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涌:抓住綠建發展的歷史機遇(2)
時間:2013-03-04 17:29:14 作者:www.dlfzw.com 來源: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 閱讀:1912內容摘要: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3〕1號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制訂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在肯定“十一五”以來我國綠色建筑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的同時,也指出當前仍面臨城鄉建設模式粗放,能源資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以及建筑領域“...2012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規模化發展綠色建筑”,o給出了相應的獎勵和鼓勵辦法,為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提供了支撐。
對于綠色生態城區的定義,我們一是要觀察它是不是在規劃上實現了綠色化;二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需要實現綠色化;三是區域內所有建筑必須綠色化。
中國住房:作為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另一大任務,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仍然潛力巨大,這方面的計劃和難點是什么?
武涌:“十一五”期間,北方采暖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i及節能改造完成了1.5億平方米的任務,“十二五”期間的目標是4億平方米以上。另外還有公共建筑改造6000萬平方米,公共機構辦公建筑改造6000萬平方米的任務。
另外,近幾年來關于夏熱冬冷地區供熱的討論很激烈,爭議也很多,為了改善既有居住建筑的熱舒適度、健康性,“十二五”期間決定開展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試點。以建筑門窗、外遮陽、自然通風等為重點,在該地區進行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試點,探索適宜的改造模式和技術路線。改造任務量在5000萬平方米以上。
從宏觀政策上看,需要注意的是,未來在既有建筑改造相關任務的制定方式上會有所改變,即從“十一五”期間從上而下的分配任務,轉變為“十二五”期間的自下而上、因地t宜的制定方式,以便于各省市與居民的意愿、棚戶區改造、供熱計量改造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目前得到的反饋是,各地方在意愿上比較積極,地方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投入。
談到存在的問題:一是供熱體制的改革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進度相比有所滯后;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不能在短時間內滿足全部的改造需求,特別是未集中供暖地區如何改造需進一步探索;三是城鎮供熱系統改造需要進一步推進。
中國住房: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方面,《方案》-提出了明確的數字指標和任務,那么在諸如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如何發揮地方的積極性?
武涌:此前,我國通過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的方式,積極推動了試點工作的開展,到2012年底,全國93個示范市、198個示范縣在引導相關技術、產業發展;節能減排、改善老百姓生活舒適度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試點作用。
但是,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任務依然繁重。我國在建筑領域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量占建筑用能比例在2%左右,這與我國資源稟賦相比、與快速增長的建筑用能需求相比、與調整用能結構的迫切要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下一步,主管部門將研究確定可再生能源建筑規a化應用適宜推廣地區名單,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地區示范,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集中連片推廣。同時,將進一步加大在政策、產業、技術標準、法律法規等體系的建設。
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將從項目示范推廣到區域示范。同時,中央主管部門的職能將側重于制訂政策、標準,抓考核,不再直接與項目、城市對接,而是按“因素法”,把相應的財政補貼分配到省。相關的指標包括試點、示范工作的推進,公益性建筑、保障房、農村三個優先是否落實,配套政策法規的制訂等。玫サ廝擔工作做得越好,財政補貼也將更多,進一步調動了積極性。
中國住房:對企業而言,現有那些獲得補貼與獎勵的渠道?如何盡快通過“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盡快實現市場主體在認識上的升華。特別是引導開發企業有更大的積極性參與到行動計劃中t
武涌:綠色建筑的推進要有一個過程,這需要政府先帶頭。目前而言,必須承認中小開發商對綠色建筑的認知還有差距,整個社會的接受程度也需要過程。但需要明確的是,最終綠色建筑的推廣一定會進入強制階段,所以在當前這個緩沖階段需要盡快適應。目前,i關政策在鼓勵自愿的基礎上,也給出了明確的激勵政策,如《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給出了詳細的補貼方法,要求直接補貼到消費者。未來,將通過消費端逐漸建立消費意識,同時引導開發商按市場需求來開發、運營綠色建筑。
事實上,不僅商品房可以實現綠色,在深圳、江蘇等省市,保障房也同樣是推廣綠色建筑的重要抓手。通過調研和論證,深圳明確提出所有保障房按照綠色建筑一星標準來做。通過委托代建制,確保規劃、建設、運營統籌考慮,規避了s量成本的超標,也確保了一定水準的物業管理。不少大型開發商都參與了當地保障房項目的招投標,以期摸索出適應未來市場的建設經營模式。
總體來講,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要把手腳捆起來。
2下一頁
- 相關文章
-
-
01-08關于加強湖南省民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相關管理工作的通知
-
12-27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
12-20廣東省綠色建筑新國標項目實戰型VIP培訓課程成功舉辦
-
12-05“新標準”讓建筑更“綠”
-
11-29千億級規模的商業紅海如何破局?世環會旗下民用板塊呼之欲出
-
11-28建筑展|裝配式建筑展|2020第五屆天津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1-06關于舉辦“2019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年會暨第二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的通知
-
11-06福建省住建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的通知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