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綠色建筑之綠色住宅
時間:2014-04-27 14:53:51 作者:張水生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384內容摘要:綠色建筑之綠色住宅引言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它是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生態學及其他技術科學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饗低常為居住者提供生機...綠色建筑之綠色住宅
引言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a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它是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生態學及其他技術科學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居住者提供生機盎然、自然氣息深厚、方便舒適并節省能源、沒有污染的居住環境。這里所說的“綠色”并非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標志,是指這種建筑能夠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當代與后代的環境質量。其“綠色”的本質是物質系統的首尾相接,無廢無污、高效和諧、開適獎蘸閑粵夾匝環通過建立起建筑物內外的自然空氣、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種物資的循環系統來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并賦予建筑物以生態學的文化教育和藝術內涵
主要包含三點:
一是節能,這個節能是廣義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節”,主要是強調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
二是保護環境,強調的是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滿足人們使用上的要求,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
綠色建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一種具有很大潛力的-風方式,它具有節能、改善室內熱舒適性和提高室內空氣品質的優點,是人類歷史上長期賴以調節室內環境的原始手段。自然通風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況下降低室內溫度,改善室內熱環境,而且可提供新鮮、清潔的自然空氣,帶走潮濕污濁的空氣,有利于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自然通風的實現方式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風實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利用風壓實現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最基本的動力是風壓和熱壓。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風環境的地區,風壓可作為實現自然通風的主要手段。在我國大量的非空調建筑中,利用風壓促進建筑的室內空氣流通,改善室內的空氣環境質量,是一種常用的建筑處理手段。
2.利用熱壓實現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內部空氣的熱壓差———即通常講的“煙囪效應”———來實現建筑的自然通風。利用熱空氣上<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設排風口可將污濁的熱空氣從室內排出,而室外新鮮的空氣則從建筑底部被吸入。熱壓作用與進、出風口的高差和室內外的溫差有關,室內外溫差和進、出風口的高差越大,則熱壓作用越明顯。4.機械輔助式自然通風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風路徑較長,流動阻力較大,單純依靠自然風壓與熱壓往往不足于實現自然通風。而對于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比較嚴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風還會將室外污濁的空氣和噪聲帶入室內,不利于人體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常常采用一種機械輔g式的自然通風系統。該系統有一套完整的空氣循環通道,輔以符合生態思想的空氣處理手段(如土壤預冷、預熱、深井水換熱等) ,并借助一定的機械方式加速室內通風。
5.雙層維護結構
雙層維護結構是當今生態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項先進技術,被譽為“可呼吸的皮膚”。雙層維護結構一般由雙層玻璃或三層玻璃組成,在兩層玻璃之間留有一定寬度的空隙形成空氣夾層,并配有可調節的深色百頁。在冬季,空氣夾層和百頁可以形成一個利用太陽能加熱空氣的裝置,提高建筑外墻表面溫度,有利于建筑的保溫采暖;在夏季,則可以利用熱壓原理將熱空氣不斷從夾層上部排出,達到降溫的目的。對于高層建筑來說,直接對外開窗容易造成紊流,不易控制,而雙層維護結構則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2太陽能利用
現階段的太陽能建筑設計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即現代生活中常見到的被動式太陽房和主動式太陽房。被動式p陽房不采用其他輔助能源、完全依靠太陽能采暖,是依靠建筑圍護結構本身來完成吸熱、蓄熱、放熱功能的采暖系統。此類太陽房的外圍護結構應具有較大的熱阻,室內要有足夠的熱重質材料,以保持房屋有足夠的蓄熱性能。在冬季,被動式太陽房日間通過建筑圍護結構吸收并存儲太陽能p夜間圍護結構放出存儲的熱量滿足部分室內需要,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在冬季的采暖負荷,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被動式太陽房主要分為五大類,即直接受益式、集熱蓄熱墻式、附加陽光間式、蓄熱屋頂池式和對流環路式。
1、直接受益式太陽房式被動式采暖技術中最為簡單的一種,也是最接近普通房屋的建筑形式
2、集熱蓄熱墻式太陽房是由南向的透光玻璃罩和蓄熱墻體構成的,中間留有一定距離的空氣間層,墻體上下部位設有通向室內外的風口
3、附加陽光間實際就是在房屋主體南面附加的一個玻璃溫室,它其實就是直接受益式和集熱蓄熱墻式的組合形式。
4、蓄熱屋頂池式太陽房兼有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溫兩種功能,普遍適用于冬季不太寒冷,夏季較熱的地區。該被動式太陽i將作為蓄熱體的裝滿水的密封塑料袋置于屋頂頂棚之上,并在其上面設置可水平開閉的保溫蓋板。
5、對流環路式太陽房主要是與附加陽光間太陽房和蓄熱墻體式太陽房相結合運用
二、主動式太陽房與被動式太陽房一樣,它的圍護結構應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
對于太陽能供暖系統來說,首先應考慮采用熱媒溫度盡可能低的采暖方式,所以地板輻射采暖最適宜于太陽能供暖。太陽能供熱系統可以用空氣,也可以用水作為熱媒,兩者各有利弊。熱2式集熱器較便宜,熱交換次數少,但集熱用循環動力大,是熱水式的10倍,風道和蓄熱裝置占據的空間也大;太陽熱水集熱器技術較復雜,價格較高,但綜合考慮優點較多,特2是近年來真空管集熱器的性能、質量有很大提高,價格不斷下降,所以今后太陽能供熱系統將以熱水集熱式為主。
三、零能房屋
零能房屋的含義是指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應均來自太陽能,常規能源消耗為零。這種房屋向陽的墻面、屋面可設置太陽電池板,產生的電能除滿足用戶的照明、電器等需要外,還可為建筑供暖、空調供電保證房屋的熱舒適度。
3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常見形式
雨水利用從形式上可分為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將雨水徑流收集后,根據用戶水質要求經適當處理后供用戶使用;雨水問接利用是指通過各種措施強化雨水下滲,補充地下水。
2.1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系統一般由匯集區、輸水管道、截污設施、貯存池、化設施和配水管道組成。根據雨水匯集區的不同,可將雨水直接利用系統分成屋頂雨水利用、路面雨水利用和綠地雨水利用等方式。
(1)屋面雨水
屋面雨水利用是指將建筑物(構筑物)的屋頂(天臺)作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屋面雨水水質受大氣質量、屋面材料、降雨量、降雨問隔等因素的影響。車武[41等對北京城區屋面雨水水質進行大量分析研究后認為,屋x雨水的污染程度與屋面材料有直接關系,瀝青油氈是一種主要污染源。因此,在屋面雨水利用規劃設計中必須考慮屋面材料的影響,通過采用鋁塑板等新型屋面防水材料,可有效減少雨水中雜質。
(2)路面雨水
路面雨水利用是指將道路、廣場作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路面雨水水質受交通量、路面衛生、路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間隔等因素的的影響。道路和屋頂的污染程度不同,雨水徑流水質也有所差異,通常路面雨水水質比屋面雨水要差。由于機動車道的交 量較大、路面污染較重,機動車道的雨水水質相對較差,可能攜帶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和重金屬,例如鎘、銅、鉛等,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的污染。因此在路面雨水規劃設計中應優先考慮收集自行車道、人行道、小區道路的雨水。
(3)綠地雨水
綠地雨水利用是指將綠地作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綠地對于雨水徑流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截流和凈化作用,收集到的雨水徑流水質相對較好。同時,由于綠地的滲透和截流作用會導致綠地雨水徑流量會明顯減小,可能不能保證f集到足夠的雨水量。在綠地雨水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綠地的滲透和截流作用,科學合理地確定雨水利用規模。
2.2間接利用
雨水間接利用可分為屋頂花園、下凹綠地、透水路面和滲透管溝(井)等方式。
(1)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是指各種建筑物(構筑物的屋頂(天臺)上進行綠化、種植花草的統稱,一般由防護層、排水層、過濾層、種植層和植被組成。種植層和植被的選擇是屋頂花園的關鍵,種植層土壤必須有一定滲透性并能滿足植被生長的需要,植被必須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并與種植層土壤性質相匹配。通過植被截留和種植層吸納雨水,屋頂花園雨水狹髁拷下袒前大幅降低,僅在遇到暴雨時形成雨水徑流。屋頂花園是美化城市、減少面源污染和消減城市雨水徑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2)下凹綠地
下凹綠地是指低于周圍地面適當深度、能夠接受周邊地面雨水徑流的綠地。綠地表層土壤中根系發達、相對疏松,其降雨入滲能力較無草皮的裸地大,具有便于雨水引入、透水性好、投資少的特點,而且植物根系還能對雨水徑流中的懸浮物、雜質等起到一定的過濾、凈化作用。早在1 999年北京市就做過草坪高度對徑流入滲量影響的研究。若草坪低于周圍路面0.1~0.2m,其入滲量是草坪高于或平于路面的入滲量的3~4倍 。通過將普通綠地設計或改造成下凹綠地,適當降低綠地高程,合理處理路面高程、綠地高程和雨水口的關系,不僅可以減少綠化用水,而且增加了雨滲透量、強化了地下水補給。
(3)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是指以透水混凝土、透水瀝青、透水磚、草皮磚等透水性建材替代普通混凝土、瀝青、釉面磚等傳統建材鋪裝硬化路面、廣場、停車場等。透水路面能很快將雨水滲透至路基下,甚至到達地下含水層,不會產生路面積水。路面可廣泛應用于人行道、小區道路、公園、廣場、停車場等輕型路面。國外資料顯示:滲透地面成本比傳統不透水地面高出10%左右,但綜合考慮因徑流量減少、地面集流時間延長而導致雨水管道長度縮短及管徑減小,雨水系統的總投資可減少12% 38%。而且還可產生較大的環境及社會效益。
4 評價體系
1)節地與室外環境;
2)節能與能源利用;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5)室內環境質量;
6)運營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標中的具體指標分為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三類。其中,控制項為評為綠色建筑的必備條款;優選項主要指實現難度較大、指標要求較高的項目。對同一p象,可根據需要和可能分別提出對應于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的指標要求。按滿足一般項和優選項的程度,綠色建筑劃分為三個等級。
5 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
建筑活動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最大的活動之一。一般講,建筑活動使用了人類所使用的自然資源總量的40%,能源總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總量的40%。因此,在建筑領域中,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將對人類實現永續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這個領域,可持續發展工作最難推動,最難取得成效。
對我們國家而言,堅持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我國人口數量巨大,發展任務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資源消耗總量增長迅速,而許多資源的人均擁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種支持性資源中,到2010年我國只有20種資源能夠自給,而到2020年就只有6種資源能夠自給,其余大量要依靠進口。也就是說,我國國土內的資源不僅不能滿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許多資源都滿足不了當代人發展的需要。在中國發展綠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項意義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現實任務。
- 相關文章
-
-
07-07秦佑國:詳解什么是“綠色建筑”
-
07-07秦佑國:詳解什么是“綠色建筑”
-
07-15從國外專家視角看我國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
07-15試析綠色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07-14國內屋頂綠化發展狀況
-
07-14四川成都全面實行綠色建筑標準
-
07-09淺談綠色建筑的意義及其發展現狀
-
07-09論當今綠色建筑-論文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