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政府埋單如何走向市場化
時間:2014-05-19 11:28:05 作者:tianc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332內容摘要:根據相關規劃,到2015年末,全國20%的城鎮新建建筑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公示綠色建筑標識項目(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的建筑項目)1025個,其中上海86個,名列前茅。不過,這些建造設計之初已經獲得綠色設計標識的建筑,運營一年后...根據相關規劃,到2015年末,全國20%的城鎮新建建筑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公示綠色建筑標識項目(按照綠色\x00筑標準進行設計的建筑項目)1025個,其中上海86個,名列前茅。
不過,這些建造設計之初已經獲得綠色設計標識的建筑,運營一年后只有不到10%能繼續獲得“節能勛章”綠色運營標識。絕大部分項目的“綠色榮譽”只是停留在圖紙上和竣工之初,用上一段時間后出現各種“水土不服”。
那么,如何保證綠色建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能綠意盎然?上海近年來試水樓宇能耗實時監控,為綠色建筑“把脈、診治”,幫助綠色建筑真正成為“常青樹”。
-
設計有硬傷運維跟不上
目前,國內對綠色建筑的評價大體分“兩步走”:設計草圖中具備各種各樣的綠色技術,建筑施工中“掛上”節能設",即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待項目建成后運營一年再評估達標,才獲得綠色運營標識。目前,國內大部分綠色建筑邁出了“第一步”,卻難以踏出“第二步”,僅僅戴上一頂綠色技術的“帽子”。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建筑節能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研討會上,專家紛紛指出,綠色建筑前期設計猶如“技術選秀”,卻忽略具體應用及使用者習慣,后期綠色運營維護l幾乎為零,這直接導致一些項目淪為新技術的低效堆砌。
同濟大學綠色建l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譚洪衛建議,盡快建立并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能效評價體系,從建筑設計、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收集大量數據,科學測算評估建筑實際的節能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
建能效監控平臺對癥下藥
采集周期性能耗數據,有針對性地改善運行和技術改造。如何才能監控綠色建筑運營期間的能耗情況?上海近年來開始試水應用低碳發展能效監控平臺。
平臺開發建設實施方、新長寧集團旗下上海騰天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介紹說,監控平臺就好比能效“醫生”,可實時為商務樓宇進行“號脈”檢查。
以上海市長寧區某商廈為例,監控平臺對其進行診斷,發現商廈在運營中存在著空調水泵輸送能耗過高、各區域空調供給能力不均、商廈過渡季節空調耗量偏大、部分設備運行和開關機時間不固定、操作不嚴格等問題。不知不覺間消耗著大量的能源。
經過一一對癥下藥,進行節能改造并加強運行管理后,這樣一棟建筑面積2.37萬平方米的商業建筑,一年減少111萬千瓦時的耗電量。
-
政府埋單如何走向市場化?
把建筑節能變成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需要靠市場化運作,當前物業積極性不高,需要嘗試新模式
濉∧J剿浜茫但張帆仍有困惑:平臺推廣初期,基本上是由政府埋單的。上海市長寧區政府專門發文要求,把平臺建設和安裝樓宇能源分項計量系統作為低碳發展實踐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各級相關部門配合做工作,而且專門安排了專項基金,制訂了相關補貼和獎勵政策。“政府埋單在迤諂教ńㄉ韜屯乒闃蟹⒒恿撕艽笞饔茫但要把建筑節能變成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長期地堅持下去,是一定要靠市場化運作的。”
隨著平臺建設的推進,從市場化角度來看,平臺推廣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商務樓宇日常能耗管理的主體是物業,但能源收支費用都不在物業。通常物業只賺取固定的管理費用,其并沒有太大的動力去進行節能管理。
據悉,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進行一些模式研究,比如將物業和業主利益捆綁,物p公司若能幫助樓里的業主把費用降下來,那么可以按比例提取相應的獎金等等。這些模式是否可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