資源并減少洪澇風險。但在面對極端天氣情況時,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措施,包括加強預警系統、疏散人員、加強河道治理等,以確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財產。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7-25專家視角看芝罘區海綿城市建設新舉措
-
07-18繁榮建筑創作!山東推行建筑師負責制全面發展綠色低碳建筑
-
07-18香港綠色建筑議會將于今年7月推出「零碳就緒建筑認證」
-
07-18中國首條“綠色電氣化公路”簽約落戶新疆
-
07-18黑龍江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儲備不斷擴充
-
07-18以生態節能 讓綠色賦能
-
07-18山西省住建廳印發《通知》提出 全面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7-172023首屆中國(重慶)建筑及裝飾材料博覽會參展邀請函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7-25透水地坪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為什么如此重要呢?
-
07-25開封市召開《開封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貫徹實施動員會 市領導尹君、肖文興出席會議
-
07-2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監 測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
07-25專家視角看芝罘區海綿城市建設新舉措
-
07-25內澇災害頻發,探究“海綿城市”建設的難題
-
04-11計劃補助10億元!南昌立法規范海綿城市建設管理
-
01-31江陰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21-2035)》批后公布
-
12-2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
-
10-08試論綠色建筑理念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
09-30綠色建筑與海綿城市的相關性和統籌建設探討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