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什么是綠色建筑?-有哪些申報流程、評價體系、性能模擬分析、標準規范和綠建技術?
時間:2024-08-16 17:30:29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482內容摘要: 導 讀 導讀在綠色建筑全過程咨詢工作中,會遇到綠色建筑預評價、綠建性能模擬分析等,那么什么是綠色建筑,申報流程、評價體系是什么,都有哪些性能模擬分析,出臺了哪些標準,綠建主要技術有哪些,本文全覆蓋以上問題。01綠色建筑概念特征什么是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節......綠色建筑概念特征
什么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
綠色建筑三大特征:節約環保、健康舒適、自然和諧。
節約環保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尊重生態和減少污染,將人類在構建和使用活動中對地球環境與環境所造成的負荷以及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態的再造能力范圍之內。
健康舒適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強化對使用者健康和舒適的關注,注重室內空氣質量、水質、聲光熱環境等以人文本、利于健康的有關指標要求,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
自然和諧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親近、關愛與呵護人與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將認識自然、關愛自然、適應自然和諧地統一起來,做到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建筑申報流程
1、認定標準
綠色建筑三星級標識認定統一采用國家標準,二星級、一星級標識認定可采用國家標準或與國家標準相對應的地方標準。
新建民用建筑采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工業建筑采用《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GB/T50878,既有建筑改造采用《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GB/T51141。
2、審查程序
綠色建筑標識認定需經申報、推薦、審查、公示、公布等環節,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專家審查。
3、申報條件
申報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應具備以下條件:
-
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相關國家標準或相應的地方標準進行設計、施工、運營、改造;
-
已通過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并完成備案。
4、申報材料
-
綠色建筑標識申報書和自評估報告;
-
項目立項審批等相關文件;
-
申報單位簡介、資質證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等;
-
與標識認定相關的圖紙、報告、計算書、圖片、視頻等技術文件;
-
每年上報主要綠色性能指標運行數據的承諾函。
5、審查內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對申報推薦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進行形式審查,主要審查以下內容:
-
申報單位和項目是否具備申報條件;
-
申報材料是否齊全、完整、有效,形式審查期間可要求申報單位補充一次材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在形式審查后,應組織專家審查,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審查綠色建筑性能,確定綠色建筑等級。對于審查中無法確定的項目技術內容,可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核查。
6、標識管理
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運營單位或業主,應強化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加強運行指標與申報綠色建筑星級指標比對,每年將年度運行主要指標上報綠色建筑標識管理信息系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發現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存在以下任一問題,應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期限不超過2年:
-
項目低于已認定綠色建筑星級;
-
項目主要性能低于綠色建筑標識證書的指標;
-
利用綠色建筑標識進行虛假宣傳;
-
連續兩年以上不如實上報主要指標數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發現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存在以下任一問題,應撤銷綠色建筑標識,并收回標牌和證書:
-
整改期限內未完成整改;
-
偽造技術資料和數據獲得綠色建筑標識;
-
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指標體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5大類指標組成。
1、評價五大指標體系
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每類指標均包括控制項和評分項,控制項的評定結果應為達標或不達標;評分項和加分項的評定結果應為分值。
2、評價公式
Q=(Q0+Q1+Q2+Q3+Q4+Q5+QA)/10
公式中:
Q——總得分;
Q0——控制項基礎分值,當滿足所有控制項的要求時取400分;
Q1~Q5——分別為評價指標體系5類指標(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的評分項得分;
QA——提高與創新加分項得分。
3、等級劃分
基本級:當滿足全部控制項要求時,綠色建筑等級應為基本級。
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均應滿足以下要求:
均應滿足五大指標體系的全部控制項要求,且各類指標的評分項得分不應小于其評分項滿分值的30%。
各評分項滿分值如下表所示:
▲ 綠色建筑評價分值
-
均應進行全裝修,全裝修工程質量、選用材料及產品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當總得分分別達到60分、70分、85分且應滿足表3.2.8的要求時,綠色建筑等級分別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
▲ 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的技術要求
性能模擬分析
建筑環境模擬分析主要通過進行建筑室內外風環境、室內熱舒適、熱島效應、光環境、建筑能耗、環境噪聲、太陽輻射、日照、視野、規劃可視度等分析,協助提供量化的、合理低碳的、可持續建筑設計方案。
風環境模擬
分析目的:通過城市風環境分析、建筑室外風環境分析、建筑表面風壓分析、室內自然通風分析、大空間氣流組織優化分析,提出方案,優化室外風場分布、建筑表面開啟扇分布、室內風場分布、室內局部分布以及室內通風換氣效率,以達到改善室內外環境舒適的目的。
分析軟件:FLUENT、AIRPAK、PHOENICS、STAR- CD、CONTAM……
光環境模擬
分析目的:通過建筑日照分析、太陽輻射分析、規劃可視度分析、建筑室內采光分析、室內照度分析、視野分析、遮陽分析,提出控制建筑光環境、熱環境、室內外視野的方案
分析軟件:Ecotect、Radiance、AGI32、Daysim……
熱環境模擬
分析目的:根據建筑節能標準,通過圍護結構優化分析、全能耗性能分析、空調系統方案對比優化來確定設計建筑節能效果。
分析軟件:eQUEST ( DOE- 2)、Pbeca、DeST、EnergyPlus……
聲環境模擬
分析目的:通過模擬分析,提出控制建筑環境噪音的方法。
分析軟件:Cadna/A、SoundPLAN、RAYNOISE……
綠色建筑相關標準規范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綠色性能計算標準》 JGJ/T 449-2018
《建筑與市政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50640-2023)
《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范》GB/T 50905-2014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GB/T51141-2015
《既有社區綠色化改造技術規程JGJ/T 425-2017
《綠色建筑運行維護技術規范》JGJ/T 391-2016
綠色建筑主要技術
1、圍護結構保溫系統
外圍護結構保溫,具體指在外墻、屋面、與外界接觸的樓板、外窗系統等采用保溫措施,降低傳熱系數。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越低,則越有利于有效減少室內外溫差而增加的傳熱。良好的圍護結構保溫系統是建筑綠色低碳運行的基礎和關鍵。
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系統
2、可調節遮陽技術
建筑能耗中50%以上是空調能耗,空調能耗的一半是因為外窗(透明幕墻)的損耗。設置遮陽設施,是減少太陽輻射進入室內的一個有效措施;而采用可調節活動遮陽設施,既可以滿足冬季采光、得熱,又可以滿足夏季降溫與節能,使室內擁有良好的熱舒適性。
可調節遮陽設施包括活動外遮陽設施、中置遮陽(內置百葉中空玻璃)、固定外遮陽加內部高反射率可調節設施等。
中置遮陽體系
3、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指依靠室外風力造成的風壓和室內外空氣溫度差造成熱壓,促使空氣流動,使得建筑室內外空氣進行交換的一種通風方式。自然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降低空調系統在夏季和過渡季節能耗的重要手段。建筑朝向、間距、建筑群的布局、建筑平面布置和門窗大小、位置等都是影響建筑自然通風效果的重要因素。
順應主導風向的通風中庭
4、天然采光
天然采光不僅有利于照明節能,而且有利于增加室內外的自然信息交流,改善空間衛生環境,調節空間使用者的心情。天然采光主要形式除了外窗和玻璃幕墻外,還有采光天窗、采光井、下沉式庭院、導光管等。
中庭采光天井
5、高能效設施設備
建筑的供冷供暖需求、照明需求、辦公需求等大多都涉及設備用能,采用高能效等級的設施設備,對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設備具體包括高效冷熱源設備和水泵風機、變頻技術、高效照明燈具等。
6、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形式多樣,在綠色建筑中主要應用形式包括太陽能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和空氣源熱泵系統,為建筑提供照明、供暖、熱水等,實現建筑低碳綠色化運行。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7、節水型器具
建筑使用的生活用水器具的節水性,能直接影響建筑的節水效果。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指在滿足相同的飲用、廚用、潔廁、洗浴、洗衣等用水功能情況下,較同類常規產品可減少流量或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的器件、用具。
2級用水器具
8、海綿城市技術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在綠色建筑中,通過原位收集、自然凈化、就近利用或回補地下水等技術措施,可以使開發區域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提升建筑的韌性,保護生態環境。常用的海綿城市技術措施包括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綠色屋頂、雨水回用系統等。
地面低影響開發設施
9、智慧運維管理系統
與普通建筑運行管理相比,綠色建筑運維除了增加相應的綠色技術措施,如雨水回用系統、太陽能系統、分項計量系統、屋頂綠化系統等,還應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如BIM技術、BA技術、能源管理信息技術等)替代常規手段,構建智慧運維管理系統,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實現高效管理,確保建筑整體運行性能最優。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 相關文章
-
-
08-18北京城市副中心 ▎超低能耗建筑每平米補貼200元,單項最高300萬元
-
08-18健康低碳建筑呼喚創新理論和技術
-
08-17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重要成果
-
08-173個近零能耗建筑認證新項目
-
08-15酒店建筑 ▎臨港中心酒店項目的超低能耗設計
-
08-15全國首例!廣州地鐵榮獲多項綠色低碳體系認證
-
08-14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答記者問
-
08-13全國首例!多項綠色低碳體系認證同時拿下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1-07上海圖書館東館中的綠色低碳技術
-
01-06【北京市住建委】征集2024年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示范工程
-
01-05【新項目】我國首個超低能耗交通樞紐建筑
-
01-04上海圖書館東館中的綠色低碳技術
-
01-03綠色建材實用標準、深度報告全面匯總!
-
01-02【上海】關于本市執行綠色建筑有關要求和標準的通知
-
01-01山東 ▎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公共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標準建設
-
12-31住建部公布2024年度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
-
12-30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印發《廣州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容積率激勵措施實施細則》的通知
-
12-29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深化改革 狠抓落實 奮力推進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