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成本過高市場或難以接受
時間:2013-10-25 13:12:17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085內容摘要: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綠色建筑將是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有建議稱,政府層面也應盡快完善對綠色建筑的相關標準要求,推動發展商去遵循,同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 近日,《東莞市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已印發實施。《管理辦》要求:全市用3年時間拿...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綠色建筑將是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有建議稱,政府層面也應盡快完善對綠色建筑的相關標準要求,推動發展商去遵循,同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
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已印發實施。《管理辦法》要求:全市用3年時間拿出3000萬元的真金白銀用來資助和獎勵節能建筑,特別是綠色建筑c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示范等。雖說目前東莞僅擁有11項已建成或仍在建的綠色建筑,但在將來,莞邑大地上將矗立起超過220萬平方米的綠色建筑。
近日,《東莞市建筑節能
業內人士表示,綠s建筑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目前東莞的綠色建筑處于一個非常初期的階段,開發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技術層面相比一線城市仍有差距。
現狀:11項已建成或在建
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莞擁有11項已經建成或仍在建設當中的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共有150萬平方米。其中,屹立在東莞大道旁的臺商大廈,當年曾擁有“全球最大、最高單體致躺建筑”的稱號,是一棟已經拿到美國LEED金級認證的綠色建筑,一年僅電費便能省下約600萬元。
此外,東莞生態園控股有限公司辦公樓,則是11項綠色建筑當中唯一的一項政府機關綠色辦公建筑,已經拿到國內綠色建筑最高的國家三星級標識。其他的綠色建筑則分別落戶在萬科、萬達兩大開發商手中。
困擾:建筑成本過高
據了解,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共有六類指標,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三星級公共建筑綠色增量成本約320元/平米,居住建筑綠色增量成本約220元/平米;二星級公共建筑綠色增量成本約175元/平米,居住建筑綠色增量成本約130元/平米;一星級公共建筑綠色增量成本約45元/平米,居住建筑綠色增量成本約60元/平米。
“建筑成本過高。”達鑫地產營銷部經理佘暢表示,除政府宣傳不到位,企業、大眾認知度不高,建筑成本過高是一大問題,開發商的建設成本增加,房價自然就會上漲,市場能否接受還是未知數。
高埗義烏小商品城營銷總監趙海冬也稱,綠色建筑的標準體系仍不全面,有關綠色建筑的法律法規并未完,這將制約東莞綠色建筑的發展;且相關部門對綠色建筑內涵的普及也不全面。他還透露,盡管市政府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的普及,但東莞仍存在著起點低、起步晚的困難,技術層面相比一線城市仍有差距。
影響:切實改善居住環境
趙海冬表示,相對普通建筑而言綠色建筑的造價成本更高,對消費者而言將承擔更高昂的購房負擔,但卻能實實在在的改善居住環境;對房企而言,雖然目前普通建筑能夠節約少量建筑成本,但隨著綠色建筑觀念的推廣和普及,購房者對居住需求的日益提升,將面臨嚴峻的發展憂慮。
佘暢也認為,目前綠色建筑不成檔募際醣曜技昂飭恐副輳容易導致開發商開發的所謂綠色建筑不能滿足要求,從而增加投入成本等問題。特別是在這種較為新穎的建筑概念下,由于各方面人才和技術的尚未普及,開發商在人力物力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從而會導致整個成本的增加。
未來:綠色建筑將成趨勢
關于綠色建筑的未來,受訪的大部分房企都較看好,且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綠色建筑將是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
佘暢稱,目前東莞綠色建筑已在慢慢的發展,他建議除政府需要加大宣傳及投入外,開發商之間也應聯合起來,更多地向消費者傳遞綠色建筑。
趙海冬亦表示,在能源價值不斷提高和快速消耗的年代,這將是未來發展必須的應對手段。此外他還建議,政府層面也應盡快完善對綠色建筑的相關標準要求,推動發展商去遵循,同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
- 相關文章
-
-
01-08關于加強湖南省民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相關管理工作的通知
-
12-27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
12-20廣東省綠色建筑新國標項目實戰型VIP培訓課程成功舉辦
-
12-05“新標準”讓建筑更“綠”
-
11-29千億級規模的商業紅海如何破局?世環會旗下民用板塊呼之欲出
-
11-28建筑展|裝配式建筑展|2020第五屆天津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1-06關于舉辦“2019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年會暨第二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的通知
-
11-06福建省住建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的通知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