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新樓--示范項目
時間:2013-10-07 15:35:07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0353內容摘要:前言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科研綜合樓位于北京市德外大街與黃寺大街交界口東南角,周邊為高層住宅及多層辦公樓,本項目最初即確定了綠色建筑三星級的目標,根據項目情況采用了多項綠色建筑措施,并采用了多項綠色、節能亮點措施,對城市有機更新過程中的綠色建筑實踐龐幸歡ǖ牟慰?、石d兌庖濉...前言
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科研綜合樓位于北京市德外大街與黃寺大街交界口東南角,周邊為高層住宅及多層辦公樓,本項目最初即確定了綠色建筑三星級的目標,根據項目情況采用了多項綠色建筑措施,并采用了多項綠色、節能亮點措施,對城市有機更新過程中的綠色建筑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示范意義。
工程概況
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科研綜合樓占地面積2898㎡,建筑面積4791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30912㎡,地下建筑面積17000㎡,地上15層,地下4層,建筑高度約為60m,建筑功能主要有辦公、會議、報告廳、接待、餐廳、數據中心等。本項目采用建筑信息化BIM設計,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運營的全程均貫徹綠色建筑的各項技術措施,力爭成為集低碳、節能、環保和舒適的“綠色”建筑。建筑外觀見圖1。綠色建筑特征
節地與室外環境
本項目地處城市內陸,項目周邊具有成熟的市政、交通條件,四周分布著住宅、商業、辦公等建筑,項目占地比較受限。本項目綜合考慮了日照、采光和小區風環境等各項因素,在規劃初期進行了日照、場地通風模擬分析,選擇建筑主朝向為南北向,首層設置開放式大堂,利于通風,并增加與外部環境的開放性。建筑布局及其周邊情況見圖2。
本項目結合室外風環境模擬分析結果,對建筑布局進行了優化設計,保證建筑周邊人員活動區最大風速不超過5m/s,并不存在明顯無風及渦旋區,提高室外人員活動舒適性。冬季"外風環境情況見圖3。
屋頂綠化對建"設備節能、改善頂層房屋室內熱舒適和改善城市微環境具有重大意義,本項目在4層屋頂及12層屋頂設置屋頂花園,屋頂綠化主要種植小型灌木及地被,綠化面積約1100平方米,占屋頂總面積約43%。
雨水入滲方面,場地內綠地面積約為4500㎡,透水地面面積比約為43.8%,實土綠化綜合考慮場地雨水入滲措施,如下凹式綠地、植被淺溝等措施,加強雨水滲透。
本項目周邊交通網絡發達,距主要出入口步行300m距離內就有公交站點,站內〗幌唄20余條,為工作人員選擇公共交通、綠色出行創造了便利條件。
此外,本項目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間,地下面積約為1.7萬㎡,地下空間主要包括餐廳、廚房、設備用房、車庫、服務及管理用房等。
節能與能源利用
本項目按照主動優化、被動優先的原則選取各項綠色建筑措施,對各用能系統的選擇兼顧了行為節能的方式。
提高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采用外墻外保溫體系,保溫材料選用100mm厚憎水巖棉板,熱橋部位均做保溫隔熱處理,傳熱系數為0.34w/㎡.K;外窗采用雙銀Low-E中空玻璃窗,傳熱系數為2.1w/㎡.K,遮陽系數為0.3;屋面采用100mm厚憎水膨珠保溫砂漿,傳熱系數為0.32w/㎡.K。
可再生能源利用:本項目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生活熱水,采用太陽能強制循環間接加熱系統,日供60℃生活熱水16m3,太陽能集熱板設置在16層屋面,選用平板型集熱器,總集熱面積194㎡,系統采用燃氣熱水器作K輔助熱源。
空調系統:空調冷源采用變頻式冷水機組,主機IPLV達到9.694,單臺機組輸出冷量調節范圍為35%~100%,水系統采用一次泵變流量系統,水泵變頻控制,保證部分負荷時系統節能運行。熱源采用市政熱力,經換K機組換熱,供空調熱源,采暖循環泵采用變頻控制。餐廳、門廳、報告廳等大空間區域采用全空氣系統,空調機組采用雙風機,并可實現過渡季100%新風運行。其他主要功能區采用集中新風系統,設置熱回收裝置,熱回收效率不小于60%。
照明系統:針對建筑功能分區合理選擇高光效節能光源、高效燈具和低損耗鎮流器等燈具附件,節能光源、高效燈具使用率100%。照明標準值遵照《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設定,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不大于標準規定目標值的要求。照明控制方面,本項目根據空間及&用要求的不同,分別采用單燈單控與分列分組控制結合的方式,公共區域設置照明自控系統。景觀照明方面,嚴格控制道路照明眩光,減少光污染,室外用燈具效率不低于50%。
此外,本項目在辦公空間設置吊扇,在空調系&開啟前后,可通過使用吊扇,改善室內氣候環境,滿足人員熱舒適性,減少空調開啟時長,節約空調系統能耗。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本項目主要從“開源節流”方面,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 15層屋面雨水經設備收集處理后,用于屋頂花園澆灑用水。室外雨水采用就地入滲方式,室外人行道、廣場、庭院等采用透水路面,用于滯留雨水的綠地采用下凹式綠地讜黽佑晁入滲。
中水利用:利用城市中水管網提供的中水水源,作為沖廁及綠化用水。中水由室外管網就近接入,分區供水;中水系統閥門、水表、取水口等標有明顯的“中水”標志,管道采取嚴格的防止誤飲、誤用措施。
節水器具及節水灌溉:本項目100%采用節水型用水器具,節水器具的節水率達80%以上。綠化灌溉采用微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本項目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設計,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減少施工中的工程量,將設計、施工中的變更調改量降到最低。
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體系r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砂漿全部采用商品砂漿。采用高強高性能材料,大量采用HRB400和HRB500(除梁柱箍筋采用其它等級鋼筋外,其它鋼筋均采用HRB400),其使用率占總鋼材重量的70%以上。
建筑立面設計較簡約,嚴格控制遮擋屋頂設備的純裝飾百葉等純裝飾構件,其造價不超過工程總造價的0.5%。使用施工現場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砂、石、水泥、鋼筋、隔墻材料等),其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60%以上。
除必要的機房、,梯間、衛生間等以外,辦公、會議等空間使用輕鋼龍骨石膏板隔墻或玻璃隔斷等進行分隔,以便于將來因需調整平面時,可以簡便地進行拆除和重新布置,減少建筑材料的浪費。使用利廢材料,采用輕鋼龍骨石膏板隔墻或吊頂,石膏板采用脫硫石膏板。
室內環境質量
在自然采光方面,采用采光井、采光天窗等措施改善空間自然采光,提升環境品質。結合室外綠地景觀為地下餐廳設計了多個采光天窗,引入自然采光。地上空間,通過中庭及l梯間開設外窗,改善采光效果。
在建筑南向、東向和西向主要光照面均采用豎向墻體和透明幕墻相間隔布置的立面形式,利用突出透明幕墻面400mm的實墻作為豎向遮陽構件。經計算分析,本項目實墻的遮陽效果等同于垂直l遮陽板的遮陽效果,見圖4。自然通l方面,外窗采用內平開內倒的開啟方式,外窗的可開啟面積達到外窗面積的30%,幕墻可開啟。此外,在建筑內部設置中庭,促進室內自然通風,通過室內自然通風模擬分析結果可知,由于中庭的設置,在風壓和熱工共同作用下,室內換氣次數可達3.7次/h。自然通風模擬結果見圖5。
報告廳、餐廳等人員密度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CO2濃度監控系統,并聯動通風系統運行,當室內CO2濃度高于限定值時,自動啟動通風系統,并開啟新風。當CO2濃度滿足要求時,通風系統按照設定狀態運行。地下車庫設置CO濃度監控系統,并聯動車庫通風系統運行狀態。
運營管理
施工中挖出的棄土堆置時,采取避免流失的措施,并做好回填利用的方案計劃,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對施工場地內良好的表面耕植土應進行收集和利用。本項目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設置滿足《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和《智能建筑工程驗收規范》的要求,智能化系統集成了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和機房工程等內容。
水、電、燃氣等能耗分項計量??照{系統分層設置冷、熱計量儀表,并按照不同職能部門分別設置冷、熱計量表,用以掌握各部門的空調能耗,以便實行節能激勵措施,促進行為節能。
每層設置垃圾收集間或垃圾收集處,在傳統的廢棄物分類收集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優化措施,將廢棄物進一步分成紙、玻璃、塑料、金屬等類別,并設置電池回收、有機廢棄物回收等。在底下二層設置有機垃圾處理機房,設置有機垃圾處理設備,對本項目產生的處于垃圾進行就地的生物降解處理,產生的有機肥料用于室外綠化施肥。
在入口大堂內設置綠色建筑措施展示系統,可顯示實時能耗情況,并對本項目采用的各項綠色建筑措施進行展示,起到示范作用。
項目能耗分析
本項目采用TRNSYS軟件計算分析了建筑物的總體能耗,在軟件中建立建筑負荷計算模型和平臺,分別計算分析參照建筑和實際的設計建筑的各項能耗,根據計算結果,設計建筑的總能耗(采暖、空調、照明)為參照建筑總能耗(采暖、空調、照明)的73.35%,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第5.2.16條的規定。各項建筑能耗數據詳見表1。
設計建筑的采暖空調系統逐時耗電量如圖6所示,全年采暖能耗為817423 kWh,全年空調能耗為757592 kWh,全年采暖空調能能耗為1575015kWh。全年照明能耗為687800 kWh。各項能耗比例見圖7。
成本增量分析
本項目從工程實際出發,從“四節一環保+運營管理”各方面,貫徹實踐了多項適宜本項目的綠色建筑技術策略。然而,不管是節能設備使用還是低碳技術落實等,本工程都不是盲目的選取那些高價格附加的“高端前沿”,而是對成熟的綠色節能技術進行合理整合,使得項目滿足綠色建筑三星級要求,并力爭達到一定的示范意義。
綜合分析各項綠色建筑技術策略,本項目為達到綠色建筑三星級的增量成本約為535.23萬元,單位面積增量成本約為111.71元/㎡,詳見表2。除此之外,本項目進行的其他綠色措施實踐的增量成本約為184.1萬元,單位面積增量成本約為38.42元/㎡,詳見表3。綜合計算本項目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約為719.33萬元,單位面積增量成本約為150.13元/㎡。小結
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科研綜合樓項目坐落在城市內陸,其規劃開發過程受周邊成熟的市政人文影響較大,本項目從規劃初期即確定e綠色建筑三星級的目標,選取成熟適宜的綠色建筑技術策略并積極落實,是城市有機更新過程中的實踐范例,無論從單項技術方面還是整體綠色措施整合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 相關文章
-
-
11-06行業動態|第十三屆全國房地產總工(CTO)年會勝利召開
-
10-22第十三屆全國房地產總工(CTO)年會邀請函
-
04-06北京|關于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綠色建筑 運行標識項目的通知
-
12-16北京市建委發布《北京市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適用技術推廣目錄(2019)》
-
10-12會議日程-2019第七屆中國(上海)地下空間開發大會
-
09-27關于征集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專家的通知
-
09-17裝配綠色建筑 讓城市更加和諧宜居
-
09-15北京市綠色建筑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讓建筑走起綠色科技范兒
-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
01-082023年綠色建筑優秀案例——南京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
-
11-25綠色公共建筑的形體空間氣候適應性機理及其若干關鍵指標研究綜述
-
10-08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
-
09-09《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深度解析
-
03-01【公建案例】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設計評價標識三星
-
11-08廣州新電視塔-綠建二星
-
08-23上海青浦萬達茂5號樓及底商、5-1商鋪項目
-
07-21同濟大學運籌樓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項目賞析)
-
07-13東方海港國際大廈(三星+LEED金)
-
07-07上海正帆科技大廈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