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建筑會“呼吸”
時間:2024-10-10 09:23:35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329內容摘要:導 讀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工程建設強制性國家規范《農村供水工程項目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指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項目,必須執行本規范,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應具有24小時連續不間斷供水的能力。加速:綠色低碳建筑遍地開花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我國建筑行業的綠色實踐正......導 讀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工程建設強制性國家規范《農村供水工程項目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指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項目,必須執行本規范,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應具有24小時連續不間斷供水的能力。
加速:綠色低碳建筑遍地開花
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我國建筑行業的綠色實踐正在遍地開花。
在天津,中新天津生態城作為全球首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在鹽堿荒灘上建成了一座活力新城,成為引領綠色低碳生活的城市標桿。2023年,中國與新加坡兩國宣布,推動生態城建設成為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并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加強綠色發展領域合作。生態城藍綠空間占比超過50%,綠色建筑全面覆蓋,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了國際合作示范樣板。
“生活在全都是綠色建筑的生態城里,感到非常舒適和滿足。屋外隨處都是綠色的植物和清新的空氣,仿佛生活在城市的小森林里。屋內自然采光通風良好,太陽能熱水系統及節水設施節約了資源,電費和水費都比以前降低了不少,生活品質大大提高。”生態城居民周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海南,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建設,通過集成應用建筑節能技術,融合多種形式的建筑光伏技術,仿佛為這個熱帶島嶼披上了一層綠色的“輕紗”。通過建設近零能耗新聞中心,推進公共建筑用能結構轉型等措施,實現了減碳11617.7噸/年,達到了現狀示范區碳排放量13436噸/年的86.4%。“全島的綠電供應讓人感覺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太陽能花園里,而那些會‘呼吸’的建筑,仿佛在告訴我們,舒適和環保可以兼得。”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的樊先生說。
在山東,青島市的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更是將綠色建筑的實踐推向了高潮。截至目前,青島綠色建筑累計建成1.39億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實施,展示了我國在建筑節能降碳方面的顯著成效。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中海河山大觀項目以其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成為嚴寒地區建筑節能的典范。在這里,高性能的圍護結構保溫技術,仿佛給建筑穿上了一件保暖而透氣的“外衣”。據住戶反映,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室內的溫暖如春。這些技術的綜合應用,使得建筑綜合能耗較國家現行能耗標準降低了50%以上。
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設計實踐逐漸增多,出現了一批適合地域氣候的優秀綠色建筑。從關注建筑的形式與空間效果,轉向更注重物理性能、使用行為、資源利用等,建筑效果也從關注空間密閉性、設施高效性轉向更注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及空間用能、材料固碳、設計生成一體化等,綠色低碳建筑進入多元并舉的發展階段。
在政策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和項目加入綠色建筑的行列,共同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變革:建筑設計技術理念迎來重塑
“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推動‘光儲直柔’技術應用,發展清潔低碳供暖。”《意見》中特別提到了一項新技術。
什么是“光儲直柔”?不少建設者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新奇的“名詞”。所謂光儲直柔,是在建筑領域應用太陽能光伏、儲能、直流配電和柔性交互四項技術的簡稱。“光儲直柔”助推建筑理念的變革,屋頂光伏發電—建筑儲電—直流電系統—柔性供電用電模式,使建筑用電由目前的剛性負載轉變為柔性負載。
在上海嘉定新城的理想之地項目,創新的設計理念和綠色建筑技術的融合,讓建筑既能“省電”又能“發電”,既能“吸收”還能“消化”。鋼木結構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建筑的美觀度,更增強了其環保性和可持續性。光伏發電系統的引入,讓建筑本身成為一個小型的能源工廠,不僅滿足了自身的能源需求,還為周邊提供了清潔能源,實現了建筑的綠色低碳轉型。項目全區屋頂的40%都設置了光伏,其中近零碳區域達到50%,光伏發電量257萬千瓦/年,相當于603個三口之家的全年用電量,減碳量預計達1080噸/年。
綠色建筑不僅帶來環境效益,更有經濟效益。通過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建筑項目實現了顯著的節能降耗效果,降低了運行成本,為企業和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綠色的變革還發生在行業鏈條之中,生產綠色建材成了很多企業的優先選擇。
在北京,北新建材公司大力開發脫硫石膏、磷石膏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技術,采用100%工業副產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技術,實現工業固廢循環利用,節省了自然礦產資源,推動節能減排,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在山東,泰山石膏聊城公司通過工藝創新、節能降碳、精益管理等措施,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司統籌生態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積極消化聊城電力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脫硫石膏,通過綜合利用將“灰色廢物”轉化為“綠色產品”。
從原料的選擇到生產過程的優化,再到產品的創新,不斷推動著我國建筑行業朝著更加綠色、節能、低碳的方向發展。
“建筑節能應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營、拆除各個階段的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評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環境性能,推動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林波榮指出。
步入北京市朝陽區的定福家園北里3號院,朝青知筑項目的住宅樓以其獨特的綠色低碳節能設計成為社區一道亮麗風景線。這里,每一棟建筑都像是一件藝術品,與周圍的綠色植被和諧共生,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生態公園。
“我最喜歡這里的環境,感覺每一次呼吸都更清新了。”居民李女士說。
朝青知筑采用的裝配式建筑技術,不僅提升了住宅的安全性和耐用性,還通過節能系統,讓資源節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據北京城建有關負責人介紹,朝青知筑獲得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和系統、水系統合理規劃、高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用、天然采光、室內空氣品質等技術,力求營造綠色舒適的人居環境;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從首層開始進行全裝配施工模式,每個標準層采用32種144塊預制混凝土構件,單體建筑預制率達到60%,整體裝配率大于90%,這在國內同類項目中居領先水平。
據測算,與傳統建筑相比,朝青知筑在資源和能源的節約上達到39.6%,顯著減少了建筑過程中的碳排放。不僅如此,項目還通過提高建筑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有效降低了長期維護成本。
綠色建筑在各地的發展實踐,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在這里,綠色生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在北京,政策的支持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條例》的通過,為個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綠色建筑提供了政策支持,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此次《意見》更是將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通過建立建筑能效等級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我國正朝著綠色低碳建筑的未來大步前進。
“當前,我部正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發展綠色低碳建筑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將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將大幅增長,建筑用能結構將更加優化。”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10-09《上海市綠色建筑條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全文公布→
-
10-09我國已建成綠色建筑約118.5億平方米
-
10-08揭開LEED AP證書的神秘面紗,怎樣成為綠色建筑專家?
-
10-08聚·變丨綠色建筑新進程,低碳發展再次按下“快進鍵”
-
10-08如何分析城市發展中的綠色建筑?這些建筑對居民生活有何影響?
-
10-08《上海市綠色建筑條例》通過 公共建筑改造需檢測室內空氣質量
-
10-05讓建筑“綠”起來!到2025年,泰安力爭新增綠色建筑3000萬平方米以上
-
10-012024年國際建筑市場調查報告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1-07上海圖書館東館中的綠色低碳技術
-
01-06【北京市住建委】征集2024年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示范工程
-
01-05【新項目】我國首個超低能耗交通樞紐建筑
-
01-04上海圖書館東館中的綠色低碳技術
-
01-03綠色建材實用標準、深度報告全面匯總!
-
01-02【上海】關于本市執行綠色建筑有關要求和標準的通知
-
01-01山東 ▎開展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公共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標準建設
-
12-31住建部公布2024年度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
-
12-30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印發《廣州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容積率激勵措施實施細則》的通知
-
12-29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深化改革 狠抓落實 奮力推進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