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屋面與自然和諧共存
時間:2013-09-03 14:33:17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231內容摘要:綠色建筑屋面系統技術是綠色建筑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綠色建筑屋面系統具有節能、環保、生態、抑制城市熱島效應、可循環、延長屋面使用壽命和與自然和諧共存等功能。8月29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屋面和防水技術展展會同期舉辦了綠色屋面系統技術主題論壇,吸引了諸多業內同仁駐足。論壇云集了中美...綠色建筑屋面系統技術是綠色建筑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綠色建筑屋1系統具有節能、環保、生態、抑制城市熱島效應、可循環、延長屋面使用壽命和與自然和諧共存等功能。8月29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屋面和防水技術展展會同期舉辦了綠色屋面系統技術主題論壇,吸引了諸多業內同仁駐足。論壇云集了中美4位防水屆資深專家呈現精彩演講。
綠色建筑屋面系統技術是綠色建筑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綠色建筑屋面系統具有節>、環保、生態、抑制城市熱島效應、可循環、延長屋面使用壽命和與自然和諧共存等功能。
8月29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屋面和防水技術展展會同期舉辦了綠色屋面系統技術主題論壇,吸引了諸多業內同仁駐足。論壇云集了中美4位防水屆資深專家呈現精彩演講。
圖為 中國建筑防水專家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工 朱志遠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專家委員會朱志遠先生全面介紹了綠色屋面系統技術。目前,我國城鎮各類既有房屋的屋面面積約有70多億平方米,農村各類既有房屋的屋面面積約有180億平方米。傳統屋面結構形式有平屋面和坡屋面,大多采用傳統的建筑材料。既有屋面系統僅考慮了建筑遮風避雨的基本功能。建筑的功能單一,舒適度差。長期以來,主要由于意識、技術和材料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耗能高、耗材多,屋面保溫隔熱效果差,滲漏嚴重,使用壽命短,缺乏循環利用、缺少環境保護與美化功能等問題,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屋面作為一種建筑物外圍護結構,其造成的室內外溫差傳熱耗熱量,大于同面積外墻或地面的耗熱量。在多層建筑的圍護結構中,屋面能耗約占建筑總能耗的8%~10%,而在單層大跨度建筑中,屋面能耗約占建筑總能耗的25%~40%。采用綠色屋面系統技術對建筑造價影響不大,節能降耗、環保、節材卻很明顯。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教授高級工程師 韓麗莉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教授級高工韓麗莉女士系統介紹了現階段我國屋頂綠化存在的技術問題、屋頂綠化類型、屋頂綠化相關技術,以及綠化設計的要求。她認為,不斷提高屋頂綠化設計水平,重視荷載和防水,理解-筑,對于建筑風格、材質、色彩要有全盤的設計和把握,在此基礎上提高屋頂綠化的施工水平和監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實施屋頂綠化工程。
樂居樂筑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方虎
樂居樂筑(北京)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方虎先生稱,2005年以后,坡屋面的漏水率逐漸提高。究其原因,現在的坡屋面系統融合在主瓦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太陽能系統、排水系統、節點系統、緊固系統、通風系統、采光系統等諸多系統,交叉作業,使得施工和維護都更加復雜。方虎先生重點介紹了節能型瓦屋面系統的技術特點和施工要點,并給出了目前我國不同的屋頂瓦所占的市場份額。
根據方虎先生給出的非官方統計的數據,目前,我國混凝土瓦的用量約10億片每年,占比60%;瀝青瓦和蛭石金屬瓦由于安全問題較突出,抗風壓能力差,2005年后較為少見;陶土瓦的用量逐年增長,占比10%~15%;由天然頁巖構成的天然石板瓦越來越暢銷。
美國屋面工程協會 Mr.Schehl
美國屋面工程協會BIPV部門總監,一位資深的屋面綠化專家Mr. Schehl介紹了光伏建筑一體化屋面系統在美國的應用情況。他稱,太陽能是美國發展最快速的能源類型,2012年美國光伏系統裝機總量達到3313MW。主要推動力在于凈計量政策、太陽能發電量規定以及不斷下滑的光伏系統成本。2012年光伏系統加權平均價格下跌27%,住宅系統均價達到每瓦5.04美元,非住宅光伏系統均價為每瓦4.27美元,公用事業級光伏系統為每瓦2.27美元。盡管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光伏發電以及其他無碳排放可再生能源的價格仍舊高于天然氣和化石燃料發電。據聯邦統計數據顯示,建造一座天然氣發電站的成本約為每兆瓦100萬美元(或者每瓦1美元)。
- 相關文章
-
-
02-25【邀請函】第六屆廣州國際非開挖技術、海綿城市暨地下管線管廊展覽會
-
12-30綠色建筑是房地產企業當下轉型的重要抓手
-
12-29“綠建評價軟件北京模塊”規范高品質住宅綠建生產
-
12-232022中國(江西)國際建筑工業化及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2-152022第十四屆中國(廣州)國際集成住宅產業化博覽會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展
-
12-04從綠建評價軟件“上海模塊”與“江蘇模塊”成“爆款”現象中看綠建市場新變化
-
11-22請細看紅頭文件,丙綸一直被推廣,莫被限制言論迷惑!
-
11-22第九屆中國-亞歐建筑建材博覽會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