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出真知 建筑師暢談綠色建筑
時間:2013-10-24 09:53:03 作者:匿名編輯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362內容摘要:【導讀】:近年來,綠色建筑成為大勢所趨。建筑師對綠色建筑的理論理解其實存在著偏差,在現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化的時代,對建筑行業人員來說,人人都要懂綠色建筑,并且找到方法去實踐。聽聽這三位建筑師的綠色建筑實戰經驗,相信會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近年來,綠色建筑成沾笫撲趨。建筑師對綠色建...【導讀】:近年來,綠色建筑成為大勢所趨。建筑師對綠色建筑的理論理解其實存在著偏差,在現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化的時代,對建筑行業人員來說,人人都要懂綠色建筑,并且找到方法去實踐。聽聽這三位建筑師的綠色建筑實戰經驗,相信會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
近年來,綠色建筑成為大勢所趨。建筑師對綠色建筑的理論理解其實存在著偏差,在現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化的時代,對建筑行業人員來說,人人都要懂綠色建筑,并且找到方法去實踐。聽聽這三位建筑師的綠色建筑實戰經驗,相信會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
周旭霖:“集中與分散” 實現綠色建筑設計
周旭霖在英國長期求學并以英國劍橋建筑學博士身份畢業,并作為英國皇家注冊建筑師承接建筑項目,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同時因在劍橋大學做模式研究,以及在新加坡從事多年教學的經驗,使他對建筑學理論的i究頗深入。他認為從西方建筑學術來看,現代已經過去,后現代正在流行,但理論體系很亂,中國的建筑理論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所以更亂,而他所推崇的一種符合綠色建筑設計的理論,是“集中與分散”,他認為當集中與分散運用于實際時,也有利于建筑變“綠色”。
所謂“集中與分散”,周旭霖用的是一種通俗的解釋:集中是建筑中較封閉的領域,如一般音樂廳、大劇院,需要封閉的舞臺和音響效果,是不通透的;而分散則是通透、自然通風的,如開放式會客廳、大圓柱結構的敞開式建筑部分,集中與分散兩種不同的建筑工具搭配使用,可以使建筑物不僅實現功能性效果(主要依靠集中),同時也能節能、有美感(依靠分散)。
如周旭霖展示的一個會展中心項目中,開放式的會客廳由鋼架和透明玻璃幕墻組成,視野開闊,采光良好,自然通風;而其集中展廳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功能型展位,兩個小高層,也構成了建筑的“集中”部分,可以提供給公司做寫字樓、辦公室。在這個建筑中,集中式的部分當然是主體,但開放式的部分為建筑提供了綠色環保設計,也提供了更優良的配套,更優美的建筑形態。
章偉良:綠色理念 不可缺少的元素
作為綠色建筑設計室—悉地國際設計總監的章偉良,自稱自己是工程師,算不上設計師。但他介紹,其所在的悉地國際把綠n建筑當成一項工程師和設計師都要有的意識,使得綠色理念并非一門專業,不是一個符號化的內容,而是從建筑設計到施工都不可缺少的元素。
“我們公司每年有千個項目在進行,體量越小的建筑,越容易實現綠色環保節能,當體量變大,甚至算得上奢侈建筑時,其綠色理念的實現就涉及到更多復雜的設計”,章偉良介紹,建筑的綠色標準范圍各地不同,他們會因地制宜對建筑進行考量;而共性的方面是,為了實現建筑“綠色”化,設計師往往會在增加開闊空間,增加采光,增加空氣攝入和增加太陽反射和隔熱方面做更多的功夫,工程師也會從物理和數理角度對環保節能提出中肯的建議。在他看來,綠色建筑并不是一個專項,對建筑行業人員來說,未來巳碩家懂得運用綠色建筑理念。
汪稼民:因地制宜 產生綠色建筑
汪稼民是廣東省環境藝術設計協會會長,也使著名的設計師。他認為綠色建筑的發展不僅僅是工程師與建筑師的事情,在環藝領域,設計師也能提供許多綠色建筑的優秀實踐,如百葉窗的應用,綠色植物的巧妙運用,都可以使得建筑更具“綠色”。
他介紹,由他設計的一家酒店,大堂沒有安裝空調,但無論是酷暑還是冬天,沒有客人意識到這一點。“非常舒適,我經常夏天出差時在大堂看書”,他提到一個朋友多年出差入住該酒店的感受時,多少有些得意。
酒店是如何“降溫”的呢?汪稼民介紹,這間位于廣佛交界處的高星級酒店┐筇貌⒉蝗繅話憔頻曜呱咸ń捉入大堂,它反其道而行,客人下臺階進入地下大堂,隨即感到陰涼。該酒店的降溫妙招還有不少,一字型的建筑體上,在兩個凹進去的部位分別設置了一個泳池,凸顯浪漫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熱量,水蒸氣升騰還可以二次降溫;此外,建筑物周邊種植了許┳亻悼浦參錚這是東南亞常用的方法,這些植物可以像傘一樣遮住陽光。
類似的設┗固逑衷諭艏諉襠杓頻牧硪桓鼉頻曛?。因瓮顿Y者計劃在酒店頂層做文化與藝術會所,汪稼民為其頂層設計了一個熱帶植物園式的空中花園,不僅實現了頂層隔熱,還美化了環境,清新了空氣,并提供了與文化藝術會所匹配的優雅環境。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