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捷:讓百姓成為綠建市場主體
時間:2013-09-04 17:55:36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2758內容摘要:——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設計院副院長曾捷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的設想: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要求達到10億平方米。與此同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及深圳、廈門、寧波、大連城鎮新建房巡項目50%要求達到綠...——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設計院副院長曾捷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的設想: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要求達到10億平方米。與此同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及深圳、廈門、寧波、大連城鎮新建房地產項目50%要求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然而,最新統計數據卻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國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項目為742項,總建筑面積為7581萬平方米。
“很顯然,我國綠色建筑在未來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大規模發展綠色建筑也早已成為社會普遍共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設計院副院長曾捷t受《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專訪時表述了以上觀點。
“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需求,得到老百姓認可的市場才是真正的市場”。
中國住房:當前我國綠色建筑的市場實踐情況如何?
曾捷:綠色建筑從2008年的10個項目發展到現在已達800多個項目,發展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而且綠色建筑在品質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綠色建筑在龐大的建筑市場中所占比重還很少。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綠色建筑還沒能得到普通老百姓的真正關注。如果老百姓在提高居住舒適度的同時又節約了采暖費,讓他們享受到綠色建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那么綠色建筑市場可能就會有更大的拓展。
總之,色建筑的市場主體應該是廣大老百姓。只有老百姓普遍認可了綠色建筑,愿意去為之消費,那么我們所說的綠色建筑市場才是真正健康良性的市場。
中國住房: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存在哪些誤區?
曾捷:發展綠色建筑的確有助于企業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但目前一些企業在做綠色建筑時,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百姓的切實需求,單方面追求各項技術在數量上的簡單疊加。這樣不僅浪費錢,而且許多技術與現實情況根本不相匹配,有時候n而會增加能耗。
實際上,綠色建筑并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n技術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用的技術和產品,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和建筑設計,并不需要增加過多的成本。盲目使用新技術、新產品,反倒會造成效益低下、得不償失。
所以,正確理解綠色建筑,正確把握百姓的真實需求,再把新技術、新產品正確運用到綠色建筑上來,才是做綠色建筑的關鍵。
“綠色建筑的推廣需要‘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聯合發力”。
中國住房:目前來看,市場對于綠色建筑的需求情況如何?
曾捷:從政府、品牌開發商、自營物業這三個領域的需求來看,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不可小覬。
由于我國的綠色建筑市場實踐主要來自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評審過程中,我發現參評的項目5為三類:一是政府項目,各地政府在建的大樓或者政府投資的公益建筑,政府希望在綠色建筑的發展上起到引領作用;二是品牌開發商的項目,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為體現企業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塑造社會形象,樹立品牌效應,開始積極投入綠色建筑的市場實踐;三是自營物業,物業5營者更能充分體驗到綠色建筑“全生命期”節約運營成本的效益,這也使其成為綠色建筑在市場推廣上最具潛力的一股力量。
上一頁1
- 相關文章
-
-
12-27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
11-18關于征求《基于BIM的綠色施工監控信息化管理規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
11-082020上海建材展【2020中國國際綠色建博會】歡迎來電
-
08-30第二屆全國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技術創新大會在羊城圓滿落幕
-
07-20通知 | 第三屆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建材國際發展論壇
-
07-15新型建筑工業化是綠建發展途徑
-
07-11福建寧德檢查和抽查建筑節能
-
07-11發展綠色建筑需邁三道坎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