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產企業家劉熙南:用精湛設計說話的“獲獎專業戶”
時間:2023-11-07 10:29:21 作者:張雯 來源:原創文章 閱讀:539內容摘要:地產企業家劉熙南:用精湛設計說話的“獲獎專業戶”編者按:
一名杰出的建筑設計師需具備扎實的建筑學知識和技術能力,深刻了解不同類型建筑的設計原理、施工工藝,富有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創造力。而一名優秀的建筑設計師兼地產企業家則要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市場洞察力、創造力和管理能力,將設計與商業實踐相結合,推動企業的發展和建筑行業的進步。
本網今日主題:“地產企業家劉熙南:用精湛設計說話的“獲獎專業戶”
(劉熙南,云南平地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我自幼游歷各地,追求天人合一的地產行業新生態,并致力于打造宜居環境,融合人文生態與現代設計,并在每個項目中尋求創新和卓越的理念。通過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我希望為社會創造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居住和工作空間。”劉熙南的這番話瞬間讓記者豎起了大拇指,報以崇敬的掌聲。
技藝傍身嶄露頭角
劉熙南作為一名出色的建筑設計師和地產企業家,憑借其卓越的設計才華和領導能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作為云南昆明工學院室內裝飾與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他通過多年的專業學習和實踐經驗,積累了深厚的設計知識與技藝。
近年來,劉熙南通過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創新思維,在建筑設計領域嶄露頭角。他成功拿下了多個重大的建筑設計項目,彰顯了他的卓越才華和獨特之處。其中包括云南昆明的“山水云天”別墅項目,通過將自然景觀與現代設計相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宜居空間。此外,他還成功完成了龍潤世博店、龍潤機場店、呼馬山生態別墅、龍潤麗江茶馬古道店等裝修工程項目,為這些場所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和舒適宜居的環境。
(山水云天別墅項目· 鳥瞰圖)
卓越的規劃設計作品就是建筑設計師最佳的名片
以“山水云天”的橫空出世為例,“山水云天”可稱作是低密度小區的建筑藝術。“山水云天”小區是劉熙南的杰作,展現了他作為建筑設計師的卓越才華和創造力。“山水云天”別墅項目,是他擔任榮華房地產公司總經理期間,跟加拿大筑原建筑設計事務所聯袂打造的匠心之作。
該小區位于昆明市北郊,與昆明植物園和黑龍潭公司相鄰,并且與城市主干道龍泉路相連。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劉熙南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并且他多次親自到現場去感受和欣賞植物園的美景和黑龍潭的變化。他在田地里散步,觀賞農夫的勞作,看著鵝嬉水的場景,這一切都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不忍心破壞這份寧靜。
在規劃創意、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劉熙南充分尊重了場地的現狀,挖掘了環境資源,并創造出富有田園色彩的現代鄰里社區以及多樣的活動空間。他設計了20棟獨立住宅、38戶雙拼獨院住宅和73戶連排獨院住宅,容積率為0.64。他重新規劃了自然水系,并對地塊進行有機分割,在小區的南北主干道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地塊,分別布置了獨立住宅和雙拼住宅,這兩個地塊具有相對較高的獨立性和私密性。通過巧妙處理地塊和東部城市道路之間的高差,形成了從兩個入口開始逐漸降低的建筑群效果。小區內的道路主要采用環通式和盡端式的設計,以適應地形。
劉熙南設計的住宅形式簡潔現代,以粉墻青磚和木色百葉為基本元素,通過黑白意象和水意象的交融,展現出神秘、幽遠、淡泊的建筑詩意。他采用富有雕塑感的造型,與傳統的坡屋頂住宅形式有所不同,立面設計簡約雅致,通過各種幾何體的穿插和室內外空間的滲透,突出了建筑的藝術性。住宅特色包括挑高的客廳、多層次的室內公共空間、私密寬敞的主人房以及寬敞的私密露臺和多樣的采光方式。建筑的組合和排列形成了曲折變化的景觀空間,水體和水岸線成為小區生態景觀的核心要素。小區內的道路帶和活動場地形成了另一個核心景觀空間。私家庭園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過渡區形成了多層次的山水云天景觀帶,周邊的植物園、黑龍潭和長蟲山等四季景色盡收眼底,劉熙南傾注心血打造的“山水云天”景觀令人贊嘆不已。
(山水云天別墅項目· 規劃設計)
諸多榮譽書寫人生
說到自己的人生收獲時,劉熙南表示:“設計帶給我無數獲得感”。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積累了諸多榮譽和成就。劉熙南的設計作品在建筑界贏得了廣泛的贊譽,無論是住宅、商業建筑還是公共設施、廣告包裝及標志設計等,他都能夠運用前沿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打造出令人稱羨的建筑作品。
2005年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獎評選中,劉熙南單位選送作品《云南榮華房地產山水云天別墅》榮獲廣告類優秀獎;2002中國之星包裝及標志設計大獎評比中,劉熙南設計的《云南大麻工業有限公司》在榮獲標志類優秀獎、《昆明金馬建筑經營開發公司》榮獲標志類優秀獎、《春城天天是春天》榮獲標志類優秀獎、《醉合啤氣啤酒/永平苑》榮獲標志類優秀獎。
劉熙南相信,“建筑設計精神”是一種超越建筑物本身的生命力,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城市、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理念。他認為,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創造出美觀實用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將人的需求與環境的特點相結合,創造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空間。
在地產行業中,劉熙南的設計作品不僅僅是滿足人們居住和工作的需求,更是詮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他的設計作品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將自然元素融入到建筑中,創造出兼具美感和實用性的空間。他在規劃和設計中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他注重空間的人性化設計,關注人們的舒適感和生活品質,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宜居的環境。
正如劉熙南所說,建筑設計應該超越物質功能,成為一種向人們傳遞美學、情感和文化的方式。通過這一理念,他助力地產行業實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