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微之處的“綠色理念”——走訪北京綠色建筑
時間:2013-10-07 15:21:12 作者:李有超 來源:新華社 閱讀:1663內容摘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太陽高度角設計遮陽擺布形式帶來‘冬暖夏涼’;將洗臉水經過中水處理站處理后用于馬桶沖水……”從6月1日起,北京市要求新建建筑基本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對于許多人而言,“綠色建筑”依然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帶著幾分神秘色彩。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蕩β躺建筑,感受其細微之...“根據不同季節的太陽高度角設計遮陽擺布形式帶來‘冬暖夏涼’;將洗臉水經過中水處理站處理后用于馬桶沖水……”從6月1日起,北京市要求新建建筑基本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對于許多人而言,“綠色建筑”依然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帶著幾分神秘色彩。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幾處綠色建筑,感受其細微之處的“綠色理念”。
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有何不同?綠色標準體現在哪些生活細節中?北京建筑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x00副總經理、北京市綠建評審專家陳穎告訴記者,綠色建筑不是建筑完工后的專家評定,而是在建筑設計之初就要融入綠色理念。
2006年,建設部與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x00》提出了綠色建筑進行綜合性評價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并將我國綠色建筑由低到高劃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三個等級。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12年4月27日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我國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
綠色并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建筑選址靠近公交站點、合理開發地下空間、屋頂綠化、土壤再處理等細微之處都可以體現綠色建筑的理念”陳穎說,相對于節能建筑,綠色建筑標準更ィ不僅要節能,還要節地、節水、節材,并實現保護環境目的。一般建筑僅在建造過程或者是使用過程中對環境負責,而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為人類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最終實現與自然共生。
記者來到坐落于北京未來科技城的國家電網的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的項目。據介紹,大樓外南向每層窗戶上沿都有一個600毫米深的水平外遮陽,是按照不同季節太陽高度角不同設計的,夏天太陽高度角高,水平外遮陽正好擋住陽光,冬天太陽高度角低,水n外遮陽可以讓陽光平射進去,增加室內采暖,從而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在建筑材料方面,該大樓所有辦公室采用玻璃隔斷或輕質隔斷,以后方便重新進行隔斷布局,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材n浪費。大樓玻璃則選擇了低輻射鍍膜玻璃,既能保溫又能隔熱,減少了空調的能耗。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項目運用了大量‘被動式’技術,不用耗能的設備也能達到節能的要求。”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基建處負責人李明說。
在另一處綠色建筑——北京建工發展大廈的小廣場上,每隔一段距離布局的用透明的圓形材質罩著的光筒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陳穎說:“這個設備叫光導牽可以把地上的自然光轉移到地下停車場。在光筒內壁刷上高反射性的材料,把自然光進行增強,用于地下停車場以及會議室的照明。”
記者來到該建筑的地下停車場,只開了幾盞白熾燈管淺〉乇繞淥停車場亮得多。 “實際上,這里的主要光源都來自光導管設備。由于目前是陰天,所以還開了幾盞燈,如果光源充足的話,所有人工照明就會關閉。”北京建工物業經理王先生說,“在夜間,地下人工照明燈的光源就會返回到地面,達到輔助地面照明的效果。”
“光線不刺眼,感覺很舒服”是許多來此停車的司機給予的評價。陳穎介紹,這樣一套光導管設備成本是一兩萬,設計可使用20年左右壽命,一套設備一年能節省電費2000元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這是簡單易行的節能環保裝備。
綠色建筑要求其用水量的40%是非傳統水源,就是來自中水和雨水。王經理說,大廈用于沖廁所的中水是依靠2號樓居民洗澡、洗臉等用水,經過中卮理站處理后而來的。每天40噸左右的水量足夠1號樓所有衛生間使用了。
王經理算了這樣一筆賬,“自來水每噸6元,中水處理1噸水的成本也就1元多,與自來水相比,大廈的沖廁所刂興相當于節省了80%左右的成本。”王經理說,“一年一個樓用水達上萬噸,應用中水處理系統節省的資金數額將十分可觀。設備的成本在100萬左右,大概10年左右就能回收成本,而這樣一套設備的使用壽命通常在20年以上。”
據專家測算,發電節能提高5%,汽車節能提高10%極為困難,而建筑節能輕易可達50%至60%。“建筑業是所有產業中的耗能大戶和污染大戶,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而綠色建筑極大地減少了能耗,甚至可以自身產生和利用可再生能&。”陳穎說,“著眼于細微之處的綠色建筑可是個節能大戶!”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