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倡導發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將正式拉開帷幕。
從2005年開始,大會至今已經走過10年的發展歷程。十年來,參會人數從最初的800人發展到如今的3000余人,參展單位從最初50家發展到如今的300多家,實現了跨國家、跨地區、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已迅速發展成為國內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綠色建筑節能\x00業盛會。
縱觀綠色建筑行業,十年間,評價標識系統從無到有,綠色建筑項目從“0”發展到2013年底1446個。而《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印發,更推動各級政府不斷出臺促進綠色建筑發展的激勵政策,全國范圍內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數量連年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同時還涌現出一批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綠色建筑行業正式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綠建發展環境更加成熟
國際上大部分國家發展綠色建筑之初都是以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為主要手段的,我國也不例外。原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6年聯合頒布了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于2007年出臺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對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組織管理、申報程序、監督檢查等相關工作作出規定。
此外,各地住渤竅緗ㄉ柚鞴懿棵牛依據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結合本地地理氣候、社會經濟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組織編寫了更加適宜本地方的綠色建筑評價地方標準,目前已有十余個省市頒布實施了地方標準。這些進一步奠定了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的基礎。
在各級政府和相關機構的不懈推進中,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國共評出1446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總建筑面積達到16270.7萬平方米,其中,設計標識項目1342項,建筑面積為14995.1萬平方米;運行標識項目104項,建筑面積為1275.6萬平方米。
從成本來看,由于相關技術和產品線的完善,成本增量已經不再成為綠色建筑發展和推廣的主要阻礙。據了解,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牽頭的“綠色建筑后評估調研”課題通過對全國100個竣工綠色建筑的調研發現,去除個別增量成本不合理過高的項目之后,一星級住宅項目的增量成本僅為每平方米33元,二星則為每平方米73元,三星相對較高達到每平方米222元。
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叢笑介紹,目前一些地區已經開始要求保障房普遍達到一星級要求,還有一些地區如北京、深圳等要求所有新建房屋普遍執行至少一星級的綠色建筑標準,普及一星級綠色建筑乃大勢所趨;二星級項目在國家財政補貼下,再加上一些地區還提供了地方補貼、城市建設配套費減免等激勵政策,增量成本壓力相對不大,已激發起開發商越來越大的實施動力。
“運行”將更受重視
2013年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一些城市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以及一些綠色城區的出現,綠色建筑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態勢。在標準制定方面,全國共有22個省市制定了地方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不過,根據清華大學教授江億的推算,我國今&10年內可以承受的建筑運行總能耗的增長幅度不能超過20%,考慮到目前建筑總量的持續飛速增長,能否實現這一控制目標將是嚴峻的挑戰。
為此,江億強調,未來需要從建筑的實際能耗數據出發,為進一步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打下基礎。同時推動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從“追求性能”轉向“追求效果”,從“節能能力建設”轉向“真正減少運行能耗”。
2013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完成了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申報項目的評審和公示工作。根據獎項設立的原則,實行運行效果也是創新獎評定的依據。據專家介紹諑躺建筑評價標識的實際目標側重于項目的實際運行效果,盡管為了鼓勵綠色建筑發展,設置了設計標識,但真正體現綠色建筑理念的仍主要看運行。
李叢笑認為,通過這次綠色建筑創新獎的評審,確實反映出在綠色建筑發展中持續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技詿蔥灤圓還弧⒓成程度低、優化措施較少、有技術堆砌傾向、實施(運行)后的效果難以確定等。
因此,在2013年綠色建筑標識評定數量大幅攀升的前提下,與往屆不同,本屆大會將主題定位于“普及綠色建筑,促進節能減排”,再次強調了綠色建筑的本質作凇>葑槲會介紹,大會將分享國際國內發展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新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大會對外交流與合作更加深入和廣泛,部分論壇得到了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新加坡、丹麥、加拿大等擁有全球完善建筑節能政策體系、先進技術措施和科學設計理念的國家相關機構鼎力協助詒窘炻探ù蠡嶠成為一次重要的行業溝通交流的機會和平臺。 (作者 伊迪)