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綠色建筑現狀及前景?訪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
時間:2019-08-03 18:43:38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668內容摘要:“綠色建筑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潮流。”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表示,中國綠色建筑項目正在呈幾何式增長,2009年綠色建筑項目僅20個,但截至2015年底,中國綠色建筑項目已增至3799個,面積達4.9億平方米。綠色建筑在西方早已廣受追捧。近年來,雖然我國各種節能、低碳甚至零碳建筑鱗次......“綠色建筑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潮流。”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表示,中國綠色建筑項目正在呈幾何式增長,2009年綠色建筑項目僅20個,但截至2015年底,中國綠色建筑項目已增至3799個,面積達4.9億平方米。
綠色建筑在西方早已廣受追捧。近年來,雖然我國各種節能、低碳甚至零碳建筑鱗次櫛比,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層出不窮,但實際上我國對綠色建筑的探索還只是剛剛開始。
廈門綠建推廣正當其時
建筑能耗如今已成為與工業、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2013-2017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比例已上升到27.45%,逐漸接近三成。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例還將上升至35%左右。
照此狀況繼續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耗能將達到1089億噸標煤;空調夏季高峰負荷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能力,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量。
實際上,我國建筑業總體上仍沒有改變粗放的生產方式,建筑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在建筑領域高耗能問題亟待解決的當前,綠色建筑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綠色智能建筑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未來樓宇將不僅滿足人們對舒適、經濟等個性化要求,還要最大限度滿足環境友好、節能高效的需求。
“今后不應該以‘奇奇怪怪的建筑’‘高大洋’的建筑為努力目標,而應以綠色為目標,具體就是節能、節地、節材、節水,并提供優質的室內環境。”天津大學學子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在2016智能建筑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其實,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綠色貫穿于建筑,意在把綠色生命賦予建筑,使建筑和生態系統緊密聯系在一起,是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的建筑。
早在2008年前后,我國就啟動了綠色建筑評價工作,給符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建筑評定等級。隨著這項工作的深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建筑項目被評定為綠色建筑。江億表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還將提升至50%,城市新建建筑能效提升20%以上,綠色建筑發展已成趨勢。
借力大數據
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傳統產業快速融合發展,綠色建筑的“智能化”正在到來,綠色建筑融入大數據等IT信息技術,將會更有力地實現節能。
在美國,一些創新公司就對建筑繪制了一個能耗圖譜,縱軸表示365天,橫軸表示24小時,每一個時間點的能耗數據都有明確顯示。根據這張能耗圖譜,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節能改造。還有不少建筑能耗分析公司利用大數據優勢進行能耗數據遠程分析,技術人員不需親臨現場,通過網絡即可對建筑能耗圖譜進行遠程診斷。
美國首都華盛頓是第一個不僅公開建筑能耗,而且將市政府所有辦公樓、醫院、監獄、學校等建筑的運行信息都實時公布在網站上的城市。但反觀我國已被認證的上千棟綠色建筑,能耗數據大都是設計階段的,真正在運營階段的能耗卻沒有結論。
如何讓樓宇在使用周期內實現效率最大化至關重要。”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說,特別是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更多的新建建筑已經在路上。
在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看來,綠色建筑不能單憑圖紙或者聽說來判斷綠色建筑的星級,而要在建筑實際運行一兩年后,實際考察其耗電量、居住舒適度等指標,最終根據使用效果產生一個清晰的評估,用這種方法指導蓋房子就會變得簡單得多,也會使建筑更加節能和綠色。
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表示,過去受制于技術,數據獲取很困難,建筑節能管理定量化很難實現。隨著技術的發展,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建筑、城市的數字化,然后在數字化的平臺上可做好一些定量的、深入的分析管理工作,使得城市變得更高效。
“利用好數字技術,將城市、建筑的相關信息定量化,清清楚楚地管理建筑、城市。”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說。也有業內專家表示,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滲透融合,將產生建筑節能創新模式。建筑行業如果通過數據公開與共享,融合成互聯網大數據,讓信息數據在市場中流動起來,也將會產生爆點。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初步考慮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城市規劃、管理、運行問題,重點解決數據模型、數據庫、數據挖掘等事宜。
此外,廈門綠建咨詢專家黃輝煌表示,借助樓宇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對樓宇能源系統實施更新改造,無論在開發樓宇還是改造舊建筑方面,均有助于實現巨大的經濟和環保效益,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
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綠色建筑工程應運而生。近年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筑被大力推廣,中國綠色建筑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但由于其節能減排的潛力超越了建筑業本身,可以從建筑全生命周期來實現資源能源的大幅度節約,故處正方興未艾的狀態。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之一是讓民眾可以感知的綠色技術;發展前景之二是互聯網+綠色建筑;發展前景之三是更生態友好、更人性化的綠色建筑。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