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低碳生態城市試點示范工作需理性分析
時間:2013-10-14 17:20:45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414內容摘要:【導讀】:在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主辦,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生態城市中國行”活動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城市規劃處調研員汪科談到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城鄉規劃部門的工作。他認為有兩個重點目標:一是將全面的低碳生態工作作為R的目標;二是推進低碳生...【導讀】:在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主辦,生態城市研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生態城市中國行”活動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城市規劃處調研員汪科談到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城鄉規劃部門的工作。他認為有兩個重點目標:一是將全面的低碳生態工作作為重要的目標;二是推進低碳生態城市的試點示范。
住房和城鄉建設g城鄉規劃司城市規劃處調研員汪科
自2011年以來政府通過省部、省市、部、市共建等多種形式,通過規范申報審批工作,已先后批準了22個低碳生態城市的試點生態城市的工作。十八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綠色行動的方案,以及住建部的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規劃,這些已經為中國低碳城市生態城市的建設明確了任務和⒈輳但同事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與挑戰。汪科表示低碳城市有它的系統性,除了低碳問題還有社會問題,土地管理問題。我們雖然對綠色建筑的認識相對比較全面,但是在城市建設中還缺乏對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對于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市建設,我們還應該注意⒓扔薪ㄖ的節能改造,而不應直接拆除,綠色城市的建設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進行引導和指導,避免生態發展的障礙。另外在執行力度上,汪科認為和現實情況與目標間還存在一些偏差,作為政府,不應將綠色生態發展、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政治任務而忽視它的全面性;對于企業目前逐利的⒉駛故欠淺C饗浴
汪科在談到中國國家低碳生態城市特點時表示,我們首先應該有一個“多元性”清晰客觀理性判斷,因為中國的國家地域遼闊,東中西南北都有很多不同,不可能用一種模式來推進生態城市建設;第二點是理念問題。根據相關研究,在2030年左右我們城鎮化將達到飽和穩定狀態,但這期間還有大量新城新區的建設,我們不能簡單的就理念談理念我們要忻嬙平。按照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國目前僅有一百個示范城市,實現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任務比較緊迫;第三點是長期性問題。大量既有的建筑區如何實現生態化改造,是政府部門和各級各部門都不能忽視的問題;第四點是階段性問題。目前我們的相關技術發展有其局限性,如何在當前姓菇錐沃械墓丶點工作是我們思考的重中之重;第五點是有限性問題。目前中國的耕地十分有限,不可能簡單的按照人居環境規劃模式來規劃建設,一定要考慮到中國的現有國情有限性;第六點是復雜性問題。低碳生態城市的研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不是一個簡單的推進工作。
針對上述的中國國家低碳生態城市特點,汪科認為需要重點把握三個關系。第一個關系, 把握住城市規劃與生態規劃的關系。也就是說要發揮城市規劃的整體性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作用來規劃我們的城市,用低碳生態城市綠色發展的理念來發展我們的城市,決不能用生態城市的理念來完全代替其它的相關的方法和模式;第二個關系,關于低碳城市與低碳社會的問題。目前很 的政府、企業、團隊包括個人都很認同低碳社會發展理念,但同時過于強調技術上的節能和低碳,使得我們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往往只停留在技術層面形象層面;第三個關系,要研究低碳城市與低碳產業。我們需要尊重城市發展的經濟的動力,不能離開城市發展的動力,孤立的談論城市發展 綠色建筑。
最后汪科認為應該有3個工作重點被關注:1、順應政府職能的轉變,尊重市場,低碳生態城市的決不能采用計劃經濟的模式;2、優化政策體系和標準,要從完善標準、優化標準的角度來增強對城市建設指導,調整標準適應性。3、強化規劃引領和管控,當前我們正在研究修改城市規劃的編制辦法來研究制定城市總體規劃的辦法,試圖從整個的區域來強調生態鵓車墓蕓兀綠地系統的形成,來強調綠線藍線的劃定,強調對各類相關的生態環境、生態設施的落實,來切實生態規劃的作用。在總體規劃要突出幾個特點:1、從傳統規劃對建設規劃內容的強化和制定,再進一步強化對非建設用地的管控;2、在建設內部對新城區的管控,優化公共服務設鸕奶逑道垂夠蛘咄平生活圈、社區圈的形成,為我們的提供一些支撐;3、從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以及誠實的運營的角度,要參照綠色建筑的模式,來推進全過程的管理。
- 相關文章
-
-
04-06北京|關于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綠色建筑 運行標識項目的通知
-
12-16北京市建委發布《北京市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適用技術推廣目錄(2019)》
-
09-27關于征集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專家的通知
-
09-17裝配綠色建筑 讓城市更加和諧宜居
-
09-15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讓建筑走起綠色科技范兒
-
08-31關于征集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專家的通知
-
07-15從國外專家視角看我國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
07-14國內屋頂綠化發展狀況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