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從規劃到實施
時間:2014-02-05 18:36:46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167內容摘要:人、建筑、環境是建筑發展的永恒主題,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生態問題13趨嚴重.人們越來越關注人類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別是1992年178個聯合國成員國通過了《里約宣言》,為促進地球生態系統的恢復,實現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生態技術在這一背景下。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各...人、建筑、環境是建筑發展的永恒主題,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生態問題13趨嚴重.人們越來越關注人類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別是1992年178個聯合國成員國通過了《里約宣言》,為促進地球生態系統的恢復,實現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生態技術在這一背景下。發揮出越來重要的作用,成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快車和實現保證。生態技術是利用生態學的原理。從整體出發考慮問題,注意整個系統的優化,綜合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浪費和無謂損耗,以較小的損耗獲得豐厚的目標,從而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在建筑領域內,從德國托馬斯《太陽能在建筑與城市規劃中的應用>一書出版到近年來美國建筑界的綠色建筑運動,從北京大興義和莊的“新能源村”建設到國外在生態高技術下建造的各種形式的生態建筑,可以說.生態建筑的發展在理論上、技術上以及建筑設計的實踐上都取得<喜的成就。生態建筑有時又被稱為“節能建筑”、“綠色建筑”,嚴格地講都是不全面的。現代意義上的生態建筑。是指根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的原理,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它領域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其與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合體的構筑物。
我國是一個資源不很豐富的國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源的緊張已經給我們亮起了紅燈。故應該積極推進綠色生態建筑的發展。從我國的設計、施工標準來看.我國也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的實施,在綠色建筑的實施過程中,發生了不少同題。筆者將按照完整的項目規劃論證、設計程序,分:總體建筑規劃、材料選擇與使用、能源系統、室內建筑設計四部分來探討綠色建筑的實現。
1 總體建筑規劃建設項目在總體規劃階段
預測和評價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以及環境(如交通噪聲)對建設項目可能的影響,并根據不同情況提出對策.使建設項目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同時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項目規劃滿足國家和地方的環境標準要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控制環境對建筑使用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1.1 通過合理的規劃保證建設用地的生態價值為保護現有牛念環境,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減少因改變場地原有地形地貌而引起的資金投入,盡可能維持場地原有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征。為實現建設用地內建設土方量的原址平衡.地表植被及水系的保護與恢復,延續建設用地原有的人文環境.采取場地環境恢復措施,減少因建劭發而引起的環境變化。通過在建設用地內增加植被、土壤改良、水質改善等技術措施,提高建設用地整體的生態環境,創造宜人的活動空間。
1.2 保持原有地下水形態保持原有的地下水形態.不對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質產生不利影響。不過量抽取地下水,不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采取措施減少污水滲漏,減少場地對地下水的污染。
1.3 確保電磁幅射源安全確保場地內電磁輻射源產生的電磁波不影響人員的健康和儀器設備的使用。各類電磁輻射源發射的電磁波符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有關無線電干擾的規定。高壓送變電設施緩瞎家(500 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介技術規范》。
1.4 消除環境噪聲污染對于住宅小區類項目而言,環境噪聲的大小是潛在購房者是否決定購房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消除環境噪聲污染。
使環境噪聲符合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黃矯婀婊注意噪聲源及噪聲敏感建筑物的合理布局.采用隔離或降噪措施。減少環境噪聲干擾。根據規劃實施后的環境變化及其噪聲狀況的變化,對環境噪聲做出預測。在總平面規劃時,確保不受到固定噪聲源的干擾。通過對建筑朝向、定位及開口廳布置,減弱所受外部環境噪聲的影響。蝗〉纜飛屏、低噪聲路面、綠化降噪、限制重載車通行等隔離和降噪措施。對于可能產生噪聲干擾的固定設備噪聲源采取隔聲和消聲措施,降低環境噪聲。
1.5 日照保障公共活動區域有必要的日照。進行典型季節的日照分析,滿足相關的日照標準要求,盡量減少對周圍居住建筑冬季日照的不利影響。南京地區保證公共活動區域和綠地大寒日不少于60%的區域獲得日照。
1.6 減少熱島效應控制風環境南京素有火爐之稱。南京市區的夏日平均溫度較周邊郊縣高3℃左右。所以,必須滿足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熱舒適指標WBGT滿足標準(WBGT<32℃)。季典型日的平均熱島強度<1.50C。減少場地內地面鋪裝和建筑物的熱容量.控制材料反射率。30%的非屋面不透水表面(包括停車場、人行道和廣場等)提供遮陽。或30%的非屋面不透水表面采用淺色、適當反射率(反射率a控制在0.3加.5)的地面材料。屋面采用適當反射率(0.3≤a<0.6)和低反射率的材料,建筑物表面顏色均為淺色。利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樹木和植被為非屋面不透水表面提供遮陽。室外綠化注重樹木、草地等多樣化手段與水景設計的有機結合。
保證良好的風環境,保證舒適的室外活動空間和室內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氣流對l域微環境和建筑本身的不利影響。對場地風環境進行典型氣象條件下的風洞試驗,優化規劃設計方案,以達到下述要求:在建筑物周圍行人區1.5 m處風速小于5m/s。冬季保證建筑物前后壓差不大于1Pa。夏季保證75%以上的建筑前后保持1.5 Pa左右的壓差。避免局部出現旋渦和死角,從而保證室內有效的自然通風。建筑規劃時避開冬季不利風向.并通過設置防風板、防風帶(植物)等檔風措施來阻隔冬季冷風,保證多數條件下行人高度風速低于5 m/a。為提高夏季和過渡季自然通風。建筑群布局采取自由式.并保持適當的建筑間距。
2 材料選擇與使用
2.1 材料的選擇國家對于環保材料的推廣是不遺余力的,從南京市禁止使用粘土磚文件、保溫材料的推廣使用、建筑熱環境規范的推廣上,可以看到政府的決心。建設項目在材料的選用上,必須禁止使用國家有關部門頒布《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中限制或淘汰使用的材料與產品。降低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對天然和礦產資源的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從全生命周期評價所用建筑材料對天然和礦產資源的消耗量.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使用節水型建材產品(如新型節水型坐便器、混凝土磚等),禁止使用大量消耗土地尤其是可耕地方ㄖ材料(如實心粘土磚等)。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和高性能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節約資源的建筑材料。使用利用工業廢棄物為原料制作墻體材料、保溫材料等建筑材料。地面盡量使用透水性能高的材料。
2.2 材料的使用我國現有建筑總面積400多億m2,以每萬m2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建筑垃圾500t一600t的標準推算,我國現有建筑面積至少產生了20億t建筑垃圾。目前這些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廢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碎石渣、施工過程中散落t砂漿和混凝土、碎磚渣、金屬、竹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和其他廢棄物等,其中絕大部分以填埋的方式處理掉了,不僅耗資巨大、浪費土地,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施工管理中。必須對材料的使用,廢棄物的處理建立嚴密的規章制度。爭取合理施工減少浪費,廢物多利用,控制建筑垃圾的產生。
3 能源系統設計
3.1 建筑幕墻設計光污染已經成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設計中,需減少射向空中的光線,降低天空亮度,控制運動場地和道路照明眩光。控制玻璃幕墻有害光反射,控制射入は咭悅飧扇虐旃.合理地確定運動場地和道路照明所選用類具的光強分布曲線和燈具的瞄準角(投射角、仰角)。建筑物里面采用泛光照明。所選用的燈具的配光及設置位置合理,投射角度正確,溢出建筑物范圍以外的光線符合要求。運動場地和道路照明設計與選材合理。其眩光限制符合す乇曜肌L逵場、道路、主要夜景景點的照明在鄰近公寓窗戶上的垂直照度小于5LX。按照《玻璃幕墻光學性能》的規定選用玻璃產品、進行幕墻設計和安裝。
3.2 通風及空調系統利用排風的熱(或冷)對新風進行預熱(或預冷),以節約能源。新風量較大的比賽場館,采取せ厥沾朧,利用排風對新風進行預熱(或預冷)處理降低新風負荷。計算各種方案的熱回收能效比,擇其最大者實施。優化圍護結構構造,合理確定室內環境參數,保證建筑室內溫度場和速度場分布合理,溫、濕度滿足使用要求。在提高室內的健康、舒適程度的同時降低空調采暖能耗。合ぱ∮媒ㄖ材料、建筑構件和設備,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建筑圍護結構引起的不舒適感。圍護結構以及冷橋部位采取防結露措施。合理設計室內溫濕度參數,設計中考慮通過自然通風提高室內熱舒適的情況。空調采暖系統設計除濕功能.并設置適當的控制方式。合理設計氣流組織方式,采用輻さ醵ズ偷匕逅頭緄目盞鞣絞健3浞摯悸淺向差別。對體育場館進行空調內、外區的劃分,在不同區域內,分別配置空調系統。優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設計。防止因外墻、外窗、屋頂等外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過高或過低、透過玻璃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等引起的不舒適感。采用外墻外保溫、ず媳N錄際酢2捎鎂哂鋅掌問層的雙層玻璃幕墻。合理選用門窗型號材質和建筑外窗玻璃。采用鋁合金窗斷熱型材制造保溫和密封性能良好的建筑門窗。建筑外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采用LOW—E中空玻璃圍護結構保溫設計在室內外計算溫度條件下,圍護結構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不低于室た掌的露點溫度。屋頂的透明部分,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并設置遮陽設施及合理的通風系統。
3.3 照明系統在確保照明數量和質量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前提下.實施綠色照明,優化照明控制,減少照明系統能耗,保護環境。選用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節能環保的照明材料及設備。
合理選擇照明方式,合理搭配局部照明。進行分區照明和局部照明的優化設計。充分考慮照度分布均勻性。采用節能燈具,在保證照明質量的條件下降低燈具功率的安裝容量。采用調光設各以保證各分區照度的可調性。充分考慮燈具的防眩光措施。采用自然采光的控制設施如反光板減少日間人工照明的使用時間和使用量,減少照明電耗。設置可控照明系統,根據各區自然采光水平和人員使用情況。自動或人工調節燈具的開關和照度,避免浪費。
4 室內建筑設計室內建筑設計分為給排水設計和裝飾裝修設計兩部分
4.1 給排水設計有效利用各種水資源,最大限度減少市政供排水量,保證水環境可持續發展。按照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用水原則制定水量平衡方案,多目標梯級使用水資源。根據用水定額標準,合理規劃設計用水量,并計算總用水量定額值、總用水量設計值、可再生利用的污廢水量、±用的雨水量、所需市政供給的自來水水量及排人市政或受納水體的污水量。擇其小的使用。在經濟合理的條件下節約用水,實現污水、廢水資源化.收集利用雨水。污、廢水與雨水的收集排放不影響周圍環境.減少排入市政排水系統水量。規劃污、廢水和雨水收集排放系統。實現雨污分 6雜泄└熱水需要的建筑。可在屋頂布設頂棚輻射制冷采暖系統,該技術廣泛應用于歐洲現代化辦公室空間、商業、醫院等建筑之中,優點是無噪聲、無風感、設備負荷小、節省機房和豎向管道空間。根據國際上權威研究結果表明,傳統的以空氣為冷熱載體的中央空調系統,對于腦力工≌叩墓ぷ饜率有很多不良影響。而頂棚輻射制冷供暖加置換式新風系統的滿意程度要大大高于傳統的中央空調。
4.2 裝修設計與選材選材需防止由于選材不當造成室內空氣質量惡劣,保證室內環境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選擇對室內環境污染小、具有顯著環保效果的裝修材料。所用室內裝修材料滿足相應產品質量國家標準:其中對材料中有害物質的要求滿足《室內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規定。室內裝修材料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符合《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使用提高人體健康的新型材料如凈化空氣材料、保健抗菌材稀⑽⒀環材料、紅外輻射保健功能、調濕材料、具有森林功能效應的負離子材料等。
施工時。嚴格執行綠色環保標準,選用無毒、少毒,無污染、少污染的綠色施工工藝,并且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降低粉塵、噪音、廢氣、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施工完成后.做好室內環境檢測和治理工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源的短缺,從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出發,綠色生態建筑愈來愈受到世人的青睞,它勢必成為2l世紀建筑的弄潮兒,它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各神綠色建材的出現,科技、信息業的發展定會帶動綠色建筑的發展,未來的建筑將會更加理想。
參考文獻:
[1]聶梅生.論新世紀的我國住宅產業化叨.中國建材科技,200l(4)。
[2]曾永康,葉啟議.墻的節能和GRC板[C].196.5—1999纖維水泥制品行業論文集.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0。
[3] 初探,錢宜倫.2000年小康住宅[C].現代與未來的國內外新型建筑材料.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5。
[4]曾偉.生態建材·生態建筑·發展戰略叨.新建筑,2001(5)。
[5]張帆,揚靜.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及其管理叨.中國建材科技,2001(5)。
- 相關文章
-
-
04-26綠色建筑技術列表(7電氣-8運營管理)
-
04-14發展綠色建筑僅僅是為了環保嗎?
-
02-18建筑節能問題及優化措施
-
01-08機械清潔太陽能光伏板更高效嗎?【傲群】有答案
-
11-20綠色建筑設計的五大要點
-
11-04“城市有機更新和綠色建筑發展”論壇探討裝配式建筑發展
-
10-182020世界太陽能光伏產業博覽會(原第12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
-
09-23論文|綠色建筑設計的五大要點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