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
時間:2013-11-28 13:18:09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113內容摘要:【導讀】:當前,重速度輕效益的傳統城鎮化模式引發了諸多資源和環境問題,如土地資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消耗過度、環境污染嚴重。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提高城鎮化質量的著力點,在于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部占瀋角逅秀。黨的十八大...【導讀】:當前,重速度輕效益的傳統城鎮化模式引發了諸多資源和環境問題,土地資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消耗過度、環境污染嚴重。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提高城鎮化質量的著力點,在于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x00體”的總體布局中,強調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將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建設的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步協調發展,是當前資源和環境約束日趨強化所提出的迫切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推進高質量城鎮化、可持續城鎮化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推進綠色城鎮化建設
“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建筑、交通是城鎮化過程中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程度較高的兩大領域g必須在建筑、交通領域實現突破。一是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將綠色理念融入建筑規劃、設計和施工中,使各種建筑物能充分地適應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的循環運動。二是積極推進LED照明技術、墻體保溫技術等能促進城鎮綠色的現代技術,為綠色城鎮化建設提供技術保障。三是著力構建現代公共交通體系,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以綠色能源為動力的交通工具,推進城鎮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推進集約城鎮化建設
充分考量;鎮資源環境承載力,通過產業、人口、市政集中,發展集約型城鎮經濟,促進產業、人口和資源在空間上集聚,實現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努力在土地、水、能源節約集約利用上實現突破。重點是:盤活城鎮存量建設用地,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深度開發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從生產節水;生活節水等方面推進城鎮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節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等重點工程,推進城鎮節能和提高能效;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健全資源循環利用回收體系,推廣綠色消費方式,推進城鎮循環經濟發展。
推進智能城鎮化建設
按照“新四化”要求,將信息化融入城鎮化建設中,促進智能城鎮化建設。城鎮是人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密集地,引入信息技術,創建智慧城鎮、智慧社區和智慧交通,既可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又可提高物質生產、交通運行和生活消費效率,從而提升城鎮品質,為城鎮居民創造更適宜的生產、生活環境。
推進低碳城鎮化建設
加快:碳城鎮建設,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水平,是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其著力點在于:一是基于低碳化原則優化城鎮產業結構,不斷提高低碳產業比重,降低高碳產業比重;二是加大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利用,推進城鎮能源消費革命;三是積極構建:利于低碳發展的城鎮公共交通體系,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四是積極發展低碳建筑,減少城鎮建筑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五是低碳處理垃圾、污水、廢渣等城鎮固體廢棄物。在低碳城鎮化建設中,必須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配置作用,積極推進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低碳試點示范。
- 相關文章
-
-
03-29綠色建筑|生態反哺,為未來設計
-
11-29千億級規模的商業紅海如何破局?世環會旗下民用板塊呼之欲出
-
11-18雄安新區將新建生態廊道及環淀生態林1.4萬畝
-
11-14城科會聯合德國能源署與天津市靜海區簽署三方備忘錄共同推進中德大邱莊生態示范城建設實施
-
10-2310萬億級潛在市場 中國加速向綠色建筑大國轉型
-
10-14從空氣凈化粗過濾升級到更高級的室內微生態環境治理
-
09-17重慶市關于推進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09-17《上海綠色建筑發展報告2018》深度解讀(二)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