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花橋國際商務城地處蘇滬交界處,距離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西鄰昆山國家級開發區,東依上海國際汽車城。2005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商務城建成江蘇省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示范區,并被列為江蘇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項目。商務城區域面積約5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8萬。
隨著國家及江蘇省大力倡導綠色建筑的建設,花橋地區綠色建筑發展迅速,截止到2016年底,昆山花橋共85個建設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其中設計標識81項,總建筑面積836.69萬平方米;運行標識4項,總建筑面積42.97萬平方米。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總面積為879.66萬平方米。花橋諾卣府計劃至2020年,建成1000萬平方米的綠色建筑項目。
在昆山花橋所建成的綠色建筑項目中,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園B區項目是其中極具示范效應的優質項目。該項目于2012年3月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三星級認證,于2016年12月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三星級認證,是昆山地區首個三星級設計標識綠色建筑項目,也是目前唯一的三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項目。
花橋鳥瞰
一、項目概況
花橋金融服務外包基地位于昆山市花橋西南側,毗鄰千燈e陸家鎮。金融園B區位于服務外包基地內金洋路東側,東城大道西側,金峰路北側。占地面積6.8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60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58萬平方米,綠地率35%,建筑密度21.6%,容積率1.1。
服務外包基地區位
服務外包基地B區位置
金融園B區交通環境優越,距離滬寧高鐵花橋站約8公里,京滬高鐵昆山站約17公里,距離滬寧高速陸家出入口約6公里。
花橋國際商務城一直致力于推動綠色交通模式,金融園B區項目涵蓋了軌道交通、公交、公共自行車、公w電動汽車等多種綠色出行方式。項目距離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站約5公里,周邊的公交站點包括:服務外包基地站、華道數據站(124路、228路等四條線路),并設有城市公共自行車站點、電動汽車租賃站點,園區及周邊人員可以選擇多種綠色出行方式。
二、亮點技術
金融園B區項目按照“因地制宜、被動優先、主動優化”的原則和思路,結合建筑形式及使用需求,從優化設計、高效設備以及技術創新三個層面來分析,總結探索出了一套貼合項目特點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
1.1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
項目在設計階段,便確定了建成后約50%的建筑由華拓金服入駐,因此項目功能定位較為明確,所以在土建施工圖設計階段就介入裝修設計,避免了二次裝修產生建筑垃圾,減少了建筑材料的浪費。
1.2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的充分利用可以實現在有限的用地范圍內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達到節約用地的目的。金融園B區項目建成25840平方米的地下建筑,用于地下車庫、雨水及中水機房、地源熱泵機房、部分設備用房等。
1.3自然采光技術
對于地上建筑,該項目通過數值模擬技術,優化建筑室內空間布局,合理采用大面積的外窗,有效改善了建筑采光效果,降低了照明能耗。
對于地下空間,該項目采用了下沉式庭院、采光邊庭、i光通風井等來改善地下空間的采光效果。這些技術措施的應用不僅改善了地下空間自然采光,還有效促進了自然通風,改善了室內空氣質量。屬于不通過機械設備干預、僅靠優化設計達到節能效果的被動式節能技術。
下沉式庭院
采光通風井
1.4 自然通風技術應用
項目基于被動優先的設計原則,通過流體軟件仿真模擬,優化設計窗墻比,并且盡量增加外窗的可開啟面積,布置位置綜合考慮季節風向和人員位置特點。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風在夏季及過渡季消除室內的余熱余濕,降低了建筑室內空調能耗。模擬結果顯示,在夏季和過渡季風向條件下,各樓棟的空氣流速云圖表明建筑室內空氣流通順暢,空氣齡云圖表明室內空氣換氣次數很高,可以很快消除室內余熱余濕,體現了被動式技術優先的原則。
B-7號樓 過渡季空氣流速云圖
B-7號樓 過渡季空氣齡云圖
1.5 圍護結構節n保溫技術
項目結合建筑使用功能以及昆山地區氣候特征,按照節能65%目標進行節能設計,利用多種隔熱性能優異的建材對建筑的屋頂、外墻、外窗部位進行保溫。在多種被動式的保溫措施設計下,建筑的采暖與空調綜合能耗大大降低,項目全年能耗僅占同類建筑能耗的76.09%。
1.6復層綠化及屋頂綠化
項目的室外綠化主要選用適應當地氣候的本土物種,并采用了喬、灌木和草本植物a結合的復層綠化方式,實現園區內園林式的生態辦公環境。另外項目充分利用了建筑屋面,在屋面空余區域種植了多種小灌木及草坪,綠化屋面占可綠化屋面的比例高達63.67%。通過設置屋頂綠化改善了建筑周圍小氣候,優化了室外微環境,并在雨季有一定的吸收調蓄雨水的效果,還具有a定的保溫隔熱作用。
復層綠化
屋頂綠化
1.7硬質透水鋪裝
當前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已成為熱點話題,本項目雖然設計較早,但也充分考慮了一些海綿城市的設計思路,在場地停車位采用鏤空植草磚,園區內的人行通道采用生態滲水r,路面結構基礎層采用碎石(建筑垃圾)及砂。多種透水鋪裝方式的采用也有效控制了場地年雨水徑流量。
1.8建筑一體化外遮陽
建筑外遮陽的采用能大幅度減少建筑得熱,有效降低空調負荷。金融園B區項目的南向外窗采用固定外遮陽,和窗戶一體化設計,東、西向采用電動活動外遮陽,方式為鋁合金百葉卷簾。整個活動外遮陽系統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控制系統可根據室外氣候環境,自動調整百葉卷簾。
建筑一體化外遮陽
1.9建筑信息智能化控制
金融園B區項目采用了建筑信息智能化控制技術,對建筑內各相關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實現對建筑的電氣設備、給排水設備、安防設備、空調設備、空氣質量監控設備進行智能控制,并對項目的能耗、水耗以及室內空氣質量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從而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節能、節水方案,利用智能化推動項目綠色運行。
2.1節水器具
為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項目內所有衛生潔具均采用節水器具,節水器具相較于傳統衛生潔具,節水率在8%以上。
2.2節能設備
本項目辦公區域均采用細管徑直管T4熒光燈,走道采用節能筒燈,各房間照明功率密度均按照國家標準的目標值進行設計,另外各區域照明系統均可通過智能化控-系統進行集中管理,進一步節約能源。
項目的空調系統采用高效的地源熱泵能源站,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節能服務公司進行運行維護,實現了空調系統的高效運行,在保證室內舒適度的同時降低空調能耗。
3.1 綜合管溝
傳統管線鋪設方式具有占地面積大、地面重復開挖、維護管理困難的缺點,建設綜合管溝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金融園B區項目響應政策要求,先試先行建設了總長465米的室外共同管溝,將項目內的中水管、地源熱泵冷(熱)媒供回水管、弱電管等14種管線納入到共同管溝內,提高了管線排查、維修的便利性。金融園B區綜合管溝的成功實踐也為花橋綜合管廊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目前花橋國際商務城綜合管廊一期項目已建成3.3公里并投入使用,二期3.3公里也已完成方案設計。
綜合管溝
3.2非傳統水源利用技術
昆山屬于水質型缺水地區,充分利用非傳統水源具有重要意義。金融園B區項目收集利用場地雨水,經水處理系統滿足水質標準后用于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等非飲用水使用i另外項目規劃接入花橋地區的城市中水回用管網,利用城市中水進行沖廁,有效節約水資源。
3.3室內空氣質量監控
為了保證地下車庫空氣質量,防止室內CO沉積損害人員健康,項目在車庫分區域設置多個CO濃度監控點,并與新風系統聯動,在CO濃度超過標準值時,地下機械通風設施便會自動開啟,保證室內空氣品質。
綠色施工是確保項目實現真正綠色的關鍵環節,本項目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規定了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節地、節能、節水、節材與環境保護措施,并有針對性的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同時對項目部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分工分責,設置明確的責權人監督綠色 工的各項措施的執行。
多項舉措也保證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切實達到綠色施工的目標和要求。
綠色建筑項目必須要有綠色化管理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金融園項目在運行管理過程中,優化了物業管理制度,明晰了各部門責任,并制定了各類節能減排方案,最終實現良好的運行效果。通=問卷調查,入駐企業的滿意程度也相對較高。
三、項目效益分析
金融園B區項目屬于花橋較早的一個綠色建筑項目,各項技術的應用大都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所采用的技術及產品都較為先進,整個項目的增量也相對較高成本,達到四千三百多萬。但通過該項目的實踐,對于昆山地區其他綠色建筑項目的建設,在成本控制上提供了比較好的比選方案。
另外,項目在運行期間,由于雨水、中水回用系統的有效運行,年非傳統水源利用量達到19.8萬噸 ,折合水費81.56萬元。另外根據智能化系統所統計的建筑全年耗電量,項目的全年能耗占同類型建筑的76.09%,年節約電量132.65 千瓦·時,折合電費114.21萬元,節能效果明顯。
多項綠色技術的應用也保證了項目具有良好的環境品質。首先,項目通過優化建筑布局來實現良好的室外風場,經過實時監測,項目室外場地風速不大于5米/秒,冬季的風速放大系數小于2,同時場地噪聲等多項環境指標的實際檢測值也均優于國家標準。其次,通過合理的照明設計和"調設計,并結合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風措施,也實現了較好的室內環境質量。通過檢測,室內的光環境、空氣質量檢測結果均優于國家標準。
作為昆山地區首個三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項目,金融園B區落實了昆山地區低碳節約型城市建設目標,體現了保護生態、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的理念。為昆山地區綠色建筑項目的建設提供了示范,為當地綠色建筑的進一步發展也起到了引領作用。
文 / 柴代勝 昆山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