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中的商業建筑定位
時間:2014-04-16 08:37:29 作者:匿名編輯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109內容摘要: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則更關注綠色建筑、由此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觀察視角與三方面的思考建筑節能的本質。在葉青看來,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問題。智能化工具、監測平臺等都是為人服務的,所以當系統設計、管理思想不能達到節能、綠色的鬧首非笫保智能往往空置。...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則更關注綠色建筑、由此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觀察視角與三k面的思考建筑節能的本質。在葉青看來,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問題。智能化工具、監測平臺等都是為人服務的,所以當系統設計、管理思想不能達到節能、綠色的本質追求時,智能往往空置。目前許多大樓的智能平臺實際上都在空置。
去商業化是趨勢
回溯城市的起源,其對游牧民族是祭祀中心,西方城市中心則會有墳墓;而對農耕民族來講,是交易場所的擴展。因此,城市起源是有磁性功能的,然后才是容器功能,目前社會上的“城市病”很大程度上是過度夸大了城市容器功能,忽視了它的磁性功能。正是這磁性功能,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文化并有了精神追求,人與人的交往在城市當中也會越來越凸顯。
因此,葉青提出“從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看商業建筑的重新定位”。通過這樣一個觀察視角來看,商業建筑不僅是城市容器,更應該凸顯在城市中的磁性功能.,成為城市的客廳。“混合會是趨勢與方向?!?
與此同時,“從互聯網思維當中看商業建筑的新功能”似乎印證了這種趨勢。過去基于信息不對稱,商業交易過度重視物的展示、物的銷售,經常是“買方沒有賣方精”。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展示功能被大幅度削減,因為互聯網的思維本質是平等、公開、共享、利益相關者的組織。在信息共享背景下,客戶會越來越在乎自幢舊磯暈鎦實奶逖欏!拔蠢錘多的商業建筑的功能會是交流、體驗,更加關注人的感受,提供愉悅、舒心、健康的空間?!?
上述兩種趨勢如果說是商業建筑的主動轉型,那么“從生態文明追求下看商業建筑的新價值”則多少有點被迫的意味。
葉青從縱向角度分析,目前中國有52%的城鎮化率,經濟中萬元GDP的能耗值相當于150年前的英國和100年前的美國,那么如果按照當前的發展模式,當我國完成全部城鎮化進程,3個地球也養活不了中國。因此中國的城鎮化必定是世界的問題,全球關注的焦點。“低碳發展由此成為強制性約束指標,商業建筑的高耗能是其功能決定的必然,因此,商業建筑的去商業化成為必然趨勢,文化性與藝術性將凸顯。
另外,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節能減排也勢在必行,比如碳交易。目前深圳市的碳交易市場已經上線,首先是工業碳交易,之后建筑碳交易也將被引入。在葉青看來,建筑碳交6的核心思想設計將會是定額標準,商業建筑節能減排的新價值不僅僅是節約了運行費用,提高了舒適度,同時也可以將成本變成投資的交易價格進入碳金融領域?!八栽瓉砘诔杀緦虻木毣芾硇枰趯崿F低碳運行的同時,發現新的價值增長模式?!?
綠色設計需要突破
從商業建筑新定位、新功能、新價值三個大趨勢的觀察分析中,作為建筑師,葉青將商業建筑未來的突破點鎖定在建筑設計,尤其是關注運行結果的設計。綠色建筑關注建筑全生命周期,要求建筑師在設計階段將運行模式納入其中,才能做到資源節約最大化。然而目前建筑經常是施工圖階段綠色才開始介入,主要是所謂的咨詢工程師建議用什么技術、添加什么技術,所以綠色建筑在不停做加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誤區——綠色建筑是不是貴了?
葉青表示,一方面商業建筑價值、定位、功能重構背景下,要關注其文化性與藝術 ;另外關鍵一點是,商業建筑將會成為人的行為和環境大數據的體驗服務器,建筑師要為這種服務器營造空間,建筑的智能化不僅僅是控制燈具、空調等設備,關鍵是要對活動在其中的人進行分析,包括流線分析、購物習慣等。要從人的行為當中采集大數據,最后來完成設計的定向突破。
商業建筑精細化的綠色設計突破點之一就是混合規劃。“如果建筑規模不合適,又 加了用不到的功能,這肯定是最大的浪費?!比~青表示。
葉青分享了一個案例,商業建筑形態開始分散在社區中,垂直布局中,9米之下是各種商業形態,它與城市街區和道路共同開放。而9米之上是高端、安靜的辦公空間、住宅、酒店?!斑@就是將商業建筑變成了城市的綜合體、城市的客廳,混合之后帶來將近20%~30%的空間共享,不會為商業建筑再重復增加室內街區,商業效益增加,這就是點綠成金?!?
建筑本體為功能空間變化提供無限可能,而空間也可以是多種業態的疊加。比如家具的展廳不一定僅是賣家具,還可以是咖啡廳;電影院不僅僅是看電影,同時還可以設置體驗調查,了解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對不同類型電影的關注度,積累的大數據可以賣給電影制作人?!斑@些其實都是需要建筑提供空間與可行的功能。”葉青稱,占埔注意建筑功能復合。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