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時間:2023-11-07 11:58:01 作者:張雯 來源:原創文章 閱讀:596內容摘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離天空更近一步”,是無數超高層建筑工程師內心的愿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世界建筑的最高高度不斷攀升,中國的超高層建筑也如“雨后春筍”般一棟棟拔地而起不斷刷新著城市的天際。
據有關資料統計,當前全球87%以上的摩天大廈工地都在中國,而有那么一群中國建筑工程師,他們專注于技術迭代創新,為中國的超高層建筑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其中就有一位佼佼者,他就是江蘇省建筑工程集團南京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兼主任工程師顧洪平。
技術創新,解決超高層施工難題
顧洪平,從事智能建造與超高層建筑研究20多年,是超高層項目建造技術專家、江蘇省建筑工程集團一級建造師、高級工程師、江蘇省建筑業協會綠色施工分會專家、江蘇省綜合評標專家、江蘇省招標投標協會專家,先后獲得全國建筑業創新技術獎、省級新技術多項、市優質工程“金陵杯”獎、省優質工程“揚子杯”獎,他創新了一系列先進的混凝土及超高層施工技術,涉及建筑體外垂直森林外挑陽臺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新型預制墻板儲存裝置、高空鋼結構現場拼裝用H型鋼軌道式胎架、高層建筑混凝土泵送管道固定裝置與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管樁等,廣泛應用于多個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推廣效果。
20多年來,他一直扎根施工一線從事技術工作,致力于解決超高層項目施工難題,推廣新技術應用,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
據了解,現在施工行業都很關注混凝土強度,把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作為參考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指標。顧洪平表示,這是很多施工企業存在的一個誤區: 僅僅認為混凝士只要強度夠了,結構就足夠安全了。其實不然,強度指標只是體現混凝土質量的一個方面。耐久性能是保證砼結構安全另外一個重要指標,而砼結構的非荷載裂縫的產生,一方面對砼本身有著物理侵蝕、化學侵蝕,另一方面加速了砼結構內部鋼筋銹蝕,從而間接影響著砼結構的耐久性能。
顧洪平表示,與一般建筑相比,超高層建筑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結構超高,體型巨大、功能齊全,同時其結構設計、建筑施工、設備維護等要求較高。他以南京明發財富中心A1棟塔樓項目為例,介紹了如何解決超大截面型鋼混凝土柱施工的難題。他領導的團隊大膽創新,自行設計單根槽鋼作為超大截面柱的模板加固件,在保證模板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較好的成型效果和經濟效益。
促進建筑與自然和諧發展 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引領未來
生活在一個人們越來越受到環境問題影響的時代,凸顯了現代建筑更具可持續性的重要性,也挑戰了建筑師采用生態友好的方法進行建筑設計和所用材料的選擇盡量減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減少建筑物對其居民的負面影響。
顧洪平認為,隨著氣候危機日益加劇,廣大房企有必要設計和倡導彈性建筑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運營產生的以及蘊含的溫室氣體排放并突破文化、經濟及政治背景限制。因此,除了超高層建筑,顧洪平還致力于近零能耗建筑的打造,著手建設了亞洲首個“垂直森林”項目——南京明發財富中心。
南京垂直森林兩座塔樓的特點是建筑外立面四周懸挑種植平臺種植喬木、灌木和花草等植物,建筑外立面有了生機盎然的綠色森林覆蓋,可以形成微型的城市綠化氣候環境,進而改變城市生態和人的生存環境。
據顧洪平描述:“南京的垂直森林由三部分組成。地面上20米高裙房為商業中心,將設有零售空間、食品商場、餐廳、會議室和展覽空間等。裙房上面一高一矮兩個塔樓,矮塔108米,將會是一個設有屋頂游泳池的酒店;高塔200米,包括35層辦公空間、博物館、綠色建筑學校等,被綠色植物環繞的頂層將會是一個私人俱樂部。兩棟塔樓外立面突出的陽臺種植近1000顆喬木、2500顆灌木,預計每年可吸收35噸二氧化碳,同時每天可產生60公斤氧氣。”
顧洪平表示,明發財富中心“垂直森林”項目采用了適配材料技術、設計優化、施工及管理為一體的全過程綜合服務模式。項目采用了經過實踐檢驗的陽臺綠植技術,為垂直森林高空生長的植物設置了具備多重的安全防護措施,顧洪平還創新研發建筑體外垂直森林外挑陽臺結構及其施工方法的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預制墻板儲存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明發財富中心項目也因此獲得了“全國建筑業創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的榮譽。
“創新就是改變認知”,這是顧洪平在不斷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對事物底層邏輯的理解。“摒棄慣性思維,把我們經??吹降某R幨挛镒兊媚吧褪窃趧撔隆!鳖櫤槠秸f,“沿用大家都用的常規技術只能單純地把事情做完,而把常用技術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才能帶來更好的創新效果?!?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11-02一文匯總倉儲物流行業LEED認證項目
-
11-02制造業為何青睞LEED認證?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
09-23山西:到2025年,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
-
09-23什么是綠色建筑?推廣普及綠色建筑有哪些意義
-
09-23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局部修訂通過專家審查
-
06-27超低能耗建筑等四類項目將獲得資金獎勵 《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獎勵資金示范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印發實施
-
06-06建設銀行榮獲IFF全球綠色金融獎創新獎
-
06-05劉桂平:努力做綠色金融發展的排頭兵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