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文)(3)
時間:2013-09-15 22:15:44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北京日報 閱讀:2642內容摘要: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近十幾年來,本市連續采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但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空氣質量與國家新標準和公眾期盼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大氣污染復合型特征突出,城市正常運轉和市民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染物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五)末端污染治理減排工程
1.嚴格環保標準。加快修訂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p一步加嚴污染物排放限值。2013年,市發展改革委、市質監局、市環保局等部門修訂發布低硫散煤及制品標準。2015年底前,市質監局、市環保局制定修訂建材、石化和汽車制造等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基本建成完善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
嚴格執行相關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和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加強揮發性有機物面源污染控制,鼓勵使用通過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的涂料、油墨、膠粘劑、建筑板材、家具、干洗劑等產品。
2.實施氮氧化物治理。2013年,完成京豐燃氣熱電廠、10座遠郊區縣燃煤集中供熱中心和4條水泥生產線的脫硝治理。2014年底,全市所有水泥生產線完成脫硝治理。2015年,各遠郊區縣全面完成燃煤集中供熱中心煙氣脫硝高效治理。不斷推進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
3.開展工業煙粉塵治理。2013年,華能北京熱電廠實施煙氣除塵深度治理;全市水泥廠和攪拌站的物料儲運系統、料庫完成密閉化改造。不斷推進燃煤鍋爐、工業窯爐除塵設施升級改造;嚴落實原材料、產品密閉貯存、輸送,裝卸料采取有效抑塵措施等要求,大型煤堆、料堆要實現封閉儲存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
4.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到2017年,全市工業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與2012相比累計減少50%左右。
不斷推進石化、有機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燕山石化實施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開展順丁橡膠尾氣治理等污染治理工程。2015年,完成全部有機廢氣綜合治理工程。2016年,原油加工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比2012年減少50%;水煤漿鍋爐停運;完成所有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2017年,燕山地區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30%。
在汽車制造、電子、印刷、家具、建筑等行業,重點抓好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推廣使用先進涂裝工藝技術,優化噴漆工藝與設備,深化涂裝有機廢氣治理,溶劑型涂料涂裝工序必須密閉作業,配備有機廢氣高效收集和回收凈化設施。加強其他溶劑使用工藝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
(六)城市精細化管理減排工程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監管執法,集中整治點多、量大、面廣的施工揚塵、道路遺撒、露天燒烤、經營性燃煤和機動車排放等污染,督促排污單位完善污染防治設施,規范運行管理,切實發揮管理減排效益。到2017年,全市降塵量比2012年下降20%左右。
1.嚴格控制施工揚塵污染。推行綠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確揚塵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和責任,并將防治費用列入工程成本,單獨列支,專款專用。實施揚塵污染防治保證金制度。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和各區縣政府嚴格施工揚塵管理,確保施工工地達標率不低于92%;將施工揚塵違法行為納入企業信用管理系統,對違法情節嚴重的,限制參與招投標活動。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園林綠化局、市水務局、市交通委、市市政市容委等部門加強本行業施工過程中的揚塵管理,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全封閉圍擋、使用高效洗輪機和防塵墩、料堆密閉、道路裸地硬化等揚塵控制措施,切實履行工地門前三包責任制,保持出入口及周邊道路吻褰唷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組織對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和粉狀物料、建筑土方堆放區安裝視頻在線自動監控設備,并與城管執法部門聯網。城管執法部門充分利用視頻監控和現場執法等手段,加味匝锍疚廴炯喙苤捶力度。
2.嚴格控制道路揚塵污染。市市政市容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等部門加強渣土運輸規范化管理,嚴格執行資質管理與備案制度,問性土運輸車輛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并實現密閉運輸。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路段渣土運輸的執法監管,杜絕道路遺撒。
市市政市容委大力推廣“吸、掃、沖、收”清掃保潔新工藝,增加作業頻次,切實降低道路緯靖漢桑到2017年,全市新工藝作業覆蓋率達到87%以上;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定期向社會公布環境衛生干凈指數。市交通委、各區縣政府減少道路施工開挖面積,縮短裸露時間,開挖道路分段封閉施工,及時修復破損道路。市園林綠化局加強道路兩側綠化,減少裸露地面。
市水務局牽頭抓好《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3-2015年)》的落實,提高再生水供應量。市市政市容委、市水務局等部門研究再生水沖洗道路的保障機制,加快配套管網和加水站點建設 到2015年,城市主干道基本實現每日再生水沖洗;到2017年,再生水沖洗范圍擴展至中心城區和遠郊區縣建成區的次干路及以上道路,正常作業條件下再生水沖洗使用量力爭每日達到30萬立方米。
3.嚴格控制生 垃圾污染。市市政市容委牽頭抓好《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落實,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優化處理方式,有效控制處置過程中的大氣污染,到2015年,全市每日新增處理能力18000噸,焚燒、生化處理比例達到70%以上;實現生活垃圾全密閉化運 ,杜絕遺撒;生活垃圾焚燒嚴格實施尾氣治理,確保達標排放;規范衛生填埋作業程序,縮小作業面,并對作業區域進行及時覆蓋;收集處理填埋場產生的沼氣,減少沼氣污染。到2017年,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治理。
4.嚴格控制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等污染。2013年底前,各遠郊區縣政府按要求劃定本區域禁止露天燒烤范圍;各區縣政府及城管執法部門嚴格執法,對城市核心區和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區城鎮地區公共場所,以及遠郊區縣政府劃定區域內的露天燒烤行為要堅決取締。嚴厲打擊焚燒垃圾、秸稈和違法使用經營性燃煤等行為。環保部門加強餐飲油煙監管,督促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安裝使用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并定期清洗維護,確保達標排放。
5.嚴格在用車和油品質量監管。嚴格鮮禱動車檢測等相關管理規定,對未取得環保檢驗標志的機動車,不予進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不予辦理營運機動車定期審驗合格手續,不得上路行駛。
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牽頭加大對在用車銜財排放抽查力度,強化路檢和入戶抽查,重點監管夜間行駛的柴油貨運車和渣土運輸車。
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環保局等部門強化對油品質量、車用燃油清凈性、車用氮氧化物還原劑的監管,定期抽測,嚴洗蚧鞣欠ㄉ產、銷售不達標油品的行為。
6.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創新執法機制,開展專項治理和聯合執法。市環保局和各區縣政府運用監督性監測、在線監控、現場檢查等手段,加大對污染源單位的執法檢查力希對超標排放、整改措施不落實的排污單位,依法處以罰款、限期改正、停產治理;對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違法企業,依法予以關停;對涉嫌環境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提高環境監測和監管能力。市習臁⑹脅普局、市環保局等部門按照增能力、提效能的原則,加強市、區兩級環境監測和監管能力建設,合理增設機構編制,增加儀器裝備,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政策研究的支持。市環保局和各區縣政府加大環境監測、信息、應急、監察等能力建設力度,到2015年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
各區縣政府落實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的環保職責,加強基層環保體制機制建設,健全基層環保監管力量。市有關部門加大投入,不斷提高環境執法監管手段的技術含量。2014年底前,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和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重點污染源按要求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系統,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推進環境衛星應用。
(七)生態環境建設減排工程
1.提高綠化覆蓋率。加強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建設,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建設質量,到2017年,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60%以上。在平原地區,2016年底完成百萬畝造林工程,同時加大荒灘荒地、拆遷騰退地和廢棄坑塘治理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沙塵污染;加快建設新城濱&森林公園、功能區“綠心”等大尺度城市森林和重點鎮生態休閑公園,完善城市綠化隔離帶。在山區,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森林健康經營等工程建設,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區域林業建設合作,增強綠色生態屏障功能。在城區,堅持規劃建綠,加快推進濱水綠帶建設,加&代征綠地回收和建設力度,積極實施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立體綠化工程,增加綠化面積。
2.擴大水域面積。市水務局加強水源科學調配,充分利用高品質再生水等水源補充河湖水系用水,改善生態環境。加大&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水系綜合治理及清潔小流域建設力度,擴大水域面積。到2017年,累計增加水域面積1000公頃,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170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50平方公里。市園林綠化局牽頭編制全市濕地保護發展規劃,到2017年,累計建成10個濕地公園和10個濕地保護小區。
3.實施生態修復。市國土局、市安全監管局適度調整非煤礦山的規劃和布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國土局牽頭對遠郊區縣的廢棄礦山、荒地實施生態修復和綠化,恢復生態植被和景觀,不斷推進開采巖面治理。到2017p,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八)空氣重污染應急減排工程
統籌兼顧大氣污染的長期治理和短期應急,進p步完善空氣重污染應急管理,不斷強化與周邊省區市的空氣重污染應急聯動。
1.將空氣重污染應急納入全市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負責人負責制,成立市空氣重污染應急專項指揮部,負責空氣重污染的應p組織、指揮和處置。市環保局等部門加強空氣重污染預警研究,完善監測預警系統,不斷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市空氣重污染應急專項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區縣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本區縣的空氣重污染應急工作負總責。
2.修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完善應急程序,強化工作措施,綜合考慮污染程度和持續時間,增加持續重污染的應急措施,包括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重點排污企業停產減排、土石方作業和露天施工停工、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干預等應對措施。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
3.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支持下,會同周邊省區市建立空氣重污染應急響應聯動機制,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共同應對大范圍的空氣重污染。
三、六大實施保障措施
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政策法規體系,著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著力加強組織領導,為本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多方面保障,確保污染減排工程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一)完善法規體系
進一步健全完善本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法規體系,積極推進《北京市大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工作,固化確有成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注重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域限批、排污許可、排污交易、應急預警、法律責任等制度設計方面取得新突破,在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對惡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的企業及相關負責人,公安機關等司法部門研究依法適用治安處罰和刑事處罰等手段。研究探索公益訴訟制度。
(二)創新經濟政策
1.發揮資源價格的杠桿作用。按照“多使用、多付費,多排放、多負擔”的原則,完善資源環境價格體系,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引導企業綠色生產、社會綠色消費。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水務局、市環保局等部門制定水、電、油等資源類產品消耗定額,研究完善差別化、階梯式的資源價格政策;研究落實國家關于“按照優質優價、排污者付費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的要求,制定引導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經濟政策;加大懲罰性電價、水價的實施力度。
罘⒄垢母鏤、市市政市容委等部門推進全市供熱價格統一,逐步理順供熱價格,鼓勵使用清潔能源采暖;推進瓶裝液化氣同城同價,建立用戶公平負擔、鼓勵清潔能源應用的價格機制。
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擴大釓用電享受峰谷電價政策范圍,鼓勵農村使用電采暖,替代原煤散燒。
2.發揮稅費政策的調節作用。全面落實“合同能源管理”的財稅優惠政策,研究推行污染治理設施投資、建設、運行一體化特許經營。
3
- 相關文章
-
-
06-18【重磅】綠建之窗與深圳建科院聯合冠名推出“室內空氣污染物預測與控制工具IndoorPACT”
-
04-105.2.1控制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
-
04-06條文解讀|5.1.1室內空氣質量符合標準
-
04-06北京|關于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綠色建筑 運行標識項目的通知
-
12-16北京市建委發布《北京市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適用技術推廣目錄(2019)》
-
09-27關于征集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專家的通知
-
09-17裝配綠色建筑 讓城市更加和諧宜居
-
09-15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讓建筑走起綠色科技范兒
-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
05-17關于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專業組專家評選結果的公示
-
02-23【北京市住建委】公布2024年1月份全市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情況
-
02-23關于對《北京市裝配式內裝修墻地面系統應用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集意見的通知
-
01-24關于公布北京市2023年度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的通知
-
10-25關于2023年度北京市綠色建筑市級獎勵項目的公示
-
09-23關于2023年度北京市綠色建筑市級獎勵項目的公示
-
07-27北京:個人公積金貸款購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擬給予適當政策支持
-
06-27《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獎勵資金示范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政策解讀
-
06-27關于印發《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獎勵資金示范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
-
06-27超低能耗建筑等四類項目將獲得資金獎勵 《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獎勵資金示范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印發實施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 《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11/T 825-2021)將于2021年6月1日起執行
-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明確施工圖審查執行新標準時間的通知(京規自發〔2021〕17))
- 2013年6月1日起,北京新建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政府文件
- 北京市房屋建筑項目審查機構一覽表
-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關于2021年度第三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公示
- 注意了!北京202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6月1日起執行!全面進入新標階段!
- 關于開展能源費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
- 關于北京市綠色建筑技術依托單位名單的公示
- 2021年北京市首批集中供地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8個方案公告,全面實施三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 《北京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草案送審稿)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