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建屋426金融中心(二星級)
時間:2013-10-23 08:01:53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7514內容摘要:項目名稱:蘇州建屋426金融中心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二星級一、工程基本情況1、建筑類型□住宅√公建2、項目進度安排項目立項時間:2010年08月10日完成施工圖審查:2011年03月01日開工時間:2010年05月01日(計劃)竣工時間:2012年12月31日3、申報綠色建...項目名稱:蘇州建屋426金融中心
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二星級
一、工程基本情況
1、建筑類型 n住宅 √公建
2、項目進度安排 項目立項時間:2010年08月10日
完成施工圖審查:2011年03月01日
開工時間:2010年05月01日
(計劃)竣工時間:2012年12月31日
3、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 □一星級 √二星級 □三星級
項目建筑面積(平方米):48529.32
為實現綠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資成本(元):290.7萬
綠色建筑可節約的運行費用(元/年):1574147
二、工程概況(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開發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
本項目位于鐘園路北,南施街西,用地面積為11410.4平方米,為商業金融用地,總建筑面積約48529.32平方米,容積率為3.07;建筑密度為36%;地下2層,地上15層,由蘇州工業園區建屋興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
建筑周期:開工時間 2010年05月01日,計劃竣工時間 2012年12月31日;預計投資4.8億元。
設計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 采用鄉土植被的立體綠化(塔樓東西兩側邊廳)、屋頂綠化,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區域微環境、緩解熱島效應、提供人員休憩活動空間,提高工作效率;
2. 地面停車場采用透水裝鋪裝,減少地表徑流,增加雨水涵養;
3. 汽車庫設計采光天窗,裙樓頂層設計采光通風天窗,裙樓一二層設計自然通風井,實現自然采光、自然通風,降低照明和通風能耗;
4. 建筑圍護結構按節能65%設計;采暖空調系統按相關國家和地方標準設計;裙樓全空氣系統可全新風運行并可調新風比;塔樓采用全熱交換式換n機;塔樓多聯機末端可就地獨立調節;裙樓全空氣機組水量自動調節;地下車庫設置CO濃度監控系統;設置分項分區域計量(水、電、燃氣及空調用能)及能耗監測系統;
5. 屋面雨水的收集并用于綠化、道路清洗等;
6. 在建筑物塔樓東西兩側凹槽邊廳設置800㎡的活動外遮陽;
7. 空調末端系統的智能調控及地下室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
8. 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
三、評價內容簡介
1.節地與室外環境
(選址、用地指標、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境(聲、光、熱)、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
選址及用地指標:項目位于鐘園路北,南施街西,用地面積為11413平方米,為商業金融用地容積率為3.07;建筑密度為36%,塔樓高69.7米,裙樓高17.5米。
室外環境:項目在莼設計時,采用模擬技術,保障室外風環境,室外風速控制在(0.5~4.5)m/s范圍內,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和建筑通風;項目周邊無居住建筑,不存在日照影響;用地范圍內也不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公共交通:項目的出入口設置在鐘園路上,距離500米內設有兩處公交站點,126、158、28等多班公交線路通過,交通便利。
景觀綠化:采用鄉土植被的復層綠化、屋頂綠化,綠化面積達到892.8㎡,屋頂可綠化面積為2897.4㎡,占屋頂可綠.面積的30.8%,增加綠化面積;
透水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為43.7%,地面停車場采用透水磚鋪裝,減少地表徑流,增加雨水涵養;
地下空間利用:地下面積與建筑占地面積比例299%。
2.節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建筑節能設計:節能率為65%;建筑地下室及上部建筑外墻,架空層及屋面采用擠塑保溫板的保溫,門窗幕墻采用雙1中空LOW-E玻璃,型材選用斷熱鋁合金型材、外遮陽系統。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30%,建筑幕墻在每個獨立空間均具有可開啟部分。采用屋頂綠化。屋頂綠化可改善局部地區小氣候環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高效能設備和系統:機電設備全部采用高效節能設備;裙樓空調末端采用全空氣系統,新回風可調、可全新風運行,并設排風熱回收機組;主樓采用變頻多聯機機組,能根據實際空調負荷壓縮機直流變頻,空調水系統循環水泵輸送能效比、風機最大單位風量耗功率和空調(采暖)水管(風管)絕熱材料厚度均滿足設計標準要求,達到節能目的。設置分項分區域計量(電、燃氣及空調用能)及能耗監測系統;采用全熱交換式新風機組勺閾路縲棖螅降低新風能耗;地下汽車庫設置CO探測器,根據CO濃度控制排風機組開停;
節能高效照明:全部采用節能燈具;公共區域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對車庫、走道及室外照明等系統進行集中控制;
能量回收系統:采用全熱交換式新風機組滿足新風需求,降低新風能耗;
可再生能源利用:塔樓屋頂設置144㎡太陽能熱水系統,供應洗手用熱水。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用、綠化節水灌溉、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
水系統規劃設計:該項目用水定額依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計算。生活用水引自市政管網經水箱儲水加壓后供水,水箱設置水處理設備;收集屋頂和室外雨水回用于綠化灌溉及道路清洗等用途;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最終接至城市污水廠;供水設備及管道、配件:水泵選用高效水泵畈捎酶咝У禿牡謀淦瞪璞?;苫罱o水管采用C-PVC塑料給水管和鋼塑復合鋼管;閥門選用密封性能高的零泄漏產品;給水立管頂部設自動排氣閥,以排除管網積氣;生活供水設備的基礎設置減震裝置,設備與管道之間采用柔性連接;
節水措施:全部設備與用水器具均選用節水型設備與器具;
非傳統水源利用:項目收集雨水用于綠化、清洗等用途;
綠化節水灌溉:采用自動噴灌系統,各類用水(含中水用水及自來水補水)設置分項計量水表;
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采用雨水積蓄及利用技術,收集屋面及路面雨水及優質雜排水,并集中處理,用于室外綠化、道路清洗等用途,水質達到回用標準。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預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可循環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況)
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項目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裙譴罌間采用型鋼結構,增加鋼材用量,相應降低了結構體系中不可循環材料的混凝土的消耗;
預拌混凝土使用:項目100%采用預拌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鋼筋使用:HRB400以上鋼筋比例為99.7%,高于70%;
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設計階段不參評;
可循環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選材上盡量采用環保節能的綠色建材,主是金屬型材、玻璃、脫硫石膏輕質隔墻、陶瓷、管材、地毯、亞麻油卷材、涂料、粉煤灰加氣砼砌塊等,可再循環材料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10%以上。
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裝修設計在土建施工前完成,土建為裝修和安裝工程已預留各類孔洞、設備管井及荷載等;內部采用輕質的靈活隔斷,不得破壞已有的建筑構件和設施。
再生骨料建材:無。
5.室內環境質量
(日照、采光、通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外遮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日照、采光:全玻璃幕墻設計,自然通風良好,窗墻比符合規范要求;裙樓頂層設計采光通風天窗;地下車庫設置7個采光天窗,配合采光天井的自然光線,提供地下一層良好漫射光線,提升空間品質;利用模擬手段優化采光通風m設計,使75%以上(77.5%)區域滿足采光要求;
通風:自然通風良好,窗墻比符合規范要求;裙樓頂層設計采光通風天窗,裙樓一二層設計自然通風井;地下室頂板沿著一樓東北兩側連廊部位設置45㎡的鋼化玻璃采光帶;
隔聲:外立面幕墻采用雙層中空Low-E玻璃,建筑內隔墻采用以廢棄物生產的粉煤灰加氣砼砌塊,有較好的隔音效果;有噪音的設備機房內墻及吊頂內側貼50mm吸音棉;
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建筑圍護構件的性能滿足江蘇省現行《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的要求,圍護結構均采用保溫措施,降低室內外溫差,避免冬季外圍護結構內表面結露現象的出現;
室溫控制:裙樓設置全空氣系統,水路可調,室溫可統一設定;塔樓采用多聯機系統,末端溫度可靈活調節;
可調節外遮陽:在建筑物塔樓東西凹槽邊廳設置800㎡活動外遮陽,以減少入射陽光得熱量,達到降溫效果,同時滿足視野與節能需求;
通風換氣裝置:地下車庫設置CO濃度監控系統,辦公區域設置CO2濃度監控系統,通風系統聯動,控制通風機開停和通風量。
6.運營管理
(節約資料保護環境的物化管理系統、智能化系統應用、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運營、維護、保養、物業認證、垃圾分類回收等情況)
節約資料保護環境的物化管理系統:設計階段不參評;
智能化系統應用:本工程智能化系統設計包含:智能化集成系統、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機房工程、建筑環境等設計要素??蓪崿F如下功能:對空調系統、通風設備及環境監測系g等運行工況的監視、控制、測量和記錄系統;供配電系統、變配電設備、應急(備用)電源設備、直流電源設備、大容量不停電電源設備監視、測量和記錄系統;對動力設備和照明設備進行監視和控制系統;熱力系統的熱源設備等運行工況的監視、控制、測量和記錄系統。
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運營:各類暖通、給排水及電氣的設備和管道的設置集中布置于公共區域,e計及施工時考慮到維修、改造和更換的便利性,將各類檢修口和機組檢修操作面均在人員容易接觸的高度或設計有爬梯等輔助設施;
維護、保養、物業認證、垃圾分類回收:設計階段不參評;
分項計量及能耗監測系統:采用數字式具有數據遠傳功能的智能電表,實施分項計量及能耗監測系統以加強用能管理,計量參數包括:冷熱源冷熱量、輸配系統、照明、辦公設備和動力等用電量、機房等特殊區域用電量、廚房用氣量和用熱量等。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
01-082023年綠色建筑優秀案例——南京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
-
11-25綠色公共建筑的形體空間氣候適應性機理及其若干關鍵指標研究綜述
-
10-08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
-
09-09《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深度解析
-
03-01【公建案例】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設計評價標識三星
-
11-08廣州新電視塔-綠建二星
-
08-23上海青浦萬達茂5號樓及底商、5-1商鋪項目
-
07-21同濟大學運籌樓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項目賞析)
-
07-13東方海港國際大廈(三星+LEED金)
-
07-07上海正帆科技大廈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