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圖書館東館中的綠色低碳技術
時間:2025-01-07 11:00:31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299內容摘要:導 讀公共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的存儲容器和傳播交流平臺。時至今日,知識信息爆炸式增長,互聯網、電子產品、人工智能等科技迅猛發展,綠色健康、低碳環保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作為上海市新晉的城市文化名片,上海圖書館東館(以下簡稱“上圖東館”)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綠色設計為魂,......導 讀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的存儲容器和傳播交流平臺。時至今日,知識信息爆炸式增長,互聯網、電子產品、人工智能等科技迅猛發展,綠色健康、低碳環保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作為上海市新晉的城市文化名片,上海圖書館東館(以下簡稱“上圖東館”)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綠色設計為魂,以智慧建造為骨,鑄造具有時代精神和面向未來的地標文化建筑。
上圖東館位于浦東新區花木城市副中心,用地面積3950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4951平方米,建筑高度49.95米,地上7層,地下2層。該項目由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2020年獲得上海市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和 RICS2022年度可持續發展成就優秀獎。
外觀實景圖
鳥瞰圖
上圖東館結合項目功能需求、建設條件、周邊環境和三星級綠色建筑目標定位,量身定制了“十大”綠色建筑設計策略和技術措施,運用性能化分析輔助優化設計,為新時代的公共圖書館作出了自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來看~
綠色建筑技術策略示意圖
室外環境性能化分析
一、以先進建筑技藝切磋建筑外觀造型
該項目建筑方案以“漂浮在城市公園樹冠之上的玉石”為設計概念來塑造一處城市文化地標。建筑形體以一層裙房為底座,以平面縮進二層為支撐,托起四層高的四方體,并對四個角部做削切處理,形成上大下小的視覺效果。為達成方案概念,建筑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筒體+屋頂空腹鋼桁架結構體系,形成建筑造型的大懸挑。建筑立面材料選用淺色大理石圖案的3D打印玻璃,既節約了大理石石材的使用,又能夠控制建成效果。采用高強度鋼材,利用打印玻璃替代石材,實現了建筑技藝的完美結合。
建筑外觀造型
二、以邊庭與中庭塑造獨特室內空間環境
為融合室內外自然環境,室內四邊各設置了三層通高的邊庭,形成建筑形體上的四個大窗。天然光線經過三玻兩腔雙銀玻璃的過濾,室內光線柔和,為讀者創造適宜的光環境。室內視野通透,讀者可俯瞰周邊世紀公園、城市綠化、城市街景等。建筑中央區域設置逐層螺旋上升的大型中庭,把天然光線引入室內建筑核心區域,實現室內豐富的空間。
邊廳空間
室內中庭
三、以大柱網靈活隔斷應對空間功能變化
平面垂直交通和設備管井集中布置,形成4大核心筒;平面采用16.8mⅹ16.8m大柱網;室內隔墻采用玻璃隔斷、輕鋼龍骨隔斷、家具等靈活隔斷材料;架空地坪用于鋪設電力電信管線,使得空間能夠適應室內功能的靈活變化,減少建材消耗。
室內靈活空間
四、采用高熱工性能圍護結構減少空調冷熱負荷
設計中優化立面窗墻面積比;采用超白鋼化夾膠三銀Low-E中空玻璃,傳熱系數1.9W/(㎡·K),遮陽系數0.36,可見光透射比0.69;對屋頂鋼桁架節點的保溫和熱橋保進行特殊處理;天窗和受太陽高強度輻射區域玻璃幕墻設電動內遮陽簾;屋面利用屋頂綠化和建筑構件,減少太陽輻射熱,實現圍護結構空調冷熱負荷比標準降低5%以上,節約空調電耗。
建筑外墻細部
五、采用冰蓄冷+機載主機冷源系統適應運行需求
為適應圖書館的復合功能,減少空調運行費用,空調冷源采用冰蓄冷+機載主機供冷系統,利用峰谷電價差,夜間開啟制冰蓄冷,日間釋冰降低空調制冷復合。利用智能化能源管理,實現節省空調運行費用。
六、充分利用場地太陽能減少對化石能源用量
塔樓屋面設置400㎡玻璃-金屬真空管(U型)太陽能集熱器,供給室內40%以上的生活熱水熱量。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板總裝機容量127.65kWp,占項目總用電負荷的1.25%,采用自發自用并網上網的運行方式,年發電量估計約11.4萬度綠色電力。
屋面太陽能光伏
七、合理利用場地水資源減少水耗
設置雨水回用系統,收集場地雨水,經消毒處理后用于綠化灌溉、道路澆灑和車庫地面沖洗。同時,室外綠地設有微灌系統和雨天關閉系統,提升用水效率,并根據室外天氣狀況調節灌溉模式。雨水回用系統每年可節約市政用水約4400m3。
雨水回用系統示意圖
八、營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
玻璃幕墻設置可開啟外窗,室內高大中庭空間,過渡季節可采用自然通風;室內全空氣系統設置初中效過濾段,室內設置CO?、PM10、PM2.5濃度等傳感器,監測空氣質量與新風機聯動控制。室內采用低逸散環保裝飾裝修材料,提升室內空氣品質,保障人員健康。建筑平面設置聲閘,采用高標準隔聲構造,空調箱、新風機房等采用吸聲處理,空調送回風管設置消聲器等技術措施,為讀者營造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
九、采用智能化圖書分揀系統提升服務水平
該項目采用智能圖書分揀與傳輸系統,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對貼有RFID標簽的圖書實現全自動的圖書收集、歸類、整理工作。閱覽區設置智能書架,對在架圖書進行實時管理,實現在架圖書單品級物品識別,完成館藏圖書監控、清點、圖書查詢定位、閱讀記錄統計、錯架統計等功能,提升服務水平。
智能圖書分揀與傳輸系統
十、BIM技術全生命期運用賦能運維管理
該項目全過程應用BIM技術,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技術在項目設計階段用于設計優化與校核,施工階段用于建造與管理,運營階段用于運維管理,構建建筑全生命周期大數據,形成數字孿生建筑。
基于BIM的智慧運維平臺 上圖東館作為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以綠色建筑設計和智慧建造的方式展示了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之路。它已成為上海的城市文化地標,并帶給讀者全新的文化體驗。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1-055.2.5給水排水管道、設備、設施設置永久性標識
-
01-05【新項目】我國首個超低能耗交通樞紐建筑
-
01-04上海圖書館東館中的綠色低碳技術
-
01-02【上海】關于本市執行綠色建筑有關要求和標準的通知
-
01-015.2.1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
-
01-01山東 ▎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公共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標準建設
-
12-30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印發《廣州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容積率激勵措施實施細則》的通知
-
12-295.1.8控制熱環境調節裝置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04孫一民:“責任”視野,關于營建的社會價值
-
04-04高層建筑的可持續技術
-
04-03《建筑集成光伏:技術指南》
-
04-03碳關稅過渡期倒計時!企業必須囤積的3類“綠色資產”
-
03-31AI:推動智慧建筑的未來
-
03-29寧夏 ▎鼓勵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
-
03-28最全匯總!全國31省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綠色低碳工作目標
-
03-27最新發布 | 總產值同比增長3.85%!2024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出爐
-
03-26國家發改委:鼓勵100%綠電零碳園區建設!
-
03-25增加住宅層高將帶來哪些變化?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