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結“偽綠色”建筑
時間:2014-04-05 17:48:32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480內容摘要:綠色建筑始于十幾年前,國內不少高端房地產企業試水綠色建筑領域,他們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建造了一批經典項目;2006年,《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正式頒布,綠色建筑開始在部分地區大面積推廣;2013年年初,國務院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全國性的大規模綠色建筑行動惺跡喚衲昴瓿酰住...綠色建筑始于十幾年前,國內不少高端房地產企業試水綠色建筑領域,他們引進國外的先S理念和技術,建造了一批經典項目;2006年,《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正式頒布,綠色建筑開始在部分地區大面積推廣;2013年年初,國務院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全國性的大規模綠色建筑行動開始;今年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通知,把綠色建筑行動引入保障房建設中。但是,\x00著綠色建筑風生水起,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很多綠色建筑空有其名,缺乏內涵,“偽綠色”建筑頻現。
原因:概念炒作,缺乏綠色施工和運營
措施:監控建筑生命全周期
日前,記者走訪了北京某綠色住宅小區的幾位住戶,他們當初都是沖著“綠色”概念購買該小區住房的。但是真正入住后,當初宣傳中提到的很多“綠色”設施并沒有真正投入使用,僅僅成為了一種擺設。對于這種建筑,有專家稱其為“被刷綠”的建筑,他們認為,這些建筑并不能真正提高使用者的居住彌剩僅僅是在炒作“綠色概念”,屬于“偽綠色”建筑。
除了主觀上炒作概念的因素,缺乏綠色施工和綠色運營也是“偽綠色”建筑出現的兩大主因。
綠色建筑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在設計、運行、管理和維護等過程中綜合考慮環境因素。業內專家一再強調,現階段,比較容易實現綠色標準的是設計階段,而施工和運營階段則較難控制。
在一個寫字樓項目的建造工地上,記者詢問一名正在整理鋼筋廢料的工人是否了解綠色建筑,對方一臉茫然地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當記者問及他正在整理的這些鋼筋廢料是否會回收再利用時,他也p示不知道。
通過走訪幾個工地,記者發現,現在的工程施工方缺乏綠色施工理念,建筑產品的生產過程多是粗放型的,資源、能源的浪費較為嚴重,環保建材、可再生回收的建材使用比例很小。而且,建設方對施工人員缺乏系統的技能培訓,普遍認為施工人員只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者,不是技術工作者,導致施工質量不高,造成部分材料、能源浪費。
另外,運營也是真正實現綠色建筑的重要環節之一。全球知名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SGS環境服務部總監薛建向記者介紹說,我國綠色建筑運營水平不高,源于長期來的“重建輕管”,其中有體制問題,也有運營機制問題。建設者只是追求建成了多少綠色建筑,而不去承擔運營的責任;管理者則是被動地去運營、管理綠色建筑。從經濟角度考慮,綠色建筑的運行成本高于傳統建筑,在低物業收Φ淖刺下,不少物業管理機構其實是把綠色建筑視為一種負擔,常因某些理由不時停用一些綠色設施。
因此,薛建指出,發展綠色建筑要建立一個健全的、長期的評價系統,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實現控制和監督。不能僅僅考慮建筑的靜態狀態,而是要在整個運營、維護過程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原因:僅僅依靠行政手段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措施:將綠色建筑轉化為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行為。薛建認為,在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初期,政府行政干預的帶動和促進可以對其產生很大幫助。但是,僅僅靠行政手段來推動綠%建筑的發展,難免會出現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的行為,也有可能會造就一批“偽綠色”建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將綠色建筑轉化為市場需求,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推進,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發展。薛建說,讓市場看到綠色建筑所帶來的效益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發展綠色建筑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只有綜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綠色建筑o業才能獲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他認為,綠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為顯性效益和隱性效益。一般來說,顯性效益可直接體現出來,且受益主體清晰;而隱性效益一般不直接體現出來,受益主體多而雜。綠色建筑的顯性效益即是其經濟效益,可以通過計算相關的財務指標對其進行評價,而其o形效益主要包括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對已有的綠色建筑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綠色建筑可以實現24%-50%的能耗節約,降低33%-39%的溫室氣體排放,節約40%的水資源,減少近70%的廢棄物排放。如果能夠制訂相應的獎勵機制,將這些節約下的能源轉化為設計、建造、運營、使用等各個環節都可以直接認知的經濟效益,“偽綠色”建筑將徹底失去存在價值。
原因:建筑運營方、使用者缺乏環保意識
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綠色概念
“我家小區是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設計建造的,陽臺上設置了雨水回收系統,用于回收雨水澆灌小區綠地。但是t現在很多住戶把洗衣機放到陽臺,把雨水回收系統當作下水管道,用來排放污水。”薛建說。近年來,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對此,薛建指出,綠色建筑的實踐是一項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建筑師具有生態環保的理念,并采取相應的設計方法,還需要建筑運營方、使用者具有較強t環保意識,這樣才能確保綠色建筑在全壽命周期中實現節能、環保、健康、舒適。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加強對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他說:“行業主管部門應該多花一點兒時間和資金,讓老百姓更多地了解綠色建筑,不僅要讓業內人士了解,更應該讓基層群眾了解。其實在日常t活中,老百姓如果能夠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將對綠色建筑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提高綠色建筑的社會認可度,北京市去年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培訓工作,并加強與媒體的合作,以“建筑綠標,怎樣讓生活更環保”為主題,向廣大市民介紹與綠色建筑相關的工作情況,以“發展綠色建筑,讓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在報紙上進行宣傳,在北京市規劃o員會官方網站上創建了“綠色建筑我參與”專題板塊,及時發布綠色建筑相關標準規范、工作動態,并與網友在線溝通。
正在觀看綠色建筑社區宣傳展板的張阿姨說:“以前我覺得節水、省電就是綠色了,通過媒體和社區的宣傳才知道,原來不僅僅是要少用,而且要實現循環利用。”
由此可見,在基層普及綠色建筑概念,讓百姓了解綠色建筑帶來的各種效益,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加強人們的綠色意識,可以有效推動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徹底消除“i綠色”建筑的生存空間。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